槐山磯駁岸

槐山磯駁岸

槐山磯石駁岸,位於江夏區金口街槐山西麓長江邊,如一條蜿蜒的巨龍,橫臥在槐山腳下。此駁岸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是長江上僅存的一處古代航運建築設施。現已公布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同時2013年3日由國務院印發的《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在國家文物局官網公布,已經是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

槐山磯石駁岸是為保障長江行船安全而設定的永久性建築物,是至今保存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和船運建築工程之一,造型氣勢磅礴,風格雄偉古樸,歷經數百年水激浪摧而屹立至今,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槐山磯駁岸
  • 位置:江夏區金口街槐山西麓長江邊
  • 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
  • 時間:2013年3日
歷史,結構,風格,相關,

歷史

金口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江南古鎮, 自古就是長江上的一處貿易集散地。
因槐山磯突兀江邊,懸崖峭立、暗礁密布,漩流湍急,船隻至此難以上行和停靠。不時有船隻顛覆遇險。於是地方當局籌資修建了這一供過往船隻行路拉縴和停靠,兼以防止山體被江水沖刷的駁岸。
槐山磯駁岸

結構

駁岸全長247米,平均高度7米(最高處9.3米),分三層台階依山就勢而築。
底層台階因地勢而調平,平均高度3米左右,寬2至2.3米,第二層台階高2.3米,寬2至2.3米,上層台階高2.3米,寬5米左右。三級台階即三級纖道,行若坦途。
上層台階臨江面還裝有瓜棱式頂望柱130根,花崗岩石雕鑿的欄板129塊,抱柱鼓石163塊。根據江水緩急,設有“牛鼻式”纜石,以梅花樁式的結構嵌入駁岸牆體,由下至上逐漸增多,總計222處,並且在第三級纖道平面內側還鑿軸窩等以便撐篙系纜。
駁岸採取一橫一丁錯縫平砌的方法,以大塊花崗岩方整條石構築,壁面底層間有少量紅砂石。在距駁岸南端100米處,第一、二級纖道中各建有一個寬1.3米,高1.8米的券頂式涵洞。兩涵洞上下相通,深10餘米,直入山體,其作用在於排泄山體滲水和便於上下纖道的通行。

風格

縱觀整個駁岸,氣勢雄偉,布局合理,構造精巧,極具明代雄渾大氣的建築風格。

相關

槐山磯傳為一寡婦籌集所建。當地人又稱“寡婦磯”,是因為此地船隻常常顛覆,船夫之婦尋找於此哭泣、祭祀,久之傳為寡婦磯。據實地考察,三級駁岸的鋪麵條石磨損很大,證明當時的使用非常頻繁,南來北住的船隻非常之多。駁岸全長約300米,其數以萬計的花崗岩條形巨石都為水運而至,這么浩繁的工程實難寡婦所為。其實為明朝嘉靖年間官府籌資所建,以解除商船航行危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