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塘就在棠樾牌坊群的後面,約一公里,站在哪個角度都能同時眺望這兩個地方。但是,別看槐塘是官,棠樾是鹽商,槐塘的名氣顯然沒有棠樾牌坊群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槐塘殘色槐塘旅遊景區
- 地理位置:棠樾牌坊群的後面
- 著名景點:槐塘旅遊景區
名稱來歷,歷史事件,村里景致,影響,
名稱來歷
槐塘的名字有點順水人情。其實原來槐塘叫篁塘,因為這裡的先民是從一個叫篁墩的地方遷來的。村里人的說法是,當時村里一個大戶母親的名字中有一個篁字,犯忌諱,恰好村裡有一個池塘,邊上有三棵槐樹,於是就改成槐塘。
歷史事件
槐塘旅遊景區的邱增局說,槐塘村1200多口人,如今有300多人在國外,他們幾十年前走出去,一直在國外從事餐飲、服飾、皮革等生意,最後定居國外,然後再把家人遷出去。
村里景致
村里如今可看的不多,可圈點的只有御書樓。
當初官至極品的程元鳳告老還鄉時,因為清廉,皇上賜“儒碩”“昭光” “忠心”六個字,這算是對臣子的最高獎賞了。“碩儒”是學問大,中間“昭光”做事光明磊落,不暗箱操作,這樣才能清“忠心”。 所以程元鳳很領情,回到村里建了牌樓,把這六個字刻在上面,以不忘皇恩。
據記載,這個碑樓建於宋代,清代的康熙、乾隆都曾修葺,到了慈禧當政時,有獻媚的人將上面的龍改成了鳳凰.他們想用這種拍馬屁的方法來表示對慈禧的效忠,不料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儘管有一段時間御書碑樓一直被村民用來栓牛,放柴禾。今天仍舊稱得上珍貴的遺存,只不過後來添加的鳳凰,就成了硬生生塗抹上去的不倫不類的東西,成為讓後人笑談的物證。村口的狀元坊建於南宋,是為丞相程楊祖建的。他和程元鳳是堂兄弟。這個牌樓最早是紅色的砂石,明弘治年間又用花崗岩重修。這個牌樓不是奉旨的,原因是丞相是皇上的老師,但師者對自己的頂頭上司還是尊重的,在中間留下一個突起的石頭,兩側則是鰲魚。皇帝直接在奉旨的位置書丞相兩個字,而丞相彬彬有禮的把皇上供奉到中間,君臣禮儀在這裡表現得淋漓盡致。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上面的字都不是完整的。狀元的狀少了一點,不是犬。而卿又少了了中間的一點,據說是圖個吉利,想要官做的大些。看來徽州的牌樓或者牌坊,無一不包含著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
可是後人絲毫不能領會其中的深意,到了近代,流傳出槐塘用象牙笏拌豬食的說法。這個說法得到了村里人的認可,但是卻沒有誰抱怨過。村里人氣一直不旺,所以大多歷練出了一些漠然。除了承包開發旅遊的人,饒有興趣的象外界說好外,村民們對偶爾來過的遊人,也是一副散淡的神態。村後著名的龍興獨對坊,要不是被開發旅遊的人領著,幾乎找不到在哪裡。看來,它正在被人漸漸的遺忘。我專門繞到村後去看了,一個很破落的牌坊,上面裂開很大的縫,邊上用石柱撐著,象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拄著拐杖,一旦丟掉,非倒不可。
牌坊周圍的廢墟上,倒是生長著成片的竹林。不過愈發襯托出牌坊的蕭瑟。一時間很替它抱不平。建造這座牌坊的是明朝武宗皇帝朱厚,一個血肉豐滿的人已經走得很遠了,何況是這個沒有生命的石牌坊?
但它昭示的生命意義,畢竟還是可以作一些探詢。元朝末年,朱元璋打天下,打到徽州,想找個謀士,正好找到槐塘村的大儒唐仲實,此人時任歙縣紫陽書院山長,很有學問。朱元璋想讓其輔助治國,此人卻很清高。後來朱元璋登門拜訪,請教建朝秘訣。唐仲實答曰:唐太宗和元太祖之所以能夠平定天下,成就霸業,一是他們不濫殺人,二是他們統領的地盤,老百姓都能夠休養生息。不管你怎樣管理朝政,都要記得別增加百姓的負擔。朱元璋深有體會,虛心的表示自己的不足。還象徵性的封賞給他。百餘年後,明武宗朱厚照來到這裡,“恩榮”唐氏後人建坊紀念。假惺惺的表示自己納賢的氣度,還給這個牌坊取名叫“問政坊。把朱元璋當時和唐仲實的對話都刻到上面。原來的祠堂從路邊的石板路,一直延續到後山,被太平軍的戰火燒毀,只剩下一對斑駁的石獅子。
影響
牌坊經歷過戰火和風化之後,快要倒塌了。1986年中間加了個方框,防止繼續斷裂。但是沒有錢修,誰也不知道它會在什麼情況下,最後從地面上消亡。最終會融入這個村子。跟太平天國留下的大片的殘垣斷壁融為一體。後來的人,也只能從那些生長得鬱鬱蔥蔥的竹林下面,翻閱那些曾經輝煌過又被損壞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