槎山江氏是指祖籍在安徽省廬江縣柯坦鎮槎山周邊的江姓族人。
概況,歷史,現狀,
概況
槎山當地人叫槎子山,因像渡河的“筏子”而得名。槎山南北長600米、東西寬70米、海拔不過110米的一座獨立的小山包,山上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植被茂盛,整個山系屬大別山余脈。
歷史
公元14世紀初元朝末年,朱元璋和張仕誠在浙江一帶戰事正酣,中華江氏第118世、槎山江氏第1世——江紹武,為躲避戰亂,攜帶兩個兒子,從浙江的常山縣遷徙到廬江,因見槎山西北群山連綿、重巒疊嶂,東南土地肥沃、良田萬頃,於是就在該山立足生根、繁衍生息,槎山因此也成為江氏的發源地,江紹武也被尊稱為槎山江氏一世祖。
自一世祖江紹武居廬江迄今,槎山江氏將近七百年的歷史,之間出現不少名人賢士,其中清朝道光年間的江開(15世),既是知府,又是文人,並且書法、繪畫都有很高的造詣,著有膾炙人口的《浩然堂詩集》和《浩然堂目下芻言》;抗戰期間,東北軍少將師長江惟仁(18世)為國捐軀、血灑疆場、立下赫赫戰功;20世紀40年代末,江世中(19世)隨國民黨遷徙台灣,曾任台北市警察局局長;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槎山江氏的達官賢士數不勝數、企業名人比比皆是、文人學者層出不窮,江氏不愧為本地的大戶望族。
現狀
據2014年槎山江氏五修宗譜統計,槎山江氏現有人口將近一萬,大部分居住於廬江,一部分居住於六安,小部分散居於全國各地。輩字有:“一國有賢、良傳家惟、世守敦厚、慶錫延洪、珠輝玉潤、舉孝作忠、修德明志、善積昌隆”。投巨資重修的一世祖墓園,巍然矗立於槎山綠蔭中,在為宗親們提供尋根祭祖的同時,也成了當地覽勝的一大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