槁

形聲。字從木,從高,高亦聲。“木”指木本植物。“高”指“上面”、“上頭”、“頭部”。“木”與“高”聯合起來表示“樹木謝頂”。本義:樹冠變禿(無葉少枝)。辨析:枯與槁。“枯”字從木從古,“古”指“古木”。“古”與“木”聯合起來表示“百年老樹”。“槁”指樹冠光禿。但樹冠光禿的樹不一定是古木,中年樹木患病蟲害也有可能變成無葉少枝的情況,百年老樹也有可能是根深葉茂的。“枯槁”一詞是指樹幹老態且枝葉光禿

基本介紹

  • 拼音:gǎo
  • 注音:ㄍㄠ
  • 部首:木部
  • 筆畫:14筆
  • 五筆:symk
  • 鄭碼:fsJL
  • 四角號碼:40927
  • 筆順編號:12344125125251
詞語解釋,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字義,

詞語解釋

(1)槀gǎo讀三聲
(3)同本義 [withered]
槀,木枯也。――《說文》
離為科上槁。――《易·說卦傳
形固可使如槁木。――《莊子·齊物論
雖有槁暴。――《荀子·勸學》
草木搖落,時槁悴兮。――《楚辭·九嘆·遠逝》
則苗槁矣。――《孟子·梁惠王上
及以燕趙起而攻之,若振槁然。――《荀子·王霸》
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孟子·公孫丑上》
舉若振槁。――《史記·禮書》。索隱:“乾葉也。”
(4)又如:槁乾枯乾。引申為貧窮);槁腐(枯朽);槁敗(乾枯衰敗);槁落(枯落);敗槁布地;槁籜(乾枯的筍殼);槁枲(乾枯的麻稈)
(5)羸瘦;憔悴 [dry]
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記·屈原列傳》
槁項黃馘者,商之所短也。――《莊子·列禦寇》
(6)又如:槁面(憔悴衰老的面容);槁頸(羸瘦的樣子);槁悴(枯萎;憔悴);槁瘠(枯瘦)
槁gǎo
(1)死亡 [die]
文山負其馬,立槁,至今馬冢尚在。――明·高攀龍《三時記》
(2)又如:槁死(枯死;困死);槁喪(滅亡)
(3)通“考”(kǎo)。擊 [hit;strike;beat]
熲如槁石火。――潘岳《河陽縣詩》
(4)通“犒”(kào)。以酒肉等飲食慰勞 [express regards to]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槁 ·康熙筆畫:14 ·部外筆畫:10
《正字通》同槀。

說文解字

【卷六】【木部】
木枯也。從木高聲。苦浩切

說文解字注

(槀)木枯也。枯槀、禾稾字古皆高在上。今字高在右。非也。凡潤其枯槀曰槀。如慰其勞苦曰勞。以膏潤物曰膏。尚書槀飫。周禮槀人。小行人若國師役則令槀禬之。義皆如是。鄭司農以漢字通之。於槀人曰。槀讀為犒師之犒。主?食者、故謂之犒。於小行人曰。槀當為犒。謂犒師也。葢漢時盛行犒字。故大鄭以今字易古字。此漢人釋經之法也。左傳、國語皆有犒字。左傳服注曰。以師枯槀。故饋之飲食。韋注國語曰。犒、勞也。計左、國皆本作槀。今本作犒者。亦漢人所改。如牛人。軍事共其犒牛。此必後鄭從大鄭所易也。小行人經文從大鄭易為犒、而注之曰。故書犒作槀。今本則譌舛難讀矣。何注公羊曰、牛酒曰犒。高注淮南曰。酒肉曰餉。牛羊曰犒。漢彰長碑又作勞?。許不錄犒?字者。許以槀為正字。不取俗字也。從木。高聲。苦浩切。二部。鄭箋詩讀橋為槀。

字義

槁gǎo
通“篙”(gāo)。撐船的竿 [punt-pole]
槁工楫師,選 自閩禺。――左思吳都賦
槁枯gǎokū
[withered] 乾枯死亡
木gǎomù
[dead tree] 已經死亡乾枯的樹木,形容毫無生氣
但令心似蓮花潔,何必身將槁木齊。――五代蜀·貫休《山居詩》
gǎomù-sǐhuī
[be utterly destitute of passions and desires as rotten wood and dead ashes] 槁枯的朽木與陳久的冷灰,比喻心灰意冷,情緒極度低落,毫無生趣
那守節之婦,心如槁木死灰。――《恨海》
槁暴gāopù
[shrivelled;dried;wizened] 指風吹日曬而乾枯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勸學》
槁gǎo ㄍㄠˇ
(1)枯乾:~木。枯~。~悴。~木死灰(喻心情冷漠,對一切事情無動於衷)。
(2)古同“藁”,草。
鄭碼:FSJL,U:69C1,GBK:E9C2
筆畫數:14,部首:木,筆順編號:1234412512525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