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氏家族

榮氏家族

榮氏家族,是以榮毅仁為代表的中國民族資本家族。他們靠實業興國、護國、榮國,在中國乃至世界寫下了一段輝煌的歷史。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高德步評價說:“從近代開始,榮家三代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榮宗敬和榮德生兄弟創辦的企業是中國民族企業的前驅;解放後,榮毅仁支持中國政府的三大改造,對我國經濟的發展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改革開放以後,榮家第三代榮智健等人對中國市場經濟、新興民族企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榮氏家族
  • 代表人物榮毅仁
  • 時代:近代
  • 位置:無錫榮巷
家族歷史,五代族譜,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相關評價,發展情況,家族背景,發展速度,走向低潮,新的復甦,先驅逝世,

家族歷史

榮家的老家在無錫榮巷,位於無錫市西郊。其祖先種稻植桑,以忠厚傳家,於明代正統初年從金陵遷來,形成上榮、中榮、下榮三個自然村,直到民國初年才正式建鎮。現在的榮巷已經併入市區,但仍保留了一條約400米長的老街,沿街還有150多組青磚黛瓦的老房子。
榮氏鼻祖,榮啟期(前571——474年)字昌伯,春秋時期郕國(今汶上縣北)人,生於周靈王元年(前571年),卒於周元王二年(前474年),終年98歲。榮氏祖先本與西周姬姓同宗,“周成王卿士榮伯食采於榮(今河南鞏縣西),因以為姓氏”。周莊王四年(公元前693年),榮叔公“奉王命見魯桓公,有功社稷,封為上谷大夫,始遷於魯,宅居郕邑(今山東汶上,古稱中都),是為魯宗之始”。榮啟期為叔公後人,精通音律,博學多才,思想上很有見解。曾為孔子師。後孔子初仕之地就是中都汶上,擔任中都宰。
榮宗敬的祖父榮錫疇(1823-1863)當家時,他開始做長途販運的小本生意,經常駕著小船經太湖、吳淞江等河道往來上海。傳到榮宗敬的父親榮熙泰手裡的財產,只有幾間舊屋,但這些原始的商業活動,卻為榮家子孫注入了最初的商業細胞。一百四十多年前,在太平軍打到蘇南的戰亂中,榮熙泰的祖父、祖母、父親、兩位伯父、伯母、堂兄,以及他自己的兄弟,不幸全部遇難。榮氏家族的男人只剩下了一個,這就是榮宗敬、榮德生的父親榮熙泰先生。榮宗敬、榮德生兄弟倆是榮氏商業家族的第一代掌門人。
自1919年到新中國成立,榮家先後開辦了無錫公益工商中學、上海中國紡織染工程補學校、江南大學、上海中國紡織染專科學校等,同時增設分設校內麵粉、機電、化工、數理、商業、農業等許多專業系統,約培養高級人才1200多人。榮爾仁、榮德生的女婿李偉國、榮鴻仁等榮氏第二代傳人都曾在榮氏企業裡頭身居要職,是榮宗敬去世後榮氏企業後期發展的幾個主要推動者。

五代族譜

第一代

榮家第一代,榮宗敬、榮德生,是解放前著名的“麵粉大王”、“棉紡大王”。

第二代

榮家第二代,榮鴻元、榮鴻三、榮鴻慶、榮爾仁、榮毅仁、榮鴻仁。
榮爾仁,即榮智健的二伯父,在美國經營工商業。1949年前夕,榮爾仁去香港;走時與榮智健的父親相約:“一個留在國內,一個出國,如果沒問題,就可回來。”曾在初期回到祖國,1951年再申請出國,先到香港,後去了美國。
榮鴻仁,榮智健的七叔,1949年解放前夕,曾經與榮毅仁一起留在國內,因其為人厚道,經營有方,被評為全國工商界青年積極分子。但後來由於種種原因,他也申請移居國外,現定居在澳大利亞,創辦了自己的工商實業。榮鴻仁雖然身居異國,對祖國的經濟建設依然十分關心。
榮漱仁,榮智健的姑姑,她曾與榮毅仁一起留在國內,接管她堂兄榮鴻元的鴻豐麵粉廠,並自任經理。在艱苦的條件下,她厲行節約,對工廠進行了一系列的大膽改革,最終使她領導的工廠實現扭虧為盈,轉危為安。
1956年公私合營後,她擔任上海麵粉廠副廠長,並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僑聯顧問。她的丈夫楊通誼早年留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得碩士學位。1930年返回祖國內地後投筆從戎,後來從事銀行等事業。
1949年,榮漱仁夫婦帶著只有4歲的楊世緘到了台北市。然而夫妻倆返回上海處理一些事情時,就再也不能去台灣了。此後,兩岸隔離數十載,其子楊世緘現擔任台灣“行政院”“政務委員”。
2000年4月14日,楊通誼病逝上海。楊世緘一直希望有機會返鄉探望臥病多年的父親,但受制於台灣當局的禁令,而遲遲未能成行。楊父去世後,台灣“內政部”才專案審查,於4月18日同意楊世緘赴內地奔喪。
1987年,台灣開放探親,楊世緘的父親曾到台灣與楊世緘兄弟會面,不久返回內地。2000年3月大選後,楊世緘立即提出辭呈,為的是能以民間的身份償還回鄉探親的夙願。豈料“行政院”希望所有成員從5月1日起辦理完交接後才能離開。楊世緘終究未能見到父親最後一面,為五十年來兩岸眾多骨肉離散人倫的悲劇再添一樁憾事。楊世緘在台擔任公職27年,這是他第一次回內地。由於祖父及母親榮漱仁都葬於無錫,楊世緘此行,除到上海之外,還決定到無錫為其母親榮漱仁掃墓。
榮鴻元,榮宗敬的長子,“大房系統”的領導人,他繼承父親的百折不撓、頑強創業的經營品質,克服重重困難,領導著家族事業,成為榮氏企業後期發展的主持者。在1949年前夕,他遷廠至香港,在香港開設大元紗廠,後輾轉巴西,現定居巴西,經營麵粉業,事業興旺發達。
榮鴻元熱心教育事業。他於1940年至1950年任中國紡織工學院院長。
榮鴻三,榮宗敬的二兒子,曾任申新總公司副總經理兼申七經理。他也於早年移居國外、現定居美國。1982年,榮鴻三把自己曾經擁有的一幢私人花園別墅無償地捐獻給上海科技協會,作為建設上海科技中心大廈的基地。該別墅占地10畝,坐落在上海虹橋路上。他的這一義舉深受旅居海外的美籍華人,如電腦專家王安、著名建築師貝聿銘、物理學家袁家騮及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博士顧毓秀等人的高度評價,讚譽他愛國的義舉。
榮鴻慶,曾任申一協理,榮宗敬的三兒子,字鋼仁。解放前夕出走海外,在香港經營紡織和房地產事業。現為上海申南紡織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上海申南紡織有限公司是上海申新紡織廠第九廠與香港南洋集團合資經營的企業,總投資2428萬美元。迄今為止,它是上海棉紡織投資規模最大的中外合資企業,擁有較先進的全套紡紗、漿染、織造設備,如紡織部引進德國、瑞士設備,漿染部引進德國設備。1993年10月,該廠建成投產。
榮鴻慶主持的上海申南紡織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系列仔布,經緯支數從4支單紗到40支股線,單位布重從5.5盎司/平方碼到17盎司/平方碼,顏色有靛藍、黑色、灰色、淺藍,品種多達60多個,形成時裝面料、休閒裝面料、童裝面料、箱包面料、鞋帽面料五大系列,產品95%外銷。
現任上海商業銀行董事長的榮鴻慶,於2000年同前任工業銀行董事長謝森中、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總經理辜仲諒等台灣銀行、票券、證券董事長及經理一同參加了第六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共同探討如何早日實現兩岸銀行業互設分支機構,以應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的挑戰。

第三代

榮氏的第三代屬“智”字輩。
榮智寬,榮智健的堂兄,在巴西出生長大。現任巴西環球公司總裁,在巴西具有很高的社會地位,曾經隨同巴西總統和外交部長多次出訪中國,對中國的政策和國情比較了解。
榮智美,榮智健的堂妹,德國尤尼可公司經理,具有“女強人”的稱謂。
1979年,她在德國賓士汽車製造廠特意訂製了一輛麵包車,車子的兩邊印有藍色的中英文名字。她以此作為禮物,贈送給四叔榮毅仁,祝賀中信公司成立。榮智美1954年移居德國。之後,她積極促進中德貿易的往來。
在談到德國經濟發展時,她說:“德國戰後的生活很艱苦,一般人家買橘子、香蕉也只買一個,西紅柿也只買幾個。今天經濟發達了,人們的生活也不鋪張,德國人總是一文錢一文錢地積累財富,是靠苦幹,靠積累的。中國人口多,一家三口,每人每月收入100元,如能節省20元,一家就能省下60元,算一算,全國就能節省下多少。人民幣存入銀行,國家就可以多搞基礎建設,如發展電力、鐵路、交通、通訊等。中國現在的基礎是延安的老前輩打下來的,年輕人應該在這個基礎上好好建設。中國需要的就是這種精神”。
榮智權,榮智健的堂兄弟,現任香港南洋紗廠總經理,香港紡織聯合會主席,也是香港基本法起草諮詢委員會委員。他在其家鄉的江南學院設立了“榮智權獎學金”,每學年獎勵家庭經濟有困難的學生15人,每人每次1000元人民幣。他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便與深圳合辦了紗廠,對中國內地的企業很關心。他說:“中國有的工廠很好,但管理水平差。現在規定廠長有職權,這很好。如果廠長做不到賞罰分明,不能開除非開除不可的工人,他就很難管理好他的工廠。”在談到如何管理好一家企業時,他說:“應變力、質量、服務三者缺一不可,應變力就是當客戶需要什麼就生產什麼,不能自己生產什麼叫客戶購買什麼。服務、推銷是連在一起的,香港人懂得生意經,非常重視推銷,選幹練的人才搞推銷,主動找客戶服務好”。
榮智惠,榮智健的堂妹,定居美國,從事紡織貿易。
可見,榮氏的第三代大都是貿易實業界人士。許多人擔任各種公司的董事長、總裁、總經理、經理等職務,他們的事業大多在海外,主要從事金融、工礦企業、進出口貿易活動等。

第四代

榮文蔚,榮智健的堂侄女,榮智鑫的女兒,是榮氏家族的第四代成員。
榮文蔚曾被評為香港“十大傑出衣著人士”的榮譽稱號,在香港上流社會中,她是被公認為很有衣著品位的人士之一。此外,她還從事時裝生意,許多人認為,這恐怕與她家族原本是當年上海紡織業及工商界翹楚不無關係。
家族成員中人才輩出。榮文蔚的父親榮智鑫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榮文蔚說,他父親在香港是一位出色的工業家,也是榮文科技的創辦人,擁有專門生產電子菸霧探測器、電子磅及鹵膽燈具的榮文科技有限公司74.1%的股權,家產逾億元。

第五代

榮明芳,中信泰富主席榮智健獨女。她親自領軍,公布中信泰富網際網路發展的“頭炮”,成立汽車入門網站(Camet),她是進軍高科技行業的榮氏家族中的新一代。
榮明芳出任中信泰富新成立的信息科技業務旗艦——中信信息科技的副總裁,負責發展及統籌集團轄下的科技業務。修讀經濟的榮明芳1995年加入中信泰富有限公司,並擔任中信泰富集團總經理的助理。榮明芳說,Carnet入門網站投資額預期不少於1億港元,收入來源除廣告外,也包括網上汽車買賣所賺取的電子商務收益。

相關評價

毛澤東曾這樣評價榮氏家族,說:“榮家是中國民族資本家的首戶,中國在世界上真正稱得上是財團的,就只有他們一家。”
“榮家是愛國資本家的典型代表,解放後,獲得執政地位的共產黨對於這樣家族重視有加也是理所當然。”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馬戎在接受《時代人物周報》採訪時說。
“榮家之所以能一直這么富有,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很善於處理跟政府之間的關係。”一位對榮家頗有研究但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學者表示。

發展情況

家族背景

榮家祖上就有人做過大官,曾經家世顯赫,但到了榮毅仁的曾祖這一輩,家道開始中落。榮毅仁的祖父榮熙泰很小的時候就進入鐵匠鋪當學徒,成年後在外給人當賬房先生、當師爺,勉強養家餬口。
由於家境貧寒,榮熙泰的長子榮宗敬在14歲時就不得不離開學堂,到上海南市區一家鐵錨廠當起了學徒。當時是1886年。比榮宗敬小兩歲的榮德生在私塾學校讀書,因為父親對他抱有很大的希望,認為他將來一定可以考科舉當大官。榮德生卻並不這么想,他一直以哥哥為學習的榜樣,想早日為家庭分憂,三年後,15歲的榮德生乘著小木船從閉塞的無錫郊區搖進了喧鬧的大上海。在兄長的引薦下,榮德生進入上海通順錢莊做學徒,此時的榮宗敬則在另一家錢莊做學徒。這為幾年後他們和父親一起在上海鴻升碼頭開一個名叫廣生的錢莊打下了業務基礎。經營上的穩妥再加上從不投機倒把,兩年不到,榮氏兄弟便掘得了有生以來的第一桶金
就在生意蒸蒸日上之時,榮德生南下廣東,留下榮宗敬一人打理錢莊。在那裡他呆了整整一年,廣東人思想活躍,敢於開拓,善於經營,這些都使榮德生大受啟發。他發現,從外國進口物資中,麵粉的量是最大的,尤其在兵荒馬亂的年代,銷路非常好,而國內麵粉廠卻只有天津貽來牟、蕪湖益新、上海阜豐以及英商在上海經營的增裕四家。
榮德生看出了麵粉行業的商機,當他把這一想法告訴榮宗敬時,兄弟倆一拍即合。20世紀的第一個年頭,榮氏家族事業邁出了其決定性的一步。
農曆二月初八,榮德生挑了這一良辰吉日破土動工,地點是在無錫西門外的太保墩,取名保興,有保證興旺的意思,這是無錫歷史上第二家近代企業。17畝地皮,四部法國石磨,三道麥篩,兩道粉篩,這是麵粉廠的所有家當。

發展速度

從1914年至1922年8年間,榮家的麵粉產業發展迅速,其產量占到當時全國麵粉總產量的29%。這種高速度不僅在中國絕無僅有,在世界產業史上也非常罕見。到抗戰前,榮家的麵粉廠已飆升到14家,另外還衍生出了9家紡織廠。

走向低潮

1949年,國民黨政權倒台前夕,榮氏家族內部出現了大震盪,這一年也是個分水嶺,榮家由此走向低潮。國民政府在前一年推行幣值改革和限價政策,不久就導致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引起搶購狂潮,上海經濟漸趨癱瘓。
榮氏家族
上海產業界人士紛紛遷資海外,尋求新的出路。1948年11月,榮宗敬的長子榮鴻元因套購外匯被國民黨政府判處緩刑,後交了一百萬美元才算了結,情緒一度陷入低潮,不久就將鴻豐二廠紗機及設備售與大安紗廠,他則去香港另設大元紗廠,最後遠走巴西,1990年客死他鄉。其弟榮鴻三、榮鴻慶和榮德生之子榮爾仁、榮研仁等也先後離開上海。資金的外流,致使留在內地的榮氏企業元氣大傷。這讓榮德生氣憤不已,“生平未嘗為非作惡,焉用逃往國外?”在最後關頭,榮德生和榮毅仁父子經再三斟酌決定留在大陸。

新的復甦

上海解放後,榮氏企業面臨困難,不僅資金緊張,原料也供應不足,國家通過發放貸款、供應原料、收購產品委託加工等方法,對榮氏企業予以大力扶持,實現了新的復甦。榮德生父子加深了對共產黨的信任感。榮毅仁在1954年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將他的產業實行公私合營,這一舉動為上海對私營工商業的改造工作起了積極帶頭作用,“紅色資本家”的稱呼由此得來。

先驅逝世

2005年10月26日20時31分,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