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昌
榮昌縣位於重慶市西部。東經105°17′-105°44′,北緯29°15′-29°41′。全縣總面積1079平方千米。2002年末,總人口81.03萬人。全境地貌以淺丘為主,地勢起伏平緩,平均海拔380米,全縣最高點為古佛山主峰三層岩海拔711.3米。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降水量1099毫米,年平均氣溫17.8攝氏度。春秋時期,為巴國屬地。 西漢以後,縣地基本上均為江陽和漢安兩縣屬地。唐乾元二年正月(758年),始設昌州,下轄昌元、靜南、大足三縣,昌元縣的設定便是今榮昌地域建縣的開始,時為唐昌州府州治所在地。
歷史
榮昌夏布的生產當由葛、大麻演變而來。因“古時無今之木棉,但有葛布大麻而已”。早在漢代,就有“蜀布”記載,唐《元和郡縣誌》載有“昌州貢筒布、
斑布”。所謂“筒布”,即中細布也,因為它往往捲成筒形,裝入竹筒,便於運輸,故稱“筒布”,又根據它的形色特點,稱為“斑布”。《
太平寰宇記》亦載“昌州產斑布、筒布”。既是特產,又作為貢布,說明昌州自唐宋以來麻布的編織技術是比較發達的。又《
新唐書·地理志》上載,昌州轄四縣:“大足、昌元、靜南、永川”。而這四縣中獨昌元(今榮昌縣)素產夏布。這種夏布“輕如蟬翼,薄如宣紙,平如水鏡,細如羅絹”,成為皇室和達官貴族喜愛的珍品。
清初,隨湖廣移民帶來種麻(苧麻)、織布技術,與當地織造相融合。至康熙後期榮昌夏布才形成商品生產。道光時期經山西客商的販運,夏布又遠銷省外。清光緒《
榮昌縣誌》記載,縣內“各鄉遍地種麻,婦女勤績成布,白細輕軟較甚於葛。山陝直隸客商,每歲必來榮採買,遠至京都發賣。”民國時期,全縣擁有夏布織布機5000多台,全年產銷70萬匹,大都出口韓日、歐美、南洋等國家。
1998年,國家農業部先後授予榮昌縣"中國夏布之鄉"、"夏布加工基地"的稱譽。2008年,榮昌夏布被國家文化部確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榮昌80歲老人顏坤吉被國家文化部確認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夏布織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榮昌夏布生產引進了韓國先進技術,在苧麻生物脫膠、植物染色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夏布全手工漂染定型工藝"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013年3月,經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的核准,榮昌縣外經貿委外商投資服務中心成功註冊“榮昌夏布”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商標有效期10年。
織造
流 程
夏布生產在編織過程中,主要經過打麻、挽麻團、挽麻芋子、牽線、穿扣、刷漿、織布、漂洗及整形、印染等工序。
打麻及漂白
1、打麻 : 本地麻一年分春、夏、秋打三次,打麻分為打、剝、洗、熏、刮(割)五道工序。
2、漂白:主要有清水漂白法、 日光漂洗法 、露漂法、石灰水漂法、炭熏法,經過上述方法漂洗形成苧麻,按其質量及長度分標莊、頭莊、二莊、三莊、白索、曬青等級別,打成捆。
績紗挽麻團
績紗分為撕片、卷縷、捻紗、繞紗四道工序進行。績紗時將經上述自然漂白後的苧麻,撕開成片,捲成一縷縷,放入清水盆中,然後用手指梳成一根根苧麻細絲,然後用圓筒挽成麻團。
挽麻芋子
芋線是制布的緯線。挽芋線時將麻坨放在竹兜內,用一根約三寸長的竹枝或高梁桿,用兩手挽上,要挽成兩頭小中間大的芋兒,挽好後抽出芋子棒。
牽 線
在牽線前先要選料,所牽的線是編布的經線。在牽線是要注意檢查每根線鬆緊,結實大小,麻線粗或細要求一致。
穿扣刷漿
將牽好線的一端,逐根穿過梭子,用竹片串聯,固定羊角架上,另一頭套在活動的物體上,拉開一定距離,然後用木製的與羊角架等高的三角架,將牽線攤開刷漿。經紗多少以生產何種夏布扣數而定,然後用漿紗刷,蘸好預先煮好米粉漿均勻地來回刷。待漿紗晾乾後,裝上布機開始織布。織布氣溫過冷過熱均不適宜,紗線容易折裂,形成斷頭多,影響夏布質量。
編織
編織是織布中的重要一環。工藝要求高,丟梭推扣的力量要求均勻,布的平面邊沿要織得平順,伸展,無破爛斷頭,線斷接頭不現痕跡,縱線稀密均勻。五十年代初,榮昌夏布手工業合作社郭漢高和李淑萬等人商議編制過兩匹一千二百頭的“羅紋”,布面織有“天安門”、“和平鴿”、“躍進馬”和“喜”字,送往北京展覽。這對“羅紋”布編制難度較大,在一尺五寸寬的布面上,上下共推列二千四百根麻線,這樣編織出來的“羅紋”布,比綢緞還要細,薄如紙張,充分說明工人們的聰明才智。
據悉民國初年,周義和、周傳乾編制兩疋一千八百頭的布耗子工半年,原因是多在早晚進行編織一小時左右,如遇氣候乾燥起風即停止編織。在一尺五寸寬的布面上,上下要排三千六百根麻線,在一毫米的寬度中要排列七點二根,且要分布均勻,則可想而知麻線之細,工藝之巧。此對夏布當時售價四百元銀元。其後還編織過同樣的一對夏布,由肖義順收購,議定銀元一千二百元,時人稱此對夏布為“夏布王”。
漂洗整形
將織好的布放在河水中進行漂洗,然後拉伸拉直,一頭用木棒穿著放在竹架上晾曬。曬乾後進行整形,整形可以用石碾碾壓,把布放在木凳上,用木錘整形。
加工
將整了形的夏布根據不同的用途染成各種色彩和圖案。其工藝流程為:刻花板,印花,染色,晾曬等。
1、刻花板:花板由牛皮紙粘合而成,用桐油塗抹後雕刻成不同的圖案,如龍、
孔雀、鴛鴦、
喜鵲、花草樹木等。
2、印花 :將夏布平鋪在木板上,把印花板放在夏布上,用刮刀將原料均勻地通過印花板花紋空隙粘在夏布上,放置在陰涼處待用。
3、染色 :用鐵鍋將水燒至沸騰後舀入大爐缸內,把染料硫化蘭等倒入爐缸內,在爐缸內攪拌均勻,再倒入適量的冷水,然後把印了花的夏布放入爐缸內全部浸入染料中進行染色,重複運算元次,最後將染了色的夏布晾乾,再把它收起來,即為夏布成品。
夏布畫
榮昌夏布畫是畫家利用中國夏布天然形成的色彩差異和傳統手工技藝生產過程中自然形成的肌理效果而創作出來的中國畫。中國夏布具有天然防偽標誌,在夏布上創作的中國畫確保了原創作品的真實性、唯一性和不可仿製性。
在夏布上創作中國畫,其自然獨特的肌理效果和創作後作品的唯一性所形成的天然防偽標誌既保證了原創作品的真實性、又保證了原創作品的不可複製性,從而大幅度降低了投資收藏者的投資風險,投資夏布畫的投資者很快就會成為夏布畫的鑑賞家,這是因為夏布天然而特殊肌理效果所決定的。對於著名書畫家來說選擇夏布作為繪畫材料,既可以保證原創作品的真實性,又可以防止贗品的出現,從而確保了投資者的投資利益,加之夏布的天然本色和自身存在的價值,收藏一幅榮昌夏布畫既是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又使中國畫長久傳承。所以夏布將繼絹、宣紙之後,成為第三大國畫原材料。
特色
榮昌夏布有細密平整,色澤瑩潔潤滑,且堅韌耐用。因麻質冬暖夏涼,通風透氣的特性及透氣、滹汗、挺括、涼爽宜人的特點,且其品種甚多,以顏色分有本色、漂白、染色、印花四種,粗布可做口袋,襯布、紋帳、中莊和細布宜做衣料,或繡花、挑花製成檯布、椅墊、手巾、窗紗等工藝裝飾品。精漂的細布,色澤雪白,細嫩輕軟,有譽之為"麻綢"、"珍珠羅紋",素有“輕如蟬翼,薄如
宣紙,平如水鏡,細如羅絹”的稱譽更是夏布中精品。
規格
榮昌夏布分細布、粗布、羅紋布三大類。
1、粗布是指四八布以下的尺三布、四五布、三二布;
2、細布是指四八布以上的六百頭布、八百頭布,以至一千四百頭、一千六百頭、一千八百頭布;
3、羅紋指三梭,即丟一個葫菽眼的麻織布。它與一般夏布編織法和格局都有所差異。
夏布是由經緯線編織而成。長寬尺寸而定,經線數量是決定夏布粗細的關鍵,然後才配以適當的緯線。如三二布是指寬度在一尺三寸內有六百四十根頭的上下兩根麻線,即上下共六百四十根經線編織而成。同樣六百頭布是指在一尺五寸寬度內用六百根麻線上下共一千二百根經線加丟梭的緯線編織而成。
今日夏布
榮昌擁有國家授予“夏布加工基地”的稱譽,其盤龍鎮被國家授予“中國夏布之鄉”和“夏布專業鎮”稱號,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盤龍鎮80歲的顏坤吉老人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夏布織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夏布產品系列開發已列入重慶市科技興渝百億工程,目標年產值1.2億元,出口創匯1500萬美元。
榮昌夏布主要集中在盤龍、龍集鎮及周邊地區,有十餘萬農民長期或季節性從事夏布生產,2009年,榮昌夏布出口4670萬美元(2011年1至5月夏布及其製品出口3850萬美元),主要出口到韓國、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占全縣進出口總額的53.5%。共有夏布企業4家具備一定規模並擁有自營進出口資格,雙龍、家合、天運三家龍頭企業,創匯能力1000萬美元以上,主要產品是初加工產品夏布出口,今已成功開發出了夏布畫、夏布摺扇、夏布床上用品等新產品。
2015年,在榮昌區政府的支持下,已建成線上線下兩方面的夏布公共服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