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榜頭水電站
- 原名:九鯉湖水電站
- 動工時間:1970年1月1日
- 續建時間:1971年11月
概述,一級電站,二級電站,三級電站,擴建改造,
概述
1974年11月30日,莆田地區革命委員會通知仙遊縣停建。仙遊縣革命委員會也於同年12月19日通知榜頭公社革命委員會及東宮等4個大隊立即停建,但未停止施工,仍由象山、新鄭、象洋和東宮大隊繼續開挖渠道和隧洞,上場民工多達4000餘人,投工8.4萬工日。施工所需沙石料和水泥,按生產隊人均15公斤分配任務,沿著坎坷不平的羊腸小道肩挑7公里登高500米運上工地。除火工材料由電站工程指揮部供應外,其餘民工費用由生產隊自理。1975年10月25日,位於著名九鯉湖風景區上游附近,高2.4米、長40米砌石滾水壩建成,2470米渠道和870米+60米隧洞竣工,實現穿山調水。1980年初,由榜頭公社民兵分段包乾修建的10公里進站盤山公路通車。
一級電站
一級站位於榜頭鎮後堡農場大缺與小缺匯合處。集雨面積60平方公里,設計水頭217.5米,流量0.87立方米/秒。選用南平電機廠製造的QJ-W-65/10.5水輪機和TSWN99/46-8P型低壓發電機。1980年7月20日,3台單機400千瓦水輪發電機組投產,以10千伏線路(6公里)給榜頭公社供電。12月,架設靈山至城關35千伏線路7公里,同月25日以10千伏運行,一級站聯入縣電網。1981年4月,聯入福建電網。1981年發電量為543萬千瓦時。
二級電站
1982年2月,動工興建位於後堡農場石人下二級站,利用一級站尾水發電,設計水頭202.3米,流量1.02立方米/秒。選用南平電機廠生產的QJ-W-65/10.5型水輪機和TSWN99/37-8P型低壓發電機,同年10月完成機組安裝。架設10千伏線路200米與一級站至靈山10千伏線路“T”相接。1983年1月1日,3台單機400千瓦水輪發電機組投產,4月,聯入福建電網運行。1983年4月25日,榜頭電力中心管理站成立,管理一至三級水電站。1984年3月,二級站至靈山10千伏Ⅱ迴路6公里投入運行,提高電力輸送能力,線損率由19.7%降至17.5%。1984年發電量570萬千瓦時。
三級電站
三級站位於後堡村山麓虎頭鬢下。利用二級站尾水發電。設計水頭65米,流量1.29立方米/秒。選用南平電機廠生產的SFW200-6/740型和SFW400-6/850型低壓發電機各1台。1984年4月機組安裝結束。架設10千伏線路300米,與一級站至城關10千伏線路“T”相接。同年5月1日,單機200千瓦和400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各1台投產,聯入縣電網運行,年發電量135萬千瓦時。
擴建改造
由於機組設備等主客觀原因,要求三級3個電站總裝機要達到3000千瓦,致使三級站設計裝機600千瓦,裝機容量偏大,造成梯級電站設計流量不相配,三級站滿發,一、二級電站嚴重棄水。1986年起,對電站進行多次增容改造,一級站3×400千瓦擴建為3×500千瓦低壓發電機組,費資25萬元;1987年3月,二級站擴建1台400千瓦低壓發電機組,1991年一級電站又擴建1台400千瓦發電機組。至此,一級站裝機容量1900千瓦,二級站1600千瓦,三級站600千瓦。電站總投資455萬元,其中10萬農民集資50萬元,社直單位職工集資5萬元,向社辦企業借款30萬元,銀行貸款167萬元(均已還清),縣財政撥款10萬元,莆田地區水利電力局撥款21.6萬元;其餘為該站電費收入。每千瓦造價1109.8元。1988年發電量2128萬千瓦時,設備年利用5751.4小時,發電最高負荷3700千瓦,均為建站以來最高紀錄。至1991年統計,累計發電量14477.4萬千瓦時,其中送縣電網1140萬千瓦時,占9.2%,發電單位成本27.21元/千瓦時,累計創利566.24萬元,上繳稅金156.32萬元。擁有職工87人,其中工程師和助理工程師各1名,為全民所有制職工,其餘為集體所有制職工。固定資產原值435萬元。1985~1989年先後5次受到省水利水電廳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