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共五章。第一、二章對榜樣教育的基本概念、本質進行界定和對榜樣教育發展進程進行歷史考察,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沉思,從整體上呈現榜樣教育發展現狀。針對榜樣教育的歷史經驗和持續低迷的現狀,第三、四章從榜樣教育內部尋求答案,不僅對榜樣教育內部構成進行深入挖掘,而且對榜樣教育的要素、結構、過程、規律進行分析和探索。第五章從榜樣教育的存在和發展的條件方面尋求有效對策,整合和開發榜樣教育的資源和力量。
作品目錄
|
| | |
| 一 榜樣教育理論資源的發展 二 我國榜樣教育的發展歷程 三 國外榜樣教育的歷史及借鑑 四 榜樣教育的歷史沉思 | 一 榜樣教育的基本要素 二 榜樣教育的目標結構 三 榜樣教育的內容結構 四 榜樣教育的結構最佳化 |
| | |
一 榜樣教育的總體過程 二 榜樣教育的具體過程 三 榜樣教育過程中的基本規律 | | |
創作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推動了中國經濟生活的全面發展,在給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帶來了生機和活力的同時,也使得人們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在利益衝突與整合的基礎上受到嚴重的衝擊。市場經濟的消極作用誘發了享樂主義、利己主義、個人主義、功利主義的不正之風;利益多元的價值取向,使得個體道德價值標準呈現多層次、多樣化的特點,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會主導價值觀的導向功能;文化的多元帶來了價值觀的多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致使原來的社會道德、價值共識逐步喪失。面對著多元文化、多元價值、多元道德的時代背景,個體道德發展如何走出困境,重新彰顯其價值,這不僅是榜樣教育要應對的重大課題,也是榜樣教育發展的重要空間。基於此,《榜樣教育研究》對榜樣教育的概念、模式、過程、規律等基礎問題進行了研究。
作品思想
理論之樹的生命力,在於能滿足現實的需要,能回答現實中的緊迫問題。正是在這方面,該書作者顯示出理論勇氣,注意回答現實中的重要問題。榜樣教育有自己的優勢,但也暗藏著“信仰危機”的缺失。文革期間“左”的思潮泛濫,榜樣教育曾被某些幫派分子簡單化、庸俗化,以致把某些不宜樹的典型“大樹、特樹”,使人民民眾產生逆反心理,乃致討厭某些典型人物的面孔。這直接導致一些人對榜樣教育法產生懷疑態度。雖然文革已過去多年,但榜樣教育過去產生的問題,仍在一些人的腦海中留下陰影,有人甚至把“榜樣教育”視為“政治化的工具”,而對之加以疏遠。面對這種情況,該書作者能實事求是地予以對待。他既看到了榜樣教育法在推廣中存在的某些缺陷,又指出了榜樣教育法的可貴价值。作者明確認為:“榜樣教育實效性的缺失,暗藏著榜樣教育合理性危機,但無論它遭遇怎樣的尷尬,它對個人、對社會的價值功不可沒。特別在中國社會高速發展、人們價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當代,其價值不應該也不可能失去。”因為“模仿是人所具有的一種天性,積極、主動的模仿,是個體主體能力有效發揮的重要標誌。通過模仿,人們可以獲得社會技巧、行為模式和思想道德品質、價值觀念的提升。”同時,“堅持正確的價值和政治導向,是教育者面臨的新課題。面對此課題,教育者不必去回答榜樣教育能否繼續存在的問題,而是要解決榜樣教育如何發揮作用的問題。榜樣教育的作用在於通過引導政治方向、激發精神動力、塑造個體道德人格、規範個體道德行為等彰顯其個體價值;通過營造良好社會風氣、保證社會經濟發展方向、促進社會政治穩定、進行文化滲透等等,彰顯其社會價值。”這些論述,既有針對性地批駁了一些人對榜樣教育法存在的必要性的懷疑,也有力地論證了榜樣教育對個體進步、對社會發展的重大價值。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楊婷,漢族,河南焦作人。畢業於武漢大學歷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獲碩士、博士學位。美國奧城大學訪問學者。現為華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方法、榜樣教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