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看故宮,縣衙看榆次。提起古代衙門,戲劇小說中“擊鼓鳴冤”“三堂會審”一幕幕經典畫面浮現眼前,讓我頗為好奇。初冬的一個晴日,我終於有機會一睹封建時代號稱“三晉第一署”的榆次縣級衙署。初進榆次老城步入東大街望眼北側只見一片古色古香的建築群,在冬日暖陽的渲染下,層次分明,凝重肅穆,莊嚴巍峨,恰似一屏淡彩的板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榆次縣衙
- 出土地點:山西省晉中市
- 館藏地點:晉中市榆次區
- 所屬年代:明清時代
簡介,布局,歷史沿革,
簡介
朝堂看故宮,縣衙看榆次。提起古代衙門,戲劇小說中“擊鼓鳴冤”“三堂會審”一幕幕經典畫面浮現眼前,讓我頗為好奇。初冬的一個晴日,我終於有機會一睹封建時代號稱“三晉第一署”的榆次縣級衙署。初進榆次老城步入東大街望眼北側只見一片古色古香的建築群,在冬日暖陽的渲染下,層次分明,凝重肅穆,莊嚴巍峨,恰似一屏淡彩的板畫。
布局
俗語道“天下衙門朝南開”,榆次縣衙自然也是坐落在街北,大門面南而開。首先看到的是臨街屹立的牌坊,正中主牌坊為四柱三間式,四根雲紋雕飾大石柱安放在一米多高的草白玉石須彌座上,柱前後抱柱石、石鼓、石獅渾如天成;門頭匾額“民具爾瞻”非常醒目,左右四門眉題 “正風”“敦仁”“崇禮”和“尚儉”。再看兩側各有一個簡潔的兩柱一門式配坊,坊頂柱頭之上,均有一隻向南張望的石獅。作為整個建築組群的序幕,縣衙牌坊給人一種莊嚴雄偉之感。跨門而入從隱蔽轉而豁然開朗,可見用意之精、匠心之巧。
歷史沿革
據記載,榆次縣衙有“晉藩首輔”之名,始建於宋朝,建築風格是中軸對稱,六進六出,左文右武,前堂後寢;建有五堂二十六個院落,占地二萬多平方米,房舍四百餘間。歷史的記載顯示縣衙規置多是四徑三堂,而榆次縣衙為什麼有六徑五堂?原來宋初滅北漢之際(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認為晉陽屢出“真命天子”,有“王者之氣”,故以火燒水淹,摧毀晉陽古城(位於今太原晉源區境內),將并州府遷到了榆次,榆次縣衙也就自然升到了州府衙門的規置,一直沿襲至今。
經過歷代修葺的縣衙,集中國古典建築藝術之大成。其間牌樓、牌坊、廳、堂、廊、軒、樓、閣,眾多的建築形式精彩紛呈、生動古樸;磚雕、木雕、石雕等古典建築的藝術構件刻工精細、為數極多;五堂、六房、縣丞院、錢稅院、牢房院,以及土地祠、侯祠、衙神廟、獄神廟、馬王廟、思鳳樓等行政管理、文化生活、神廟祭祀系統功能齊全、價值極高,整個縣衙建築群是傳統王權與神權、封建禮制、古建藝術、鄉土特色和官制變遷的實物標本,堪稱中國封建社會縣級政權衙門的歷史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