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鐘樓

榆林鐘樓

最早的鐘樓建築於榆林榆陽古城的鼓樓以北的大街上,即鐘樓山下的北大街上,據記載始建於明,後毀於清末的戰火。

新鐘樓,位於榆林城內大街中心,為仿西洋式建築。民國10年(1921)榆林紳士白伯英、郭維藩等在為井岳秀祝壽時倡議建“井公祠”,即在榆林大街原被火焚牌樓的舊址動工,次年落成,取名“長春樓”,後改為榆林鐘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榆林鐘樓
  • 層數:3層
  • 高度:24米
  • 南北長:20米
簡介
榆林鐘樓包括基台共有3層,總高24米,南北長20米,東西寬14,8米。基台有4個磚拱洞,為通街洞道。榆林鐘樓二、三層內為大梁框架,外用水磨青磚包砌,東面有橋可上二層,二層有門洞進入三層,三層頂端中央建木重檐八角亭,舊時懸大鐘報時。三層門、宙額石刻著由民國時榆林著名書法家李堂、白介微等書寫的“蜚英騰茂”、“北臨雁塞”、“芹水流芳”、“駝峰擁翠”橫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