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設計

概要設計

概要設計是一個設計師根據用戶互動過程和用戶需求來形成互動框架和視覺框架的過程,其結果往往以反映互動控制項布置、界面元素分組以及界面整體板式的頁面框架圖的形式來呈現。這是一個在用戶研究和設計之間架起橋樑,使用戶研究和設計無縫結合,將對用戶目標與需求轉換成具體界面設計解決方案的重要階段。

概要設計的主要任務是把需求分析得到的系統擴展用例圖轉換為軟體結構和數據結構。設計軟體結構的具體任務是:將一個複雜系統按功能進行模組劃分、建立模組的層次結構及調用關係、確定模組間的接口及人機界面等。數據結構設計包括數據特徵的描述、確定數據的結構特性、以及資料庫的設計。顯然,概要設計建立的是目標系統的邏輯模型,與計算機無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概要設計
  • 建立:目標系統的邏輯模型
  • 方法:模組化方法、功能分解方法
  • 現狀面向對象的設計方法
簡述,編寫目的,背景,定義,參考資料,總體設計,需求規定,運行環境,概念和處理流程,結構設計,功能需求與程式,人工處理過程,未解決問題,接口設計,用戶接口,外部接口,內部接口,運行設計,運行模組組合,運行控制,運行時間,數據結構,設計要點,物理結構要點,與程式關係,出錯處理,出錯信息,補救措施,系統維護設計,圖形工具,

簡述

概要設計有多種方法。在早期有模組化方法、功能分解方法;在60年代後期提出了面向數據流和面向數據結構的設計方法;近年來又提出面向對象的設計方法等。
概要設計的格式如下:
1引言
1.1編寫目的
1.2背景
1.3定義
1.4參考資料
2總體設計
2.1需求規定
2.2運行環境
2.3基本設計概念和處理流程
2.4結構
2.5功能需求與程式的關係
2.6人工處理過程
2.7尚未解決的問題
3接口設計
3.1用戶接口
3.2外部接口
3.3內部接口
4運行設計
4.1運行模組組合
4.2運行控制
4.3運行時間
5系統數據結構設計
5.1邏輯結構設計要點
5.2物理結構設計要點
5.3數據結構與程式的關係
6系統出錯處理設計
6.1出錯信息
6.2補救措施
6.3系統維護設計

編寫目的

說明編寫這份概要設計說明書的目的,指出預期的讀者。

背景

說明:
a. 待開發軟體系統的名稱;
b. 列出此項目的任務提出者、開發者、用戶以及將運行該軟體的計算站(中心)。

定義

列出本檔案中用到的專門術語的定義和外文首字母組詞的原詞組。

參考資料

列出有關的參考檔案,如:
a. 本項目的經核准的計畫任務書或契約,上級機關的批文;
b. 屬於本項目的其他已發表檔案;
c. 本檔案中各處引用的檔案、資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軟體開發標準。列出這些檔案的標題、檔案編號、發表日期和出版單位,說明能夠得到這些檔案資料的來源。

總體設計

需求規定

說明對本系統的主要的輸入輸出項目、處理的功能性能要求。

運行環境

簡要地說明對本系統的運行環境(包括硬體環境和支持環境)的規定。

概念和處理流程

說明本系統的基本設計概念和處理流程,儘量使用圖表的形式。
程式設計的基本概念有程式、數據、子程式、子例程、協同例程、模組以及順序性、並發性、並行性、和分布性等。

結構設計

用一覽表及框圖的形式說明本系統的系統元素(各層模組、子程式公用程式等)的劃分,扼要說明每個系統元素的標識符和功能,分層次地給出各元素之間的控制與被控制關係.

功能需求與程式

本條用一張如下的矩陣圖說明各項功能需求的實現同各塊程式的分配關係:
程式1
程式2
……
程式m
功能需求1

功能需求2

……
功能需求n


人工處理過程

說明在本軟體系統的工作過程中不得不包含的人工處理過程(如果有的話)。

未解決問題

說明在概要設計過程中尚未解決而設計者認為在系統完成之前必須解決的各個問題。

接口設計

用戶接口

說明將向用戶提供的命令和它們的語法結構,以及軟體的回答信息。

外部接口

說明本系統同外界的所有接口的安排包括軟體與硬體之間的接口、本系統與各支持軟體之間的接口關係。

內部接口

說明本系統之內的各個系統元素之間的接口的安排。

運行設計

運行模組組合

說明對系統施加不同的外界運行控制時所引起的各種不同的運行模組組合,說明每種運行所歷經的內部模組和支持軟體。

運行控制

說明每一種外界的運行控制的方式方法和操作步驟。

運行時間

說明每種運行模組組合將占用各種資源的時間。

數據結構

設計要點

給出本系統內所使用的每個數據結構的名稱、標識符以及它們之中每個數據項、記錄、文卷和系的標識、定義、長度及它們之間的層次的或表格的相互關係。

物理結構要點

給出本系統內所使用的每個數據結構中的每個數據項的存儲要求,訪問方法、存取單位、存取的物理關係(索引、設備、存儲區域)、設計考慮和保密條件。

與程式關係

說明各個數據結構與訪問這些數據結構的形式:

出錯處理

出錯信息

用一覽表的方式說明每種可能的出錯或故障情況出現時,系統輸出信息的形式、含義及處理方法。

補救措施

說明故障出現後可能採取的變通措施,包括:
a. 後備技術說明準備採用的後備技術,當原始系統數據萬一丟失時啟用的副本的建立和啟動的技術,例如周期性地把磁碟信息記錄到磁帶上去就是對於磁碟媒體的一種後備技術;
b. 降效技術說明準備採用的後備技術,使用另一個效率稍低的系統或方法來求得所需結果的某些部分,例如一個自動系統的降效技術可以是手工操作和數據的人工記錄;
c. 恢復及再啟動技術說明將使用的恢復再啟動技術,使軟體從故障點恢復執行或使軟體從頭開始重新運行的方法。

系統維護設計

說明為了系統維護的方便而在程式內部設計中作出的安排,包括在程式中專門安排用於系統的檢查與維護的檢測點和專用模組。 各個程式之間的對應關係,可採用如下的矩陣圖的形式;

圖形工具

(1)層次圖。層次圖用來描繪軟體的層次結構。一個矩形框代表一個模組,方框間的連線表示調用關係。如圖,最頂層的方框代表正文加工系統的主控模組,它調用下層模組,完成正文加工的全部功能。第二層的每個模組完成正文加工的一個主要功能。
(2)HIPO圖。HIPO圖是IBM公司發明的“層次圖加輸入/處理/輸出圖”。層次圖加上編號稱為H圖。在層次圖的基礎上,除最頂層的方框之外,其餘每個方框都加了編號。層次圖中每一個方框都有一個對應的IPO圖(表示模組的處理過程)。每張IPO圖應增加的編號與其表示的(對應的)層次圖編號一致。IPO圖是輸入/加工/輸出圖的簡稱。
概要設計
(3)結構圖。結構圖是Yordon提出的進行軟體結構設計的工具,結構圖和層次圖類似,一個方框代表一個模組,框內註明模組的名字或主要功能。方框之間的直線(箭頭)表示模組的調用關係。用帶注釋的箭頭表示模組調用過程中來回傳遞的信息,尾部是空心的,表示傳遞的是數據,實心的表示傳遞的是控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