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化理論

所謂概念化就是把不同的剌激因素加以聯合、概括, 並使之同一的過程.概念化理論認為,一個人對別人的認知, 是通過收集別人發出的刺激、 信息 ,並把這些剌激、 信息使用語言加以概括而成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概念化理論
  • 詞性:名詞
  • 概念:不同剌激因素加聯合概括並同一
  • 重要作用:括著我們所收集的感性材料
內容簡介
所謂概念化就是把不同的刺激因素加以聯合、概括,並使之同一的過程。概念化理論認為,一個人對別人的認知,是通過收集別人發出的刺激、信息,並把這些刺激、信息使用語言加以概括而成的。
人是各不相同的,他們通過聲調、體態、面部表情、著裝打扮以及各種行為動作,發出的刺激是形形色色、多種多樣的。但是,我們憑藉以往的經驗,在通過視、聽、嗅等各種感官收到各種感覺信息資料的同時,就進行概括,從而判斷他是“男的”或“女的”,是“大人”或“孩子”,是“教師”或“農民”,是“好人”或 “壞人”等。儘管笑臉都表現為面部肌肉活動、嘴角上升,可現實生活中沒有兩個人笑得一模一樣,每個人、每次笑都各有特點。可是我們還是能夠把上唇提升、嘴角後伸這種面部肌肉活動歸入“笑”這一概念,而把各式各樣的眼瞼下垂、雙唇下垂、面孔狹長歸入“愁”。
在社會知覺過程和對人的認知過程中,概念的重要作用不僅表現在概括著我們所收集的感性材料,而且它還指導著我們感知的方向。每一個人都具有多種多樣的品質。當我們知覺某甲的時候,是知覺某甲的哪一些或哪一類的屬性、品質呢?這要看我們把他歸入哪一範疇,即用什麼概念來概括他——好人、壞人、熱情可親的、脾氣古怪的、隨和的、“格色”的等等。通常,我們都強調感性信息資料的獲得是認識的開端。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感知什麼即感知的方向卻是由概念調節、指引的。布魯納在1957年提出的“所有的感性經驗都不可避免地是類化過程的最終產物”,就是這個意思。除此之外,概念還調節著我們對於我們所認識的人採取這樣或那樣的行為。甚至個人自身的行為,也受自己把自己歸入什麼概念的影響。如果一個人把自己看得“低人一等”,那么這一概念就限制他參加到他認為是屬於高人一等的人的活動中去。而自認為“天才”的人也不願意做一般人願意做的事。
十分明顯,概念化的實現是以語言、詞的掌握,以經驗的充分具備為前提的。沒有相應的經驗,即使見到某甲食指褐黃、聞到惡臭的煙味,也做不出“某甲嗜好吸菸”的判斷。事實上任何個人的經驗都是有限的,而概念卻是廣泛的、一般的。在個人有限的經驗的基礎上,運用概念去概括收集到的有關他人的感性信息資料,發生偏差是常見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