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楸枰
- 實指:圍棋棋盤
- 材質:楸木質
- 創造年代:晉朝
- 發明者:蕭曄
- 引申義:棋盤,下棋
簡介,歷史,外形,發明者,
簡介
楸枰(qiū píng )是指棋盤。引申亦指圍棋。
歷史
楸枰是我國傳統棋具中的珍貴名盤,楸枰歷史悠久,始於晉朝風靡至今天,深受王公貴胄、名人逸士、棋家弈客所喜愛。歷代詩人有關楸枰的遺篇頗多,如“玉子紋楸一路饒,最宜檐雨竹瀟瀟”(杜枚)、“閒時弈楸頃一壺,廣羊枰上幾成盧”(溫庭筠)、“怡然一笑楸枰里,未礙東山上嬌情”(王惲)的詩句等等。中唐詩人溫庭筠的詩對圍棋描寫最多,大約有十幾首左右。
楸枰有紋楸與側楸之分,側楸枰是我國傳統棋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棋具製作工藝有一個質的飛躍,側楸枰最早出現於南北朝,消亡於明末清初。
外形
楸木呈金黃色,輕而堅,不容易翹曲變形,紋理細膩微妙,投子盤上發金石之聲。側楸枰古樸典雅,棋盤表面用324塊刮削得很薄而又勻等的楸木片,根據楸木片木自然紋縱橫排列編織而成,自然形成19格棋路,然後在棋盤四周雕刻有各種吉祥圖案。“側楸敲醒睡,片石夾吟詩”,渾然天成的棋路,令人無限遐思。
發明者
據《辭源》上講側楸枰的發明者為南齊蕭曄,《辭源》在解釋側楸一詞,引用了唐代劉存《事始 側楸棋盤》的有關記載:“自古有棋即有棋局,唯側楸,出齊武陵王曄,始今破楸木為片,縱橫側排,以為棋局之圖。”這段文字清楚指出側楸枰的發明者,也簡單敘述了側楸枰的製作方法。
蕭曄 字宣昭,南北朝南齊開國皇帝蕭道成之子,行第五,封武陵王。其父蕭道成為算是圍棋名人,史書說為弈棋“第二品”,南北朝時圍棋高手輩出,並用專門圍棋等級制度,天下圍棋二品者,不過五六人,一個君王能二品棋力,殊為不易。蕭道成與褚思莊周覆弈棋,並不拘君臣之禮在封建社會一個皇帝能開明至此,為後人所稱道。蕭曄愛其父影響,熱衷於圍棋之道,並棋藝相當不低,史稱“名品”,與當時名手蕭子良對奕,竟殺得對手大敗而歸。
側楸枰製作技術比較複雜,大約失傳於明未清初。現在的側楸盤為古藤棋社王雲先生所研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