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地考察營養與食品保障標準

極地考察營養與食品保障標準

極地考察營養與食品保障標準,研究與編制小組由南昌大學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科技人員聯合組成,南昌大學研究員余萬霰擔任第一起草人。中國國家海洋標準計量中心於2012年11月22日在南昌召開了《極地考察營養與食品保障標準》專家審查會,一致通過鑑定。內容包括套用範圍、營養素需求、膳食指南、食品組成、食品採購與儲運、食品安全現場管理、食品配置計畫等方面。專家組認為標準的編寫,標誌著中國遠洋食品補給可進行標準化操作程式而大大提高食品遠洋儲運科技水平,是一項重要的遠洋儲運科學技術成果。

簡介,背景,編寫,意義,

簡介

中國國家海洋標準計量中心2012年11月22日在南昌召開了《極地考察營養與食品保障標準》專家審查會,與會專家經過認真審查認為這項“標準”具有自主創新性,達到了國際水平,一致通過鑑定。
極地考察——雪龍號極地考察——雪龍號
《極地考察營養與食品保障標準》研究與編制小組由南昌大學、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科技人員聯合組成,南昌大學研究員余萬霰擔任第一起草人。《極地考察營養與食品保障標準》全文3.4萬餘字,包括套用範圍、營養素需求、膳食指南、食品組成、食品採購與儲運、食品安全現場管理、食品配置計畫等內容。

背景

根據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提供的查新報告,國內外未見極地考察營養標準的文獻報導,以及極地考察營養和食品保障相關方面的技術檔案。
此次專家審查組由4位著名營養專家、1位海洋標準專家和2位極地考察專家組成,極地考察專家、曾在南極多次擔任極地考察站站長的中國極地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陳永祥擔任審查組長,審查組一致認為這項標準填補了國內外空白,對於支撐中國極地考察事業長遠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
極地極地

編寫

標準第一起草人余萬霰說,南昌大學從2007年開始承擔中國南極考察醫療保健任務,同時承擔了中國極地科學戰略研究基金重大項目——極地考察隊員營養標準預研究,課題組成員在南極現場進行了大量調研,並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研究,歷時5年,完成了研究工作。
2011年,國家海洋局下文編制《極地考察營養與食品保障標準》,余萬霰研究員帶領科研團隊撰寫的草稿經過7次修改,並多次召開專家及其它會議徵求意見後形成送審稿。送審稿在2012年7月進行的中國第5次北極考察試用獲得初步成功。
極地考察極地考察
余萬霰說,極地營養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科學問題,在野外工作體能消耗極大,需要高能量食物,越冬則基本是“室內冬眠”,需要控制營養過剩,乘船去南極要經歷特大風浪,存在複雜的航海營養問題等。研究制定極地營養標準是人類在極地健康生存的關鍵一步,由於各國民族飲食習性不同,各國的極地營養標準是該國家人群在極地健康生存科技能力的體現。
此外,極地食品儲運既是地球最遠的遠洋運輸目的地,也是食品儲存的高端技術,其涵蓋食品科學計畫配置、食品營養挑選、食品遠洋運輸及特殊自然環境裡食品儲存等組合的系統科學技術。

意義

專家審查組認為,《極地考察營養與食品保障標準》的研究與編製成功,標誌著中國遠洋食品補給可進行標準化操作程式而大大提高食品遠洋儲運科技水平,是一項重要的遠洋儲運科學技術成果。
至2012年,中國已經開展了29次南極科學考察和5次北極科學考察,在南極建立了3個考察站,在北極建立了1個考察站。近年來,中國每年約有近200人次參與南極科學考察。陳永祥等極地科考專家認為,《極地考察營養與食品保障標準》符合極地科學考察隊員實際需求,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有利於中國極地考察事業可持續發展。
極地考察極地考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