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地治理與中國參與》是2018年04月0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丁煌。
基本介紹
- 書名:極地治理與中國參與
- 作者:丁煌
- ISBN:9787030559210
- 頁數:357
- 定價:158.00元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04月0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B5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上篇
第一章 中國參與北極治理的制度供給戰略研究 3
第一節 研究問題的提出 3
第二節 當前北極治理制度供給的現狀 5
一、當前北極情勢的新變化 5
二、北極新情勢對北極治理的影響 7
三、當前北極治理制度供給的最新發展態勢 13
(一)北極理事會體系漸趨成型 13
(二)北極航運治理取得實質性進展 19
(三)北冰洋公海漁業治理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和重視 21
第三節 中國參與北極治理制度供給的動因和歷史進程 27
一、中國參與北極治理制度供給的動因 27
(一)大國政治新舞台 28
(二)科學研究新區域 31
(三)國際航運新通道 33
(四)能源進口新方向 35
二、中國參與北極治理制度供給的現狀 39
第四節 中國強化參與北極治理制度供給的戰略思考 43
一、創新制度供給理念 44
(一)創新制度供給理念的緊迫性 44
(二)創新制度供給理念的現實可能性 46
二、明確制度供給方式 48
(一)建設性參與現有治理制度 48
(二)針對性創建全新治理制度 58
第五節 結語 60
第二章 北極自組織治理的中國參與戰略研究 62
第一節 北極自組織治理的理論分析 62
一、自組織治理的條件理論——耗散結構理論 62
(一)系統的開放性 62
(二)系統遠離平衡狀態 63
(三)系統要素間的非線性作用關係 64
二、自組織治理的過程理論——協同學理論 64
(一)系統各子系統之間的競爭 65
(二)系統各子系統之間的協同 65
(三)系統序參量的確定 66
(四)系統的使役原理 66
三、自組織治理的理論模型——自組織舞池 66
第二節 北極自組織治理的可行性分析 67
一、北極是一個開放的系統 68
(一)北極融入了全球事務的進程 68
(二)北極生態系統與全球生態系統密切互動 69
(三)北極資源與全球產生交換 72
(四)北極具有國際法規定的開放性 73
二、北極系統遠離平衡狀態 77
(一)北極治理主體間利益不平衡分析 78
(二)北極治理主體間權利不平衡分析 87
(三)北極治理主體間的責任分析 91
三、北極系統內部要素之間的非線性作用關係 92
(一)北極生物群落系統的非線性特徵 93
(二)北極無機環境系統的非線性特徵 93
(三)北極人類社會系統的非線性特徵 94
第三節 北極自組織治理的過程分析 95
一、北極自組織治理中的競爭和協同 96
(一)北極自組織治理中的競爭 96
(二)北極自組織治理中的協同 101
(三)競爭與協同構成北極自組織的動力 104
二、北極自組織治理中的序參量確定 105
(一)北極自組織治理的序參量——機制 105
(二)北極自組織治理機制的梳理 106
(三)北極自組織治理序參量的特點及原因 110
三、北極自組織治理的使役過程 113
第四節 自組織治理視閾下中國的北極參與戰略 114
一、自組織治理理論視閾下中國參與北極治理的目標 115
(一)實現北極的有序、可持續發展 115
(二)促進和維護北極的開放性 116
(三)把“命運共同體機制”打造為北極自組織治理的序參量 118
(四)維護中國在北極的國家利益 121
二、自組織治理視閾下中國參與北極治理的政策選擇 122
(一)以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指導開展多元協同 123
(二)積極參與北極自組織治理機制的改制和建制工作 127
(三)以正確的義利觀為指導參與北極治理 129
(四)大力開展北極公共外交 131
(五)培育和提升中國參與北極自組織治理的意識和能力 133
第三章 中國參與北極環境治理的制度分析 135
第一節 中國參與北極環境治理的必要性 135
一、中國自身的需要 135
(一)中國自身的現實條件 135
(二)中國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的潛在需求 136
二、北極環境治理實現“善治”的需要 138
(一)北極環境治理的國際現實 138
(二)北極環境問題的全球治理離不開中國參與 140
第二節 制度分析之於本研究的適切性 142
一、制度分析的基本理論預設 142
(一)“經濟人”假設 143
(二)“有限理性”假設 144
(三)機會主義傾向 146
二、制度分析方法之於本研究的重要意義 148
(一)從國家戰略來講 148
(二)從國家制度能力來講 150
第三節 中國參與北極環境治理所依據的現有制度體系 151
一、全球層面的制度 152
(一)《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152
(二)其他全球性制度 157
二、地區層面的制度安排:北極理事會 161
三、中國國內的制度安排 164
(一)中國參與北極環境治理的政策意涵 164
(二)北極環境治理的組織機制與法律制度 166
第四節 中國參與北極環境治理的制度困境 170
一、對具體制度的考察 170
(一)《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北極環境治理中的局限性 170
(二)北極理事會制度的“先天缺陷” 172
(三)觀察員制度對中國參與北極環境治理的掣肘 176
二、北極環境治理制度的深層問題 179
(一)北極環境治理制度的合法性不足 179
(二)北極環境治理制度代表性不夠 181
(三)北極環境治理制度有效性不高 182
第五節 中國參與北極環境治理的制度創新 183
一、中國參與北極環境治理的現實選擇 183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基點:人類共同利益 183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意涵:特徵與原則 185
二、中國參與北極環境治理的制度供給能力提升 191
(一)北極環境治理制度供給的要素 191
(二)中國參與北極環境治理制度供給能力提升的對策 193
下篇
第四章 基於自主治理理論的南極資源治理與中國參與研究 201
第一節 南極資源治理的現實背景 201
第二節 自主治理理論與南極資源治理 204
第三節 自主治理的情境及適用性分析 207
一、自主治理的情境分析 207
(一)資源的占用者及其行為影響因素 207
(二)占用者之間集體行動的難題 209
(三)自主治理情境中規則與制度 213
二、自主治理理論在南極資源治理中的適用性 214
(一)參與南極資源治理的各國存在相互依存的關係並具有廣泛的共同利益 215
(二)南極資源治理處於無政府狀態,缺乏外部權力管制 217
(三)參與南極資源治理的國家數量有限 218
第四節 南極資源及其性質 219
一、資源的內涵與外延 219
二、南極的自然資源概述 223
(一)生物資源 223
(二)能源和礦產資源 225
(三)淡水資源 226
三、南極自然資源的性質 227
(一)南極“主權”說 227
(二)全球公域說 231
第五節 南極資源治理現狀及實現自主治理的挑戰 234
一、南極資源治理的現狀 234
二、實現南極資源自主治理的挑戰 236
(一)來自對南極法律性質認識的分歧上的挑戰 237
(二)來自利益分配製度構建的挑戰 238
(三)來自建立違規制裁製度的挑戰 244
第六節 中國參與南極資源治理的政策選擇 247
一、中國參與南極資源治理的政策目標 248
(一)中國參與南極資源治理的短期目標 248
(二)中國參與南極資源治理的遠期目標 249
二、南極資源治理的國外經驗借鑑 251
(一)南極立法的國外經驗借鑑 251
(二)南極科學考察的國外經驗借鑑 256
(三)南極環境保護的經驗借鑑——來自英國的實踐 262
三、我國參與南極資源治理的對策建議 265
(一)開闢多元渠道,凝聚各方力量,強化我國南極資源制度供給能力 266
(二)主動加強溝通,傳遞中國理念,積累與國際社會之間的可信承諾 269
(三)履行南極義務,強化相互監督,推動南極違規懲罰機制不斷創新 274
第五章 中國參與南極治理的環境保護政策研究 278
第一節 南極環境治理屬於全球治理的重要領域 278
一、南極的“全球公域”性質 278
二、南極治理主張的共同利益原則 280
三、南極治理主體的多元化 281
四、南極環境問題的跨域性 283
五、全球治理架構中的南極環境治理機制 284
第二節 中國參與南極環境治理的必要性 286
一、有助於維護我國的非傳統安全利益 286
二、有助於樹立我國的負責任大國形象 288
三、有助於提升我國在國際治理中的話語權 290
第三節 中國參與南極環境治理的歷程與現狀 294
一、中國參與南極環境治理的歷程 294
二、中國參與南極環境治理的成果 300
(一)參與理念 300
(二)國家實力 303
(三)國際制度保障 305
三、中國參與南極環境治理的困境 307
(一)意願困境 307
(二)能力困境 309
(三)外交困境 313
第四節 中國參與南極環境治理的路徑選擇 315
一、創新和明確南極環境治理的中國理念 315
(一)塑造南極大國責任觀 317
(二)提倡新型南極利用觀 317
(三)樹立南極環境安全觀 318
二、推進中國參與南極環境治理的制度化建設 320
(一)完善南極國內立法和協調機制 320
(二)積極參與南極環境治理國際制度建設 323
三、增強中國參與南極環境治理的國家實力 325
(一)加強南極實質性存在及環保技術的研發 325
(二)明確南極環境利益、治理目標,制定南極環境政策 326
(三)創新南極公共外交能力 327
(四)加強全球環境治理人才隊伍建設 330
四、最佳化中國參與南極環境治理的合作層次 330
(一)中國參與南極環境治理的全球層次合作 330
(二)中國參與南極環境治理的區域層次合作 331
(三)中國參與南極環境治理的功能性層次合作 333
(四)中國參與南極環境治理的雙邊層次合作 335
五、以“南極海洋保護區”作為切入口 335
(一)“南極海洋保護區”的法律屬性及其生態價值 335
(二)“設立南極海洋保護區”的各方主張及其爭議 337
(三)為參與南極海洋治理的我國應對 340
參考文獻 343
後記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