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樹白皮(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楮樹白皮,中藥材名。本品為桑科植物構樹樹皮的韌皮部。功能主治為:行水,止血。治水腫氣滿、氣短咳嗽,腸風血痢,婦人血崩。①《吳普本草》:治喉閉痹。②《別錄》:逐水,利小便。③《藥性論》:治水腫氣滿。④《綱目》:煮汁釀酒飲,治水腫入腹,短氣咳嗽。為散服,治下血血崩。⑤《本草匯言》:順氣利水,涼血止血。⑥《草木便方》:洗癮疹。⑦《嶺南採藥錄》:煎水洗痔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楮樹白皮
  • 漢語名稱:Chu Shu Bai Pi
  • 別名:谷木皮(《吳普本草》),楮樹皮(《別錄》),谷白皮(《千金方》),楮白皮(《聖濟總錄》),構皮(《草木便方》)。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分布區域,生長環境,用法用量,相關配伍,臨床套用,化學成份,相關論述<br/>,

來源

本品為桑科植物構樹樹皮的韌皮部。

性味歸經

①《藥性論》:甘,平,無毒。
②《本草匯言》:味甘澀,氣平,無毒。

功能主治

行水,止血。治水腫氣滿、氣短咳嗽,腸風血痢,婦人血崩。
①《吳普本草》:治喉閉痹。
②《別錄》:逐水,利小便。
③《藥性論》:治水腫氣滿。
④《綱目》:煮汁釀酒飲,治水腫入腹,短氣咳嗽。為散服,治下血血崩。
⑤《本草匯言》:順氣利水,涼血止血。
⑥《草木便方》:洗癮疹。
⑦《嶺南採藥錄》:煎水洗痔瘡。

分布區域

分布於華東、華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湖北、湖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林緣或村寨道旁。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3錢;釀酒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燒存性研末點眼。

相關配伍

①治男子女人新久腫,得暴惡風入腹;婦人新產上圊風入髒,腹中如馬鞭者,噓吸短氣咳嗽:楮皮枝葉一大束,切,煮取汁,隨多少釀酒,但服醉為佳,不過三、四日腫減,瘥後可常服之。(《千金方》)
②治腸風下血:秋後采楮皮陰乾,為末,酒調三錢,空心服,入麝香少許。(《普濟方》)
③治血痢血崩:楮樹皮、荊芥等分。為末,冷醋調服一錢。(《世醫得效方》)
④治眼中翳重者:楮白皮,暴乾,合作小繩子,火燒作灰,待冷,隨便以灰點翳上。(《外台秘要方》)
⑤治魚骨哽咽:楮樹嫩皮搗爛為丸,水下二、三十丸。(《衛生易簡方》)

臨床套用

治療慢性氣管炎:取紗紙樹(構樹)二層皮1兩,少年紅(為茜草科植物劍葉耳草5錢,魚腥草5錢,均用鮮品。水煎,每日1劑,分3次服。共治233例。服藥10天,臨床治癒41例(17.6%),顯效63例(27.4%)。

化學成份

楮樹皮層含楮樹黃酮醇(broussoflavonol)A、B和楮樹查耳酮(broussochalcone)A、B[2]。還含三萜類,甾體與鏈烷烴和鏈烷醇類化合物。

" >相關論述

1.《吳普本草》:治喉閉痹。
2.《別錄》:逐水,利小便。
3.《藥性論》:治水腫氣滿。
4.《綱目》:煮汁釀酒飲,治水腫入腹,短氣咳嗽。為散服,治下血血崩。
5.《本草匯言》:順氣利水,涼血止血。
6.《草木便方》:洗癮疹。
7.《嶺南採藥錄》:煎水洗痔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