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定義:定時操作和按時發布的投入服務業務的天氣預報。
隨著中國當地經濟社會迅速發展,政府和廣大市民對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和精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對天氣預報的針對性、通俗性和指導性提出了新的需求;同時氣象防災減災對災害性天氣和氣象災害的監測、預報預警能力的提升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對千千萬萬物種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來說,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是很大的。近年來,各地市氣象局圍繞上級氣象部門事業發展規劃和地方服務需求,通過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和科技創新,不斷提高氣象預報、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大力構建“面向民生、面向生產、面向決策”的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公共服務能力有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在預報服務業務中相繼增加鄉鎮級精細化預報、2小時臨近預報業務、市代縣預報等常規性工作,同時開展地方氣候和大氣環境監測研究,例如將氣候分析、熱島效應監測研究、藍藻水華監測和雷電災害監測納入常規業務流程,定期推出相關分析報告等。
基於對不同尺度天氣影響系統發展演變過程深入認識的基礎上,天氣學的預報方法依然是預報業務中的重要技術方法;動力診斷預報已成為災害性天氣預報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數值預報產品的解釋套用是實現氣象要素精細定量預報的技術途徑。
服務流程
在常規天氣預報產品的基礎上,根據不同部門、不同行業、不同用戶對氣象條件的特殊
要求,通過服務系統,加工製作各類專業預報。同時,將常規天氣預報、專業預報及指導預報,通過各種媒體,分類向政府部門、社會公眾、專業用戶發布。氣象服務流程如下:
1、決策氣象服務
(1)了解天氣背景和常規天氣預報,明確當前決策氣象服務重點。
(2)1-2月春運服務期間,定期發布長期趨勢預測和中期天氣預報,出現大霧、大雪、冰凍、大風、寒潮、強對流天氣時,及時發布補充短期預報,並提出合理化的防禦工作建議。
(3)3-4月做好倒春寒、春季連陰雨、低溫、春季強對流等天氣的預報服務,抓住“冷尾暖頭”的最佳適播期,及時發布春播期預報。
(4)5月份重點做好降水天氣過程和強對流天氣的預報服務。做好汛期氣象服務的動員準備工作。定時向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等領導部門傳送長、中、短期天氣預報,天氣簡報和天氣氣候分析材料。
(5)6月1日啟動決策服務系統,6-7月間做好梅雨期預報和防汛抗災決策服務是服務重點。定時向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等領導部門傳送長、中、短期天氣預報,天氣簡報和天氣氣候分析材料。有重大天氣過程時,發布重要天氣預報和專題氣象服務。
(6)7—8月份的高溫酷熱容易使人產生中暑,高溫預測是服務的重點。
(7)9-10月鄂西北多雨易引發漢江秋汛。做好漢江秋汛服務是這段時間的服務重點。 (8)11-12月做好冬季冷空氣、寒潮預報服務。 (9)收集氣象服務效益和意見,總結分析服務情況。
2、公眾氣象服務
(1)每日通過天門廣播電台、
天門電視台、
天門日報、天門興農網等媒體發布氣象公告、天氣預報,為社會公眾服務。
(2)每日06、11、16時將最新的天氣預報和各類專項預報,通過“121”天氣預報答詢電話向公眾發布;每日06時30分和16時30分通過氣象簡訊編輯平台將天氣預報傳送到武漢專業氣象台為手機用戶服務。
(3)遇重大災害性天氣過程時,通過以上途徑不定時向社會發布重要天氣訊息。 (4)答覆公眾的天氣諮詢。
3、專業氣象服務
(1)了解各類用戶對氣象條件的要求。 (2)熟悉前72小時專業預報意見。
(3)分析常規天氣資料和預報,在服務系統上製作各類專業預報;並分析用戶特殊要求修改訂正專業、專項預報。
(4)每旬末10、20、30(或31)日向有關專業用戶發布下一旬天氣預報。 根據季節變化,發布各類指數預報,為專業用戶服務。
影響
(1)隨著數值預報模式和技術以及綜合探測體系的不斷進步和完善,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颱風業務預報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颱風路徑業務預報水平進展顯著,目前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強對流天氣監測、分析和機理研究是強對流天氣短時臨近預報的重要基礎。
(3)現代農用天氣預報業務基於農業生產與天氣的相關性、農事的可選擇性和天氣預報能力的不斷提高,其主要特徵發生了較大變化,一是強調天氣預報、農業氣象指標和農業氣象評價技術的結合,而不僅僅是對農用天氣的預報;二是業務涉及面廣泛,除了為糧棉油生產服務的傳統農用天氣預報外,還包括林用、牧用、漁用、設施農業天氣預報等;三是預報能力明顯提高,對出現的時間、地點和數量預報已逐步實現精細化;四是主要業務在現代信息技術和業務系統上運行,定量化和客觀化水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