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里希·楞次(Эмилий Христианович Ленц,Heinrich Friedrich Emil Lenz,1804年2月24日-1865年2月10日),波羅的海德國人裔的俄國物理學家、地球物理學家。
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學習要點,
人物簡介
海因里希·楞次(Lenz,Heinrich Friedrich Emil)1804年2月24日誕生於愛沙尼亞德爾帕特市,(今愛沙尼亞共和國的塔爾圖)16歲以優異成績考入家鄉的德爾帕特大學。1828年被挑選為俄國聖彼得堡科學院的初級科學助理,1830年被選為聖彼得堡科學院通訊院士,1834年選為院士。自1840年起擔任聖彼得堡大學數學物理系主任,1863年由教授會選為第一任校長。
1831年,楞次基於感應電流的瞬時和類衝擊效應,利用衝擊法對電磁現象進行了定量研究,確定了線圈中的感應電動勢等於每匝線圈中電動勢之和,而與所用導線的粗細和種類無關。1833年,楞次在聖彼得堡科學院宣讀了他的題為“關於用電動力學方法決定感生電流方向”的論文,提出了感生電動勢阻止產生電磁感應的磁鐵或線圈的運動,後來這條定律被稱為楞次定律,在1834年的《物理學年鑑》上發表。故準確地說,楞次定律是在1833年11月29日被提出的,而它是在1834年正式被認可的。隨後德國物理學家亥姆霍茲證明楞次定律是電磁現象的能量守恆定律。1838年,楞次還研究了電動機與發電機的轉換性,用楞次定律解釋了其轉換原理。1844年,楞次在研究任意個電動勢和電阻的並聯時,得出了分路電流的定律,比基爾霍夫發表更普遍的電路定律早了4年。
在電熱方面,1842年楞次在不知道焦耳發現電流熱作用定律(1841年)的情況下,獨立地發現了這一定律。因此焦耳定律也被稱為焦耳-楞次定律。他用改善實驗方法和改用酒精作傳熱介質,提高了實驗的精度。楞次還研究了不同金屬的電阻率,以及電阻率與溫度的關係。
除此之外,在楞次的倡導與協助下,1845年成立了俄國地理協會。
1865年寒假,楞次在義大利羅馬因中風去世。
重要貢獻 物理學重要貢獻——楞次定律
注意:“阻礙”不是“相反”,原磁通量增大時方向相反,原磁通量減小時方向相同;“阻礙”也不是阻止,電路中的磁通量還是變化的。
它的公式是:
(如圖所示)
其中 E 是感應電動勢,N 是線圈圈數,Φ 是磁通量。
1833年,,楞次 在概括了大量實驗事實的基礎上,總結出一條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規律,稱為楞次定律( Lenz law )。
楞次定律可表述為 :
閉合迴路中感應電流的方向,總是使得它所激發的磁場來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
楞次定律也可簡練地表述為 :
感應電流的效果,總是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原因。
學習要點
一、難點分析
1、 從靜到動的一個飛躍
學習“楞次定律”之前所學的“電場”和“磁場”只是局限於“靜態場”考慮,而“楞次定律”所涉及的是變化的磁場與感應電流的磁場之間的相互關係,是一種“動態場”,並且“靜到動”是一個大的飛躍,所以學生理解起來要困難一些。
2、內容、關係的複雜性
“楞次定律”涉及的物理量多,關係複雜。產生感應電流的原磁場與感應電流的磁場兩者都處於同一線圈中,且感應電流的磁場總要阻礙原磁場的變化,它們之間既相互依賴又相互排斥。如果不明確指出各物理量之間的關係,使學生有一個清晰的思路,勢必造成學生思路混亂,影響學生對該定律的理解。
3、學生知識、能力的不足
二、突破難點的方法
1. 正確理解“楞次定律”的內容及“阻礙”的含義
(1)“楞次定律”的內容:感應電流具有這樣的方向,即感應電流的磁場總要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
(2)對“阻礙”二字的理解:要正確全面地理解“楞次定律”必須從“阻礙”二字上下功夫,這裡起阻礙作用的是“感應電流的磁場”,它阻礙“原磁通量的變化”,不是阻礙原磁場,也不是阻礙原磁通量。不能認為“感應電流的磁場必然與原磁場方向相反”或“感應電流的方向必然和原來電流的流向相反”。所以“楞次定律”可理解為:當穿過閉合迴路的磁通量增加時,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總是與原磁場方向相反;當穿過閉合迴路的磁通量減小時,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總是與原磁場方向相同。另外“阻礙”不能理解為“阻止”,應認識到,原磁場是主動的,感應電流的磁場是被動的,原磁通量仍然要發生變化,阻止不了,而感應電流的磁場只是起阻礙作用而已。感應電流的磁場的存在只是削弱了穿過電路的總磁通量 變化的快慢,而不會改變 的變化特徵和方向。例如:當增大感應電流的磁場時, 原磁場也將在原方向上一直增大,只是增大得比沒有感應電流的磁場時慢一點而已。如果磁通量變化被阻止,則感應電流就不會繼續產生。無感應電流,就更談不上“阻止”了。
2、掌握套用“楞次定律”判定感應電流方向的步驟
(1)明確原磁場的方向及磁通量的變化情況(增加或減少)。
(2)確定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依“增反減同”確定。
(3)用安培定則確定感應電流的方向。
3、弄清最基本的因果關係
“楞次定律”所揭示的這一因果關係可用圖1(圖1在哪我也不知道)表示。感應磁場與原磁場磁通量變化之間阻礙與被阻礙的關係:原磁場磁通量的變化是因,感應電流的產生是果,原因引起結果,結果又反作用於原因,二者在其發展過程中相互作用,互為因果。
4、正確認識“楞次定律”與能量轉化的關係
“楞次定律”是能量轉化和守恆定律在電磁運動中的體現,感應電流的磁場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原磁場的磁通量的變化,因此,為了維持原磁場磁通量的變化,就必須有動力作用,這種動力克服感應電流的磁場的阻礙作用做功,將其他形式的能轉變為感應電流的電能,所以“楞次定律”中的阻礙過程,實質上就是能量轉化的過程。
5、多角度理解“楞次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