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鬻熊
- 別稱:鬻熊子、鬻子
- 所處時代:商末周初
- 民族族群:華夏族
- 主要作品:《鬻子》
傑出的遠古巫師,政治主張,個人作品,親屬成員,
傑出的遠古巫師
“祝融,火神。相傳為帝嚳時的火官,後尊為火神。《國語·鄭語》:‘夫黎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包山楚簡中列老童、祝融、鬻熊為楚先,印證了《左傳·僖公二十六年》的“夔子不祀祝融,與鬻熊,楚人讓之。”
“根據包山楚簡246號,‘鬻熊’是位於‘荊王熊麗’前面“楚先’中的最後一位,他是楚國開國史上很顯赫的人物,傳說他曾為周文王之師,因他早卒,所以封他的後人於楚。”自清華簡《楚居》整理公開後,支持此說的學人漸成主流。
政治主張
鬻子的政治主張,首先是要遵行“道”,在行“道”的前提下,君臣遇合,互相信賴,共同完成大業。他說:“君子不與人謀之則已矣,若與人謀之,則非道無由也。”君子遵道而行,能不能被君主接受,這要看君主是賢明還是昏庸。所以,他又說:“故君子之謀,能必用道,而不能必見受;能必忠,而不能必入;能必信,而不能必見信。”這說明,只有君明臣賢,二者相遇合,“道”才能得到推行套用。因此,賢臣的作用能否發揮,要視君主是否賢明而定。
對於“什麼是‘道’”這個問題,鬻子說:“發政施令,為天下福者謂之道。”為天下人謀福祉的政令,就是“道”。這在商末周初的奴隸制社會,提出為天下人謀福祉的政治思想,無疑是進步的。
個人作品
《鬻子》舊題鬻熊撰。《漢書·藝文志》道家類有《鬻子》二十二篇,小說家類有《鬻子說》十九篇。劉勰《文心雕龍·諸子第十七》中說:“至鬻熊知道,文王諮詢,余文遺事,錄為《鬻子》。”內容“闡域中之教化,論刑德之是非”(《鬻子·逢行圭序》)。今本《鬻子》一卷,其文與《列子》引道家之《鬻子》三條不類,與賈誼《新書》引小說家之《鬻子說》六條略同,故清人認為系六朝以後人仿賈誼引文撰擬。有唐逢行圭、明謝汝詔注,明楊慎評議,收入《二十二子全書》、《說郛》等叢書。
親屬成員
先祖:季連
兒子:熊麗
孫子:熊狂
曾孫:熊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