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滅秦之戰

楚滅秦之戰

楚滅秦之戰,是指秦二世二年九月至義帝元年(漢元年十月)(前208年-前206年),由復國的楚國楚懷王熊心派遣劉邦項羽等人率領楚軍攻滅秦朝的戰役。

基本介紹

  • 名稱:楚滅秦之戰
  • 發生時間:前208年-前206年
  • 地點:彭城、巨鹿、藍田、鹹陽
  • 參戰方:秦國、楚國
  • 結果:楚軍攻入鹹陽,秦國滅亡。
  • 主要指揮官:楚懷王熊心、項羽、劉邦;秦二世胡亥、秦王子嬰、章邯、王離
歷史背景,戰爭籌劃,戰爭過程,戰爭結果,戰後影響,史料記載,

歷史背景

秦始皇統治時期,大規模地興建宮殿和陵墓,以及築長城、修馳道,對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極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賦稅負擔。同時,還制訂嚴刑酷法,統治殘暴,民不聊生。
秦二世元年七月(前209年),陳勝、吳廣等人發動反秦起義,史稱大澤鄉起義。隨即起義波及整個關東地區,六國貴族相繼加入起義,紛紛復國。
秦二世元年九月,楚國舊貴族出身的項梁帶領侄子項籍在江東殺死秦國會稽郡守,號召楚國遺民起兵反秦。
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陳勝敗於秦軍章邯之手,失敗被殺。
秦二世二年六月(前208年),項梁率軍渡江北上,在薛邑召集楚地豪傑,在范增的建議下,擁立楚懷王熊槐的孫子熊心為楚王,仍叫楚懷王,定都盱眙,於是楚國復立,項梁自號武信君。
秦二世二年九月(前208年),項梁在定陶之戰被秦軍章邯擊殺,章邯以為河南反秦勢力不足為慮,於是移師北上攻趙。
在項梁死後,楚懷王熊心遷都彭城,收攏了項籍、呂臣等人的兵權,乘機掌握了實權,領導楚國,做出決策,準備出兵滅秦。

戰爭籌劃

秦二世二年九月(前208年),在項梁被殺、秦將章邯移師北上的情況下,楚懷王熊心從後方的盱眙遷都到前線的彭城,收攏了項籍、呂臣等諸將的兵權,親自統率,執掌楚國,成為實權領導人,並且提拔重用了宋義、劉邦、共敖等人,封呂青為令尹,呂臣為司徒,劉邦為碭郡長、武安侯,項籍為長安侯、號為魯公。
於是楚國復振。
當時秦軍章邯和王離圍攻趙國,趙國數次向諸侯求援,於是楚懷王做出決策,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籍為次將、范增為末將,率領英布、蒲將軍等人北上救趙。又派遣武安侯劉邦率領楚軍西進入關,並收陳勝、項梁散卒。再派遣柱國共敖率軍南下進攻南郡,收復舊都——郢都。
楚懷王並與諸將約定,先入關中滅秦者封王,史稱懷王之約
在楚懷王的領導下,楚國出兵三路,以宋義、項籍、劉邦、共敖等人為將率,君臣一起努力,救趙、滅秦、入郢。

戰爭過程

秦二世二年九月,在楚懷王的領導下,楚國決策出兵救趙滅秦。
楚國上將軍宋義率軍北上救趙,行至安陽的時候停留了四十六日,計畫坐山觀虎鬥,讓秦趙互爭,坐收漁人之利,結果遇到天寒大雨,士卒凍飢,次將項籍乘機矯詔殺死宋義,使人報命於楚懷王,楚懷王出於大局考慮,任命項籍為上將軍,繼續按照救趙的命令率軍北上救趙,於是英布等諸將聽從項籍的軍令。
秦二世三年十二月(前207年),楚將項籍率領楚軍在巨鹿大破秦軍,殲滅王離軍,史稱巨鹿之戰,幾個月後逼降了章邯軍,於是秦國主力覆滅。
另一路楚軍在楚將劉邦的率領下,奉了楚懷王的命令,一路西進,擊敗秦將楊熊,招降南陽郡,攻破武關,在藍田擊敗秦國最後的抵抗力量,成功的殺入鹹陽
還有一路楚軍在楚將共敖的率領下,攻入南郡,奪取楚國的舊都——郢都

戰爭結果

漢元年十月(義帝元年,前206年),楚將劉邦率軍至霸上,派人約降秦王子嬰,最終秦王子嬰出城投降,秦朝宣告滅亡。
在楚懷王熊心的領導下,大將劉邦、項籍等人的努力下,楚國成功的滅亡了秦國,實現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戰後影響

漢元年十月(義帝元年,前206年),楚國成功的滅亡秦國後,十一月,楚將項籍在新安坑殺秦軍降兵二十萬,十二月,項籍率領諸侯聯軍進入關中,殺死秦王子嬰,屠秦國宗室,燒鹹陽秦宮室。

史料記載

《史記·高祖本紀》:秦二世三年,楚懷王見項梁軍破,恐,徙盱台都彭城,並呂臣項羽軍自將之。以沛公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封項羽為長安侯,號為魯公。呂臣為司徒,其父呂青為令尹
《史記·高祖本紀》:趙數請救,懷王乃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北救趙。令沛公西略地入關。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史記·秦始皇本紀》:(秦二世)三年,章邯等將其卒圍鉅鹿,楚上將軍項羽將楚卒往救鉅鹿。
《史記·項羽本紀》:義帝柱國共敖將兵擊南郡,功多。
《史記·秦始皇本紀》:子嬰為秦王四十六日,楚將沛公破秦軍入武關,遂至霸上,使人約降子嬰。子嬰即系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沛公遂入鹹陽,封宮室府庫,還軍霸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