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哲學史

《楚國哲學史》系塗又光先生撰寫的中國哲學史領域系統全面深入地研究楚國哲學的首部專著。

基本介紹

  • 書名:楚國哲學史
  • 作者:塗又光
  • ISBN:978-7-5680-1554-7
  • 頁數:372頁
  • 定價:88.00元
  •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6
  • 叢書名:荊楚文庫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系塗又光先生撰寫的中國哲學史領域系統全面深入地研究楚國哲學的首部專著。全書集中論述了楚國顓頊、粥熊、楚莊王申叔時、左史倚相、觀射父、伍子胥范蠡老子,以及在楚國時的孔子、墨者,《老子》和《莊子》的哲學思想。
塗又光(1927-2012),河南光山人。哲學家、教育家,曾任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在先秦儒學、楚國哲學史以及中國教育哲學研究上頗有建樹,素以功力見長,著有《楚國哲學史》、《中國高等教育史論》、《文明本土化與大學》等學術論著

目錄

第一章引論
第一節本書上下限
第二節楚國社會生產力的基本特徵
第三節楚國社會生產關係與上層建築的基本特徵
第四節楚人世界觀的三代:神話·宗教·哲學
第五節江漢楚族是移民與土著的融合體楚文化是新土著文化
第六節楚文化與周文化根本不同
第七節楚文化與周文化的雙向擴散與融合
第二章顓頊
第一節兩種思維
第二節高陽考
第三節顓頊的神治
第四節顓頊“修黃帝之道”
第五節顓頊論善惡
第六節道在丹書
第七節顓頊的歷史貢獻及在楚史的地位
第三章粥熊
第一節《粥子》其書
第二節粥熊其人
第三節論道
第四節道治哲學
第五節論民
第六節論士
第七節論聖賢氣象
第八節道家的先驅
第四章法治精神
第一節法治與法治精神
第二節楚武王楚文王葆申
第三節楚國王權有限論
第四節楚王、令尹如何對待犯法親屬
第五節法治社會與哲學
第五章楚莊王(附:孫叔敖)
第一節歷史地位
第二節綜合哲學
第三節道家傳統
第四節早年遭遇
第五節莊王與孫叔敖
第六節幾個故事
第七節“絕纓”事件
第八節儒家成分
第九節止戈為武
第十節武有七德
第十一節學習周禮
第十二節“問鼎”事件
第十三節對外三事
第十四節法家成分
第十五節認識方法
第十六節認識自己
第十七節令尹子文、孫叔敖合論
第六章申叔時(附:士亹)
第一節楚儒家與魯儒家
第二節士亹的教育哲學
第三節申叔時的教育哲學
第四節申叔時的政治思想
第五節申叔時的軍事思想
第七章左史倚相觀射父
第一節楚之所寶
第二節左史倚相與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第三節左史倚相的哲學思想
第四節觀射父論巫教和祭禮
第八章伍子胥與復仇哲學
第一節家學淵源
第二節祭江上丈人的祝詞
第三節“天命有反”
第四節漢簡《蓋廬》中的申胥思想
第五節論吳越勢不兩立
第六節徹底性與靈活性
第七節處宮辱墓考
第八節魯《春秋》的反應
第九節《公羊傳》論復仇
第十節楚人的兩項原則
第十一節白起復仇考
第十二節楚人的行動反應
第十三節楚人的理論反應
第十四節屈原對伍子胥的評價
第十五節屈原為何不提伍子胥復仇
第十六節餘論
第九章范蠡文種
第一節吳越霸業是楚文化和哲學的延伸
第二節兩位佐越滅吳的楚人
第三節范蠡論天地人
第四節范蠡論用兵
第五節范蠡論經商
第六節文種的辯證法
第七節怎樣對待成功和功臣
第十章老子(上)
第一節老子其人其書
第二節“道法自然”——《老子》的特色和精華
第三節《老子》中“道”的地位
第四節《老子》論道
第五節《老子》的本體論史
第六節《老子》“天”字考
第十一章老子(中)
第一節《老子》論德
第二節《老子》論仁義禮
第三節《老子》論身
第四節《老子》論邦國
第五節《老子》論天下
第六節《老子》論無為
第七節《老子》論用兵
第八節《老子》為民說話
第十二章老子(下)(附:老萊子夫婦)
第一節認識論與知識論
第二節認識何以可能
第三節認識過程
第四節在社會認識中聖人與百姓的分工合作
第五節認識與實踐
第六節知識與智慧
第七節不是公式的散例
第八節對“知”的區別對待
第九節論愚
附:老萊子夫婦
第十三章孔子在楚國(附:楚狂接輿)
第一節孔子論楚
第二節父子相隱
第三節近悅遠來
第四節樂以忘憂
第五節不仕無義
第六節共相為本
第七節餘論
附:楚狂接輿
第十四章在楚的墨者
第一節墨子在楚
第二節止楚攻宋的辯論提出了類概念
第三節墨子類概念的歷史地位
第四節對墨子類概念的三點討論
第五節墨者總體的三個層次
第六節墨子入郢與靈活性
第七節墨子與楚國魯陽文君
第八節南方墨學的文獻何在
第九節耕柱子孟勝徐弱
第十節田鳩
第十五章莊子(上)
第一節莊子其人
第二節《莊子》其書
第三節《莊子》佚文考辨
第十六章莊子(中)
第一節道即自然(“道兼於天”)
第二節《逍遙遊》體現的第一義
第三節《齊物論》論彼此與是非
第四節《莊子》論知、言、意
第五節《莊子》論道、德
第十七章莊子(下)
第一節《莊子》哲學的“兩行”結構
第二節《莊子》哲學的第一階段
第三節《莊子》哲學的第二階段
編輯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