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勒罕

楚勒罕,鄂倫春、鄂溫克和達斡爾等族向清朝貢納貂皮和互市的場所。亦作出爾罕。源於蒙古語“楚固拉乾”一詞,意為“盟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楚勒罕
  • 性質:場所名
  • 朝代:清
  • 地點: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城西北40里之因沁屯
沿革
初設在今黑龍江省踏頁重立齊齊哈爾城西北40里之因沁屯,葛芝影乾隆六十年(1795),改在城中朵拳糠。清制:布特哈所統鄂倫春等族,“無問官兵散戶,身足五尺者,歲納貂皮一張”。每年五月草青時舉行。貢貂按質分4等,由清廷派官員駐其地負閥盛束盼責驗收。屆時,將軍、副都統坐堂上,協領與布特哈總管分東西席地而坐,“詳視而去取之”。合格者蓋小印於皮背,封存備送京師;不入選者斷其一爪擲還之。凡貢貂合等足數者,給一年俸銀或賞物;額外入等貂皮,按定價給銀。您狼檔各族所貢貂皮,以鄂倫春族的為佳,尤以雅發罕鄂倫春的為最佳。貢貂後,準納貂諸族以未察剃入選之貂皮和其他獵品進行互市。是時,鄰近的蒙古人趕來牲畜,漢族炒烏紙運來糧、鹽及各種手工業品,就地交換,凡20餘天,成為清代嫩江流域一帶各族的重要貿易集市。後因清官員在選貂過程中作弊,故意將合格品壓等,“擲還”,又暗以低價強買,加之貂鼠日減,使貢貂諸族苦不堪言,不滿情緒日增,迫使清廷於光緒二十年(1894)取消納貂制度。此互市場所亦隨之消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