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葉類的起源演化,古生態和古地理

《楔葉類的起源演化,古生態和古地理》是依託北京大學,由王德明擔任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楔葉類的起源演化,古生態和古地理
  • 項目負責人:王德明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依託單位:北京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楔葉類植物較早地出現在華南的泥盆紀,之後在全球輻射演化和廣泛分布。因此,依據華南泥盆紀的祖先和原始類型,併兼顧早石炭世的記錄,申請人將詳細研究楔葉類的起源、演化和分異模式。還將深入認識楔葉類的主體- - 楔葉目和木賊目之間的親緣關係,二者的鑑別特徵;楔葉目在科一級的系統分類;楔葉類與枝蕨綱的伊瑞蕨目和瘤指蕨目的演化關係。結合微生物、沉積學、埋藏學等證據和方法,綜合研究楔葉類在早期演化過程中的生態特徵。基於多個地區的植物群的對比和分析,總結和劃分華南與其它相關大陸、板塊在泥盆紀和早石炭世的古生物地理區系。

結題摘要

工作地區涉及華南的安徽、浙江、江蘇、雲南、廣東幾個省。研究了中、晚泥盆世植物的比較形態學和解剖學特徵,涉及類群包括楔葉類、石松類、原始真蕨類和種子植物,還分析了華南晚古生代植物的多樣性。已發表、印刷中13 篇SCI 和3篇核心論文,均標註受面上基金資助。我們重新認識了假弱楔葉Sphenophyllum pseudotenerrimum Sze 這一重要楔葉類植物。我們的諸多發現拓展了早期種子植物的地理分布範圍,其中:飾籽Cosmosperma代表中國乃至東亞最早的種子,側籽Latisemenia是世界上最早的對生(側生) 種子;缽囊Placotheca不支持傳統的觀點---最早的花粉囊與祖先類群前裸子植物的繁殖器官極度相似;宜都木Yiduxylon體現出前裸子植物無脈樹目向早期種子植物演化的中間過渡性狀。守剛蕨 Shougangia表明原始真蕨類和其它真葉植物類群在晚泥盆世獨立地4次演化出了大型葉,這可能與當時大氣CO2濃度的急劇降低密切相關。瓣裂木Lobodendron說明晚泥盆世的石松植物可能具有假草本習性。具有單性孢子葉球的異孢石松類在泥盆紀罕見,長興蕨Changxingia有助於了解該類群的早期演化史以及大孢子的散布機制,小孢穗Minostrobus第一次揭示出泥盆紀石松類具有大孢子葉球,代表向石炭紀廣義水韭植物演化的過渡類型。小木Minarodendron表明原始鱗木目的石松類可能在晚中泥盆世時已演化出喬木習性。我們建立了華南志留紀−石炭紀陸生植物大化石和孢粉資料庫,包括167屬448種大植物和257屬1724種孢粉屬種,藉此分析了華南晚古生代的陸地植物的多樣性,與勞俄大陸植物多樣性的比較,與陸地、海洋動物、海平面變化的關係。課題組先後參加了8 次國內外學術會議,提交論文摘要並發言,包括1 次大會特邀報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