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香丸《聖惠》

楓香丸,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惠》卷二十四。具有祛風止癢,清熱之功效。主治風隱疹不可忍。

基本介紹

  • 名稱:楓香丸《聖惠》
  • 出處:《聖惠》卷二十四
  • 功用:祛風止癢,清熱
  • 主治:風隱疹不可忍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使用注意,文獻摘要,

組成

楓香一兩(30g),川烏頭(炮裂,去皮臍)半兩(15g),藁本半兩(15g),白蒺藜(微炒去刺)一兩(30g),仙靈脾半兩(15g),小荊子半兩(15g),莽草(微炙)半兩(15g),赤箭半兩(15g),白鮮皮一兩(30g),景天花半兩(15g),蛇床子一兩(30g),羚羊角屑一兩(30g)。

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於食後以溫漿水送下。
現代用法:1次6~15g,1日3次,飯後以溫漿水送下。

功用

祛風止癢,清熱。

主治

風隱疹不可忍。

使用注意

楓香即路路通。川烏頭有毒,注意劑量及炮製方法。

文獻摘要

《證治準繩》:“楓香丸治風癮疹癢不可忍。楓香、白鮮皮、白蒸黎、蛇床子、羚羊角屑各一兩,川烏頭(炮,去皮臍)、藻本(去蘆)、仙靈脾、蔓荊子、莽草、赤箭各五錢。右制服法,同前。”
《中華醫學大辭典》:“癮疹⋯⋯內服外敷洗,如石南湯、加味羌活湯、羚羊角散、樺皮散、犀角散、漏蘆丸、楓香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