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楓橋三賢
- 相關人物:王冕、楊維楨、陳洪綬
- 出生地: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
- 所屬朝代:元代、明代
- 涉及領域:書畫、文學
簡介,王冕,楊維楨,陳洪綬,影響,
簡介
王冕
王冕(1287-1359),元代著名畫家、詩人,字元章,號煮石山農、放牛翁、會稽外史、梅花屋主等。諸暨人。出身農家,自幼放牛,晚至寺院長明燈下讀書,學識深邃,能詩,青團墨梅。隱居九山,以賣畫為生。
王冕以畫梅著稱,尤工墨梅。他畫的梅簡練灑脫,別具一格。其《墨梅圖卷》畫橫向折枝墨梅,筆意簡逸,枝幹挺秀,穿插得勢,構圖清新悅目。用墨濃淡相宜,花朵的盛開、漸開、含苞都顯得清潤灑脫,生氣盎然。其筆力挺勁,勾花創獨特的頓挫方法,雖不設色,卻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生動地刻劃出來。不僅表現了梅花的天然神韻,而且寄寓了畫家那種高標孤潔的思想感情。加上作者那首膾炙人口的七言題畫詩,詩情畫意交相輝映,使這幅畫成為不朽的傳世名作。
王冕詩多同情人民苦難、譴責豪門權貴、輕視功名利祿、描寫田園隱逸生活之作,如《傷亭戶》、《江南婦》、《對景吟》、《吳姬曲》、《墨梅》、《劍歌行次韻》等。有《竹齋詩集》3卷,續集2卷。他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攻畫梅,亦善畫竹。求者踵至。畫梅學楊無咎,花密枝繁,行草健勁,生意盎然,尤善於用胭脂作沒骨體,別具風格。對明代畫梅高手如劉世儒、陳憲章、王牧之、盛行之等影響甚大。存世畫跡有《三君子圖》、《墨梅圖》。能治印,創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絕妙。《明史》有傳。
楊維楨
楊維楨(1296-1370),字廉夫,號鐵崖,諸暨人。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進士。授天台縣尹,杭州四務提舉,建德路總管推官,元末農民起義爆發,楊維楨避寓富春江一帶,張士誠屢召不赴,後隱居江湖,在松江築園圃蓬台。門上寫著榜文:“客至不下樓,恕老懶;見客不答禮,恕老病;客問事不對,恕老默;發言無所避,恕老迂;飲酒不輟車,恕老狂。”於是江南一帶,才俊之士造門拜訪者絡繹不絕,每日客滿。他又週遊山水,頭戴華陽巾,身披羽衣,坐於船上吹笛,或呼侍兒唱歌,酒酣以後,婆娑起舞,以為神仙中人。明洪武二年,召至京師,議訂各種儀禮法典。事成後,即請歸,朱元璋命百官於京都西門外設宴歡送,歸後不久逝世。
楊維楨在詩、文、戲曲方面均有建樹,歷來對他評價很高。楊維楨為元代詩壇領袖,因“詩名擅一時,號鐵崖體”,在元文壇獨領風騷40餘年。其詩文清秀雋逸,別具一格,他長於樂府詩,多以史事及神話傳說為題材。其詩好比興迭出,奇想聯翩,所創《西湖竹枝詞》通俗清新,和者眾多。著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
楊維楨的書法亦如他的詩一樣,講究抒情,尤其是草書作品,顯示出放浪開骸的個性和抒情意味,他晚年的行草書,恣肆古奧,狂放雄強,顯示出奇詭的想像力和磅礴的氣概。傳世書跡有《城南唱和詩卷》、《真鏡庵募緣疏卷》等。
陳洪綬
陳洪綬(1588-1652),明代傑出畫家。字章侯,號老蓮、蓮子,晚號悔遲,更號弗遲、老遲,又號雲門僧,九品蓮台主等。諸暨人。曾師蘭瑛,長於花鳥、山水,尤精人物。家貧喜與窮人接近,個性傲兀,生活放縱,不拘禮法。他反對文人墨戲,一般人稱他為狂士。崇禎時曾一度到宮裡臨摹過歷代帝王像。明亡後,逃到山裡,改裝為和尚,名悔遲。後來在杭州賣畫。他的花鳥、山水畫構思新穎,設色濃麗,各臻妙境。他畫人物,構圖簡括,造型誇張,勾線勁挺,富有節奏感和裝飾情趣。畫仕女,裝束古雅,眉目端凝,能從古拙中看出嫵媚。又熱心和民間刻工合作,為《西廂記》等戲曲小說作插圖,造型簡練概括,有血有肉,生活氣息濃厚。與當時北方人物畫家崔子忠齊名,時稱“南陳北崔”。其作品有版畫《水滸葉子》、《博古葉子》、《西廂記》、《鴛鴦冢》、《九歌圖》、《屈子行吟圖》以及捲軸畫《戲嬰圖》、《生魯居士四樂圖卷》、《仕女圖》、《花卉山島圖》等,著有《寶綸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