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鹽

楊鹽

楊鹽(1523年~1601年),字爾貢,號煉庵,山東即墨人。楊良臣第三子,出生於山西黎城。自幼聰敏,四歲即能誦詩,六歲喪父。十四歲時,不僅文章有成,且洞曉聲律,在縣內頗有名聲。

嘉靖四十年(1561年)考中辛酉科舉人,然而後來屢試不第。萬曆八年(1580年)被選拔為山西吉州學正。萬曆十一年(1583年),楊鹽考選南直隸沛縣縣令,任內厘奸剔弊,秉公執法,沛縣因而大治。楊鹽清廉耿直,不媚上官,後來辭官歸里。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卒於家。著有《味道樓集》。

(概述圖片來源:明人繪《楊鹽折桂圖》即墨楊氏收藏)

基本介紹

  • 本名:楊鹽
  • 字號:字爾貢,號煉庵
  • 所處時代:明代
  • 出生地:山西黎城
  • 出生時間:1523年
  • 去世時間:1601年
  • 主要作品:《味道樓集》
  • 籍貫:山東即墨
生平簡介,出土墓誌,

生平簡介

楊鹽(1523~1601),字爾貢,號煉庵。是楊良臣第三子。嘉靖二年(1523年)出生於其父任職的山西黎城縣。性情至孝,自幼聰慧,四歲時楊良臣用對對子的方式考他,楊鹽應聲立就,甚受父親鐘愛。六歲時,父親病逝,他哀傷如成人。
嘉靖四十年(1561年)考中辛酉科舉人,然而後來屢試不第。萬曆庚辰(1580年),被選拔為山西吉州學正。吉州地處僻壤,比較閉塞,人文不興。楊鹽銳意改進,鼓勵當地讀書人立志進取。對勤奮優良者給予獎勵,對懶惰落後者進行鞭策,對貧窮不給者給予資助。一時間,吉州士風大變,“詩書道義以比於鄒魯焉”,與沿海文化昌盛之地不相上下。當時正遇到吉州連年災荒,楊鹽目睹逃荒饑民餓死於荒郊之慘狀,作《流離嘆》奏請朝廷予以賑濟,文字感人,朝廷允予為之發糧賑災,從而使吉州百姓得以活命。
萬曆癸未(1583年),楊鹽考選南直隸沛縣縣令。離開吉州赴任時,吉州百姓“攀轅號泣,車不能行”。任沛縣令期間,他關愛優待老年人,矯正社會上的陳規陋習、歪風邪氣,罷黜不作為、不稱職的官吏,張榜公示被法辦的案犯,沛縣因而大治。
楊鹽治漕時,一次,他聽到一艘船上有人號哭甚慘,打探得知是一位應戍者因為生計所迫,不得已賣掉自己的四個孩子,因而悲泣。楊鹽立即傾囊相助,為之贖回孩子。曾有詩讚楊鹽此舉曰:“小窗閒與兒曹話,要種心田學好人。”楊鹽清廉耿直,不媚上官,清廉為江北第一。一次,巡倉御史楊鳴鳳至沛縣,向楊鹽索取銀兩,被楊鹽拒絕,因而懷恨在心,便捏造罪名,對其參奏,楊鹽遭此陷害而拂衣歸里。沛縣百姓前後數千人赴京為楊鹽申冤,楊鹽亦上疏朝廷,申明原因,得以昭雪。
楊鹽歸故里後,常與故交摯友藍田黃作孚等人在“味道樓”賦詩談經,琴書自娛,著有《味道樓集》。在“承桂堂”里,教導晚生不忘先尊,勤習功課,成就學業。很多學子前去問奇質疑,楊鹽都耐心解答,從不厭煩。鄉里人都非常珍視他的指點,從而感到非常榮幸。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楊鹽病逝於即墨故里,吉州以名宦祀之,載郡縣人物誌。

出土墓誌

《楊鹽墓志銘》於2005年4月在山東省即墨市環秀街道孫家官莊出土。正面高75厘米,寬78厘米,總計刻字46行,上下共兩闕。由胡來貢撰文,膠州匡鐸書上闋,黃嘉善篆書下闋。墓誌記載楊鹽生於嘉靖二年(1523年)六月初三日,卒於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五月廿九日,享壽七十有九。儘管與縣誌等其他史料之記載有出入,然一定是準確無誤的。墓誌中記述的兒女嫁娶、姻親關係,為了解楊鹽生平提供了翔實史料。
全文如下:
上闕
文林郎沛縣知縣煉庵楊公暨配孺人匡氏合葬墓志銘
賜進士出身。通議大夫。巡撫大同等處。贊理軍務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郡人。胡來貢。撰
賜進士第。中順大夫。陝西按察司僉事。前刑科左給事中。膠東匡鐸。書
賜進士第。中順大夫。巡撫寧夏等處。贊理軍務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邑人。黃嘉善。篆
不侫原與公偕鄉舉,公長不侫若而年,不侫雅兄事之,維公視不佞亦歡然,弟蓄無間。憶在寎月,公猶過而觴。不侫既勞謝公,則曰:吾兄弟幸神明不衰,何至以賤辰勞八十翁命駕也!公笑曰:吾自度猶任據鞍,且吾老即欲頻為介弟觴,能幾舉哉?不侫頷之。越兩月,而公訃至矣。不侫駴且疑曰:公遽何以死哉!彼發鬒然而墨者死耶?顏渥然而澤者死耶?安步衎衎笑詠移晷者足死耶?已不知其涕泗之交頤矣。又兩月,公次孫兆鳳以少子懋科狀來請志若銘,不侫撫狀輒為悲奪者再,不能卒其辭,何以志且銘哉!久之。念懋科所為狀固蔚然其詞矣,非稍稍藉手,不侫何以慰公地下。
按狀:公先世浙之秀水人,宋初有膠水公者宦膠東,嘗以事至即墨,愛其山川韞藉,遂徙家而家焉。嗣是迄元至正間,有經歷公者生均道;均道生德玉;德玉生宣城簿榮;榮生武邑令澤;澤生別駕公良臣,以鄉進士歷太平、黎城令,平劇盜有聲,尋為當事者忌,量遷太原別駕,是為公父。繼配王夫人,從別駕公令黎城時,始生公。
公稱別駕季子,諱鹽,字爾貢,煉庵其別號也。公生而穎慧,未免懷輒能誦詩,逾歲就外傳。別駕公試以偶語,輒應聲屬和,和輙中窽。別駕公喜而詫曰:吾矻矻下帷而艱一第者,意在兒耶?甫六齡,而別駕棄公,公哀慕如成人,王夫人日夜抱之,泣曰:先君子所不待而捐者惟兒,所待以目暝者亦惟兒,兒忘而父下帷語耶?公跪應曰:兒何敢忘?故敬臣揚顯之報,無日不勒諸懷舞象。遂諳聲律,善屬文。性喜書,於法靡所不窺,而不規規一轍。仲兄舟名以才著乎,顧獨內遜。公十八與諸生角,即前諸生。久之,王夫人即世,公柴毀逾禮痛曰:夫乎,不肖孤竟不得慰二尊人意乎?何奪吾母夫人之速耶!服除為嘉靖辛酉。以二戴與計偕一時名儁爭頧交驩。公顧屢偃蹇春官,至七上而不讐,士論惜之。
萬曆庚辰乃從銓曺例得吉州學正,吉獷而椎,士不嫻詩書,公銳情振鐸,廉窶不耐自存者捐餼,餼之士翕然釐故習,幾比於鄒魯。歲嘗洊之飢,而情閼於上聞,公為作《流離嘆》,藉以全活者無籌。
癸未遷沛縣令,黎士氓遮泣,至軹車不行。如沛,沛故漢祖龍興地,下車式吊諸遺蹤,慨然想見古之豪傑,首優耆年,矯敝習,黜鉤距,懸榜笞,而沛大治。雅喜陶土類,士日質疑問奇,無不各厭意去。公性植水檗邑,常積羨金數百,故可充橐裝。左右或白公,公叱曰:欲以此溷乃公耶!悉斥以代逋負。漕河咽,楊中丞檄沛治之。亡何奏績荷鑾金之賜,然公不能朘剝取容上官,不無側目矣。視倉使者楊鳴鳳望於公,而公實不知,遂鞅鞅曰:會寢處此令哉。竟飛語中公。屬匡孺人及長嗣懋林相繼逝,公己臲然無留意,即解組歸台。使者河南李公吉軒晰公賢,心冤之,度事業無可奈何,至上計考猶特為公屬高第湔祓之,蓋往事創覯也。沛人失公如失慈母,相率伏白公冤,不報。沛公!沛公!何以得此聲彭徐間哉!
公不喜華奓,既歸,一切居官服御悉屏去,日與里中故老約,為忌形交,公故丈人行然,不以年加人,人亦樂從。公游口不掛人臧否,有紛難者,得一言如獲寶鼎,絕不為居間王。閭間疾苦則先諸公極言之,尤急人之難。初令沛,循河時聞它舟哭聲甚殷,乃論戍者鬻子凡四,公偵的其情,人為贖歸之。公不問家人生產。去令後田廬不加辟,廑廑庀饘粥避風雨,惟日課子姓,恣吟詠自適也。於詩不必劌慮玄冥以傲古作者,究取諷諭流。信不詭於衢壤耳。公風神散朗,膚革充盈,垂老不見星星時能作蠅頭細書,居常以彭澤自況,易簀之夕猶自贊畫像餝衿,俟化臨決不亂,豈無懷葛天之遺耶!捐賓客數日,闔庠弟子員會請於邑長史,祀公鄉賢。諸唁無戚踈長少,人人盡哀,公於人世為何如也!原配匡孺人膠西世族,父蒲州州同憲長公弟也,官時多異政,義恢闊大度,早歲器公捐其淑歸焉。性孝慈婉孌,公與王夫人交安之。夫人嘗不豫,孺人潛籲天乞代。公學正時,孺人謂官薄,不欲食指累公,慂羅媛從公,身獨留家居。婦德母儀稱於公儷矣!鬍子曰:今之為志銘者大氐多諛骨者也,一失則諛豈直,不可蒙天下後世之公鑒。即還而質諸偃然,所志銘之人已不耐,微內慚矣,蓋伯喈有言,余為碑銘多矣!惟於有道為不愧,不侫不敢望伯喈,竊自諒於公庻幾有道雲。況公之子若孫鳳瑞麟祥,行能世其家而光大之乎!公生嘉靖二年六月初三日,距卒年萬曆二十九年五月廿九日,享壽七十有九。孺人生嘉靖五年十二月十四日,距卒年萬曆十二年正月廿四日,享壽五十有八。子三。長懋林,庠生,娶蒲州學正黃堂女;次秀林,庠生,早卒,匡出;次懋科,庠生,娶亳州州同周郊女,側室羅出。女一適如皋主簿藍潿子引,禮藻;一適審理盧傳子嘉禎;一適耆賓孫平子爚;一適平度州解元崔桓子,太學生炾,匡出;一適壽官藍固子璧,羅出。孫四:長兆龍,陽和把總官,娶貢生藍柱孫女;次兆鳳,增生,娶庠生江一色女;次兆鯤,廩生,娶太學生孫丕式女;繼娶廩生王納諫女;次兆鵬,庠生,娶都御使黃嘉善女。孫女二。一適曹州訓導孫丕基子,庠生如梧;一適紀謨子大典,俱長嗣懋林出。曾孫迪吉。曾孫女二尚幼。擬合葬以萬曆二十九年九月初八日。背乾抱巽,穴坐壬丙,仍於官莊之原。是宜銘。
銘曰:豈其無令,疇令而循。豈其無儷,疇儷而宜。人其轗軻不享者而遇之屯,其跂慕不忘者而德之醇。宜而之子孫兮振振。
下闕
明文林郎沛縣知縣煉庵楊公暨配孺人匡氏合葬墓志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