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隆凱

楊隆凱

楊隆凱,原名楊豐林,1918年生於陝西省志丹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35年參加革命,抗日戰爭年代,擔任過區長、區委書記,1947年轉入部隊工作,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四軍十師擔任過供給部財經工作隊隊長、政治部民運工作隊隊長等職。1949年9月13日古浪解放,楊隆凱隨軍入古,擔任古浪縣人民政府第一任縣長、古浪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主席,兼縣人民法院院長、縣委統戰部部長,1953年任中共古浪縣委書記,兼縣人民政府縣長,1956年11月調離古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隆凱
  • 別名:楊豐林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志丹縣
  • 出生日期:1918年
  • 主要成就:,1953年任中共古浪縣委書記,兼縣人民政府縣長
楊隆凱軼事,原來不是伙夫,不要叫我"楊政府",大生產不是種"大頭油",不能叫女人們活守寡,煮洋芋前先洗洗泥,不是"半路土匪",栽樹不是完任務,照個相有什麼不行的,福利要用在生活上,官是負責任的,不是擺架子的,十一、共產黨的官不是要的,十二、"灑失糜子"事件,

楊隆凱軼事

楊隆凱為人樸實無華,平易近人,為政一心為公,經常深入民眾,訪貧問苦,了解民情,宣傳政策,促進生產,打擊地主匪惡,建設基層政權。楊隆凱的足跡走遍了古浪大地,在古浪人民心目中,樹立了共產黨人的良好形象。至今,半個世紀已經過去,年老的人一提起楊隆凱,無不點頭稱讚,說他是真正的共產黨人,是共產黨毛主席派來的為人民謀利益的好縣長,是勤政為民的楷模。

原來不是伙夫

1951年春,反霸鬥爭如火如荼,土門區召開反霸鬥爭大會,楊隆凱提前幾天就到土門進行工作。他當時帶著縣教育科副科長梁某。梁某是開明人士,屬留用的舊職人員。梁比較注意衣著,穿著一身呢子制服。楊隆凱則衣著隨便,穿一件灰舊棉製服,勒一條皮帶。開會前一天,人們聽說縣長專門來開鬥爭大會,就在街邊等著看縣長是個怎樣的人。楊隆凱和縣、區、鄉幹部走過來,有人想當然地說:"看看看,那個穿呢子制服的就是縣長,邊上穿灰舊棉衣勒皮帶的就是縣長的伙夫。縣長出門專門帶著伙夫呢。"當然,區長、鄉長大家都認識,不認識的就這兩人,所以這么說。第二天開大會,各鄉村的民眾都來參加,黑壓壓一大片人。當土門區區長馬定修宣布:"請縣長楊隆凱同志講話。"楊隆凱走上主席台,人們不免詫異:這就是縣長?穿著如此簡單樸素?原來不是伙夫!
這件事在土門傳為佳話,人們無不稱道楊隆凱樸素無華的優秀品質,對共產黨的幹部也產生了最直接的良好印象。

不要叫我"楊政府"

1952年秋,楊隆凱到東山鄉下鄉,路上遇到東山人趕著牲口馱著糧食去上糧。楊隆凱看著農民喜氣洋洋主動上糧,心裡很是高興。農民中有認得楊隆凱的,高叫:"楊政府!楊政府!"楊隆凱走過去說:"老鄉,我叫楊隆凱,以後可以叫楊縣長,叫老楊也可以,但不能叫'楊政府',那是過去稱呼老爺官僚的叫法。我們共產黨的幹部,不論官大官小,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是為人民服務的。"上糧的一夥農民見縣長如此謙和,都湊過來和他說話。楊隆凱又問喊過"楊政府"的那位農民:"你喊我有什麼事嗎?"那農民說:"我問一下田賦處的倉庫在什麼地方。"楊隆凱說:"田賦處也是舊社會的叫法,現在叫糧站,在城關完小後面。你們去,那兒有專門的工作人員。現在是人民當家作主,不但我們的事業要新,過去的舊名稱也不能再用了。"

大生產不是種"大頭油"

土門"中山大橋"西頭靠北生長著一棵明代栽的大樹,人們常聚在這裡談東論西。正是春天搞大生產運動的時候,楊隆凱下鄉在土門,晚飯後,散步到了這裡。他聽見有人說:"有人說大生產運動,要叫種'大頭油'(鴉片)。"楊隆凱走過去立即糾正:"老鄉們,這話是完全錯誤的。大生產運動是為了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多打糧,多上糧,恢復國民經濟,支援國家建設。種小麥、穀子、糜子、洋芋、大麥,什麼都行,就是不能種'大頭油'。老鄉們,大煙毒害了中國人民一百多年,為害不淺,我們共產黨堅決不允許種大煙。"說完,問剛才說話的人,"誰說了大生產運動叫種'大頭油'?"那人說:"有名的人說的。"在當時,所謂"有名的人",就是指國民黨時期遺留下來的壞人。楊隆凱回到土門區,立即召開會議,責令嚴查此事,懲治企圖破壞大生產的壞人,一定要把大生產運動搞好。

不能叫女人們活守寡

1952年臘月二十幾,快過年的時候,全縣大生產運動正緊張推進,楊隆凱到大靖新民鄉下鄉,了解下年備耕情況。有一夥女人在院子裡嘰嘰喳喳說話,好像有幾個的丈夫是幹部,在縣區鄉工作。他聽見一個女人說:"共產黨什麼都好,就有一點不好。"他趕忙靠過去細聽。那婦女笑道:"男人們一年四季在外面忙,這快過年了,也不給放個假,叫我們活守寡。"楊隆凱回到縣上,叫有關部門立即制定出了一個春節幹部輪流放假回家過年的辦法。有人反對,說:"大生產運動這么緊,過幾天年怎么還要放假?"楊隆凱說:"大生產運動要搞,年也要過,不能叫女人們活守寡。"

煮洋芋前先洗洗泥

楊隆凱下鄉到民眾家,遇上人家吃什麼,他就吃什麼,鄉村幹部給他單獨做飯,他堅決不肯。早年,古浪農民中午大多煮洋芋吃。楊隆凱也很愛吃洋芋,只是他發現,好多人家洋芋煮熟後,洋芋皮上還帶著泥巴。一次在土門一個人家裡和鄉上幹部吃洋芋,這個人家的洋芋上也帶著泥,他一邊吃,一邊隨便說:"煮洋芋前,先洗洗泥,是不是更好一些?我們共產黨人要改善民眾的生產、生活,也要改善民眾的衛生習慣。"
楊隆凱下鄉,看到有人大白天不避人在院牆前小便,當時就批評。他經常在民眾會上說:"大家都要講衛生,家裡要講衛生,家外也要講衛生,要講個人衛生,也要講公共衛生,衛生講好了,我們就會少生病,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搞生產。"

不是"半路土匪"

解放初,人民政府大力號召翻身解放的民眾學習文化,許多新鮮名詞進入了百姓的生活當中,但有時候學習不到位,常常鬧出笑話。
一次,楊隆凱在東山召開一個民眾積極分子會議,某人來遲了,感到不好意思,說:"楊縣長,我來的遲了,幹了個'半路土匪'的事。"大家一聽,哈哈大笑。楊隆凱說:"學文化不但要正確地記住字詞,還要正確理解它的含意。你大概把'半途而廢'記成'半路土匪'了。你若是土匪,早把你懲辦了。再說,'半途而廢'指的是先幹了一半,後一半沒有乾,你這裡用'半途而廢'也不合適。同志們,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以後要多學文化,要學準、記牢、用對。"

栽樹不是完任務

1955年春季植樹,安排暖泉鄉負責舊大路兩邊的植樹工作。舊大路是過去古浪通武威的沙土公路,路旁植樹,也算是為古浪形象增色了。這天,楊隆凱稍覺有閒,就叫上一名幹事去看植樹情況。從古浪出門,一邊走,一邊看,一邊扶,一邊踏,同時叫幹事給記著數字,總數多少,栽好的多少,栽不好的多少。步行十幾里到鄉上,問負責人,樹栽得怎么樣。負責人回答,按要求栽好了。楊隆凱拿出數字,說總共栽了多少棵,栽歪、栽松以及沒有澆好的多少棵,這樣下來,百分之三十的樹沒有栽好。一筆帳,算得鄉上負責人一頭大汗。楊隆凱說:"栽樹是為了長年大計,不是為了完任務。俗話說得好:'挖得深,栽得硬,你不活,我不信。'栽樹就這么簡單。不管幹什麼,一定要乾好,只要你操了心、負了責,沒有乾不好的事。"一席話,說得這位同志心服口服,親自帶人重新補栽了沒有栽好的樹,澆上了水。

照個相有什麼不行的

楊隆凱下鄉,每到一處,總要先找一些老人交談,了解土地墒情,了解生產、生活情況,聽取老人們的意見。古浪土門、大靖一帶的老人們,基本都與他相識。老人們也很樂於和他交談,對他很信任,有什麼想法都直接說出來,就像老朋友一樣。
大靖鎮當時有個玉皇閣,前面有個古牌坊樓子。1956年6月某日,楊隆凱從樓子旁走過,到地里去看看莊稼。樓子下有幾個老人站著說話。其中一個姓薛的老人老遠沖楊隆凱喊:"楊縣長,你來,你來!"楊隆凱走過去,說:"叫我幹啥?"薛說:"我看和你一同走的那個同志背著個照相機,我和縣長照個相,行不行?"楊隆凱聽了一笑,"縣長也是人,照個相有什麼不行的?來,照就照。"說著拉過旁邊的另一個老人一塊在石牌坊下面照了相。這張照片被收在古浪縣政協編的《古浪名勝古蹟選編》一書中。由此一事,可知楊隆凱為人平易隨和,沒有架子。

福利要用在生活上

由於楊隆凱經常下鄉,同時和縣區鄉幹部有密切的接觸,所以他對縣區鄉幹部的家庭情況比較了解。有一年年底,縣上機關評福利,當時羅耀武家裡雖然困難,但自己沒有申請,會上也沒有吭聲。楊隆凱問當時的民政科長馬定修,說:"羅耀武是土門人,你在土門區當過書記,他家裡生活怎么樣?"馬說:"他們家很困難。"楊隆凱說:"困難就給他評一點福利。我們的同志有困難,也可以對組織講,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幫助一下。"會上評給了羅耀武30元的福利。會後,楊隆凱對羅耀武說:"福利費可不能亂花掉,必須如數帶到家裡,給家裡人講明白,把錢用到生活和生產上。"

官是負責任的,不是擺架子的

生產合作部部長某某,因為工作出色,能力較強,1955年11月提拔為縣委副書記。提拔之後步行下鄉到龍溝,走得又乏又累,心理不平衡,打電話給楊隆凱伸手要待遇,一是要勤務員,二是要馬。當時,勤務員和馬都有編制,不好解決。楊隆凱說:"你先吃幾天苦,回來咱們再說吧。"某人回來後,楊隆凱找他談話,一方面說明由於馬和勤務員的編制需要向地委申請,一方面對他說,共產黨人當官是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是要負更大的責任,不是為了擺架子,圖享受。這位副書記聽了,表示誠懇接受,並向縣委作了檢查,楊隆凱予以表揚。
1955年,火車站糧庫庫存的小米由於房漏管理不善,淋了雨,霉壞了幾百斤。當事人害怕了,把霉壞的糧食偷埋了。楊隆凱得知這種不負責的行為,十分生氣,召開會議,給糧站負責人給了處分,並追究領導責任,給糧食科科長給予了撤職處分。這件事在幹部中間震動很大,人人都警惕起來,檢查自己的工作,看有沒有疏漏之處,以後工作作風很好。

十一、共產黨的官不是要的

郭某在區上任民政助理員,由於工作比較好,調到縣糧食科任科員。此人工作熱情,為人也很機靈。縣上選拔幹部,擬提任糧食科副科長,縣委常委會議通過,已報地委審批。夏天的日子長,下午飯後,楊隆凱出去散步,郭某等幾人相隨。郭某找到機會,問楊隆凱:"楊書記,我那個事批掉了沒有?"楊問:"哪個事?"郭吞吞吐吐地說:"就那個……報上的副科長……"楊隆凱嚴厲地說:"誰報你了?共產黨的幹部是這么要的嗎?"回去後立即召集縣委常委研究後給地委寫了報告,取消了郭的擬任審批報告。

十二、"灑失糜子"事件

1956年春,下了一場雨,大靖一帶在灘旱地搶種上了糜子,結果遇到大旱,被曬得一片焦黃,再也長不起來了。直到秋天,地里長著稀零不拉的一二寸高的糜子,連穗都沒出,收糧沒糧,收草沒草。快要翻地時,各農業社和老農座談,召開社員會討論,認為這些糜子已經沒希望了,按過去的做法,只好放牧牲口。大靖鎮的領導到地里看後,同意農業社的意見,提出放牧牲口後,要抓緊翻犁土地,做好來年生產準備工作。1956年11月,楊隆凱調離古浪,任武威地委委員、武威縣委第一書記。1957年,個別別有用心的人把這件事反映到當時的張掖地委。地委領導一聽,認為問題嚴重,以"灑失糜子"為由,指責楊隆凱思想偏右。1958年,免了楊隆凱武威縣委書記之職,下放到黃羊河水庫去負責修建工程。古浪人對楊隆凱有著特殊感情,聽說他蒙冤在水庫上勞動,好些老鄉、幹部背上炒麵、饃饃,跑上百里路專程看望他。大靖民眾還聯合給地委寫了所謂"灑失糜子"事件真相的信,後來經地委派人調查,那些糜子確實沒有收成,才給所謂"灑失糜子"事件徹底平反。平反後,楊隆凱調任民樂縣委書記。
楊隆凱後任中共張掖地委委員、地委統戰部部長、張掖地委常委、地委組織部部長、張掖行署顧問,享受正地級待遇。1990年9月16日逝世,享年73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