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覲光

楊覲光,山東招遠人,字星仲,又字星甫,號拱宸,又號百芝。萬曆乙酉年(1585年)3月生。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萬曆丙午年山東鄉試20名,萬曆三十五年會試39名廷試3甲185名。萬曆39年授行人司行人,歷江西兵備固原副使,陝西左右布政,南京太僕寺卿,崇禎5年通政使。楊覲光與其弟楊觀光為兄弟進士。
楊覲光像楊覲光像
中國金都招遠西部邊陲,奇峰突兀的靈山北麓,鐘靈毓秀的石鏡山前,有一座古代的陵墓。那墓坐西朝東,背依西山,左右青峰拱衛,前有諸流河橫貫南北,遠處以棲霞的艾山為前兆。陵墓的前邊,曾林立著敕建的漢白玉牌坊、御碑、翁仲、神獸、華表和供桌等,威儀四方。這,便是欽恤賜葬、位列大明九卿之一的通議大夫、南京通政使、謚封工部侍郎、少司空———楊覲光的陵墓。
楊覲光,1585年生於山東招遠市城裡村,曾官至正二品,“歷宦二十又九年,使署八部,曹六藩,臬五大冏,正四納言,流寓一,林居一,外內艱四,是則公之始末。他‘生膺七封,歿邀雙恤,得國之榮’,身後‘蕭索杯帶,外無長物,亦可謂廉於公家,悴於王事者’。”也就是說,他一生在大明王朝長期為官,多次受朝廷恩封,在中央多個要害部門擔任要職,在國家多個地方擔任封疆大吏,大權在握,政績卓著,清正廉潔,死後得到殊榮和厚葬。這位大明王朝的重臣,乃招遠自唐宋以來歷史上行政級別最高的官員,也是山東籍的要員之一。
少年時代的楊覲光,天資聰穎,喜游好玩,常在河中戲水捉魚,整日徘徊在沙河邊,旦忘食,暮忘歸。然而,晨起赴校讀書一字不誤,10歲便能解評《史記》,時人“奇其狂,奇其慧”。其優異的學績奏報朝廷後,萬曆皇帝曾制文曰:“獨往高標,再來異表。”17歲時,覲光的學業成績出類拔萃,名聲在外。18歲時,曾在縣試中輕鬆奪冠。但19歲鄉試時,不慎失誤,竟然“下第”不中。之後,便發奮圖強,習文練武3年,21歲省試時,一舉奪得亞魁(第2名);翌年殿試金榜題名,賜進士第。可謂“弱冠而焜耀漢庭,皇華而委遲周道”。
查招遠史志,歷屆科舉總共出過16位進士,而楊家一門獨占其二。楊覲光的弟弟楊觀光,後來也得中進士,官至詹事府少詹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兄弟倆的名字,至今耀然於北京國子監明代的進士題名碑上。
出身寒微、出士入仕的楊覲光,乃國之棟樑,一生七次膺得恩封,頗得朝廷的賞識。正如大明皇帝在委任詔書所言:他“允文允武”,“宏瑰襟宇,端亮志操”,“冰壺映潔,霜鍔淬鋒”,“功高綢戶,績茂專城”,足見其功豐績偉,德高才隆,氣正風清。
26歲時,他及第後守孝期滿,進京入朝,始任“行人司行人,代天子使四方”,曾經遠涉秦(陝西)、韓(河北)、晉(山西)等地,“持節復命”,“不虛王事”,被敕授修職郎。31歲轉任兵部,“拜武部主事”,工作幹練務實,不久升任車駕司主官,敕授承德郎。36歲調至禮部,先後任主客司主事、精膳司員外郎、郎中,業績不凡,誥授奉直大夫。繼而臨機受命,改任祠祭司祠郎,曾經成功地主持籌辦了大明王朝50年未曾舉行過的宏大的天壇祭天大典。他行事謹慎果敢,幹才彰顯於朝廷,崢嶸卓犖於群臣。
39歲時,晉升為江西省布政司參政。其時,治地“地磽、多盜、民健訟,……藩儒相爭久不解”,即自然條件差,治安混亂,官司多,地方諸侯和文化教育界矛盾突出。覲光赴任後,施以強力措施,法理並舉,寬嚴相濟,懲辦首惡,教化民眾,理喻郡王等,卓有成效地解決了當地貧窮落後、治安混亂、訟事不斷、藩儒紛爭等突出問題,使局面煥然一新,治地有口皆碑。“時稱神明,民慶再造”,旋即加晉按察史。
40歲上,晉升為陝西省右布政使,賜授通政大夫。翌年,又晉任左布政使(最高行政長官),賜授通奉大夫,兼任固原(在寧夏)兵備道(大區軍事長官),“帶甲十萬”。其時,陝西乃西北要地,固原三面制邊,覲光集軍政大權於一身,責任重於泰山。期間,閹黨一派官吏“皆貪黷虐民”,官府“歲飢征糧”,“民遂起為盜,流寇起”。楊覲光初至任上,為政舉步維艱。但他體察民情,敢作敢為,如實奏報朝廷,獨立因應對策,恩威並舉,“知必言,言必行”,所轄之地“居二載,寇盜屏跡,軍民兩利,名聲大振”。一次,閹黨官吏剋扣軍餉,斷絕供應,導致士兵持軍械要挾軍官,部隊面臨譁變之危。“公(覲光)單騎之,喻以義,眾遂貼然”,同時當場怒斥閹黨逆行,威而鎮之。從此,關中人“素耳(聞)公之名,皆愛而憚之”。為了建設和鞏固大明西部半壁江山,楊覲光卓爾不群,精兵簡政,“利策鑄山”,在關中地區大興“兵農與禮樂,政修屯牧,秣馬椎牛”,“奠中原於枕庫,起赤子於瘡痍”,殫精竭力地固本壯基,富國強兵。他恩威並舉,和戰兼施,任內“六瑞通諸侯之好,九伐贊中國之威”,“布威德於西陲,敷威於域外”,文治武功卓著,為鎮守九邊、安內攘外,做出了歷史性的巨大貢獻。離任時,“士愛民懷”,“兵民擁道,號呼至前,騶不得方駕”。
43歲時,拔擢為陪都南(京)太僕寺正卿(小九卿之一),晉階中大夫。47歲上,任南京通政使(九卿之一),晉通議大夫;同年向皇太子進《千秋表》,陳獻治國良策,忠心可鑑,獲得嘉許。任內,日理萬機,鞠躬盡瘁,常“旁參舉案,藥餌盈床”,“興廢起敝,夔席一新”,為治理陪都南京,處理南北兩都間的政務,振興大明王朝的綱紀,嘔心瀝血,大功名垂青史,殊勛光耀後世。期間,因其博學多才,德高望重,曾受命主持南中國的科舉考試,為國選賢,拔擢人才,留得芳名。然而,其不幸“夙勞成疾”,一病不起。崇禎八年(1635年),時任南京通政使的楊覲光病故,崇禎帝加贈其為南京工部右侍郎,晉階資德大夫,並下旨“欽恤祭葬”。楊覲光葬於招遠靈山東麓石鏡山,墓地依例欽恤“諭祭碑二,翁仲二,石馬、石羊、石虎各二,華表二,坊一”。這些諭祭器物均用萊州優質漢白玉大理石雕琢而成。崇禎十年(1637)九月二十六日舉行葬儀時,崇禎帝又賜祭品一宗,並特命山東布政使到靈柩前宣讀祭悼諭旨祭葬。葬禮規格之高,儀式之隆重,創登州府史上之最。
楊覲光出身寒門,一生慎廉勤謹,剛正不阿,堪稱一位“宏瑰襟宇,端亮志操”、“允文允武”、“折衝千里”、“績茂專城”(引自楊覲光封誥,封誥為皇帝下發的文書)的傑出人物。作為政要的楊覲光,為民懷忠誠之志,報國具棟樑之才;而作為普通人的楊覲光,齊家擁赤子之心,愛鄉行俠義之舉,為人持清正之氣,行文有驚世之作,名振京華,譽滿鄉野。聲名顯赫的楊覲光,生前恪守孝道,弱冠之年得中進士後,因父親亡故,居家守靈三年不仕。知天命之年,官至二品大員,服侍老母傾心盡力,感動得老人家“流涕不自持”。其任職太僕寺卿時,皇帝感其大功在身,欲恩封其子為官,但他念大哥在鄉間持家務農,一生無緣出仕加冕,故慨然以兄之子補任,代親子蔭襲官爵,其情深義重、亮節高風,可略見一斑。
楊覲光碑文圖楊覲光碑文圖
職任通政使後,適逢膠東叛軍孔、李二部盤踞鄉里,克登州,圍萊州,兵災禍及蓬萊、黃縣、招遠和掖縣等地。其時,官軍屢剿不克,朝中主撫者占據上風,幾多主剿者陳情皆不遂人願。當時,覲光之母、之妻與子、侄等,皆危在萊州城內。但他以國事為重,親赴京都,直面正色斥責主撫的太宰,並與弟觀光聯絡萊州籍九名資深官員,一起貿然上書,“累奏請兵”,刻意主剿。結果,“公一疏荷,天言特準”,朝廷下令重兵剿叛,終於破解賊圍,根除匪患。因此,他與一同上書的9名官員,榮膺大明皇帝賞賜銀兩的嘉獎。
那時,招遠的前任知縣,曾因喜好迎送,獨出心裁,在掖縣朱橋與黃縣黃山館兩驛站之間,即當時招遠的新城,額外增設公廨(公署驛站)一所,“久為邑累”,鄉里不堪重負。後任知縣欲留不得,欲罷不能,便懇請居家休養的禮部員外楊覲光幫助裁理。楊公與本縣進士、風陽知府李驥千等,慨然聯名上陳,“毅然據理爭”,遂將公廨撤併原朱橋地,卸卻了“無妄之偏累”。為此,招遠鄉民特地豎碑銘文———《裁革朱橋中火碑》,以念其功。
置身政壇的楊覲光,“公望甲齊(名望山東數一)”,皇上對他又厚愛獨鐘,齊魯官員和京畿要津等,便一致推選他為朝廷耳目,欲私結為朋黨。但他“端亮志操”,皆不往、概不見,一律拒絕。為此,他曾遭人銜恨,但無怨無悔,不卑不亢,因而威望倍增,“聲溢籍,識者益重公”。他為人性格坦蕩,心底無私天地寬,處事光明磊落,“超上不羈,靈徹本來,每為人拈示,鋒逼針會,直領根宗,不蔓耳目。”綜觀楊公29年宦海人生,史志典籍有定評:“剛毅多大節,名聲籍甚……誠一代偉人。”
大明朝廷欽葬的楊陵,仰天坐地四百餘年,閱盡人間滄桑。但不幸的是,文革中被當作四舊毀於一旦。如今,敕建的歷史文物,如牌坊、七封石碑、翁仲和石獸等,有的蕩然無存,有的不無遺憾地散落於村郊荒野,殘留於街頭院落、溝谷或橋涵中。其方型雙頁、花崗岩刻制的《墓志銘》,挖出後竟被打上鑽孔,用作揚水站里柴油機的底座。所幸的是,鑽孔打在字裡行間,碑文保存尚且完好,後被楊氏後裔楊金山等保藏下來。其它的文物,正在醞釀搶救中。而今楊陵雖然不再,但歷史的光華依然燦爛。
楊陵的《墓志銘》,是朝廷命人撰寫的,書法之勁秀猶如字帖一般。銘文華采炳煥,對楊覲光的生平、績勛和品德,讚譽有加,感天動地。文末寫道:銘曰:“始乙終乙,奇公之辰兮。受月歸月,識公之春兮。發靈藏靈,意公之因兮。岡如川如,恆公之真兮。蔭茲恤茲,特公之禋兮。桂馨蘭馨,緒公之倫兮。噫!唏噓!樂天唐兮,子贍宗兮,千古想見公之人兮。”其大意是:生於乙酉年,死於乙亥年,公的一生奇特而非凡。得月生來,伴月逝去,識見公的生機與活力。精神煥發,靈性內藏,意表公的人生之根本。像山岡,如河流,永遠地昭示著公的本真。蔭佑當代,體恤後昆,是公獨具特有的奉祀貢獻。桂花馨,蘭花香,承載著公的功德與品格。唉,願你在天堂快樂地行走在天路上,後代瞻仰先祖,永遠想念著您這個人啊!
楊覲光,金都招遠的赤子,齊魯大地的驕傲。由於他卒於明末,清王朝對明臣的立傳限制頗多,加之其任職的陪都南京的檔案又移至台灣,因此有關楊覲光生平的史記過簡,一時難以詳盡。今史海覓珍,閱覽史志家譜,查訪軼聞雜記,始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特撰文志念,聊補歷史的缺憾。並題句如下:風卷白雲飛,春去秋來日月恆;山懷先賢秀,松青柏翠蘭桂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