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裕深

楊裕深(1800~1859年),原名遇升,字曉東,號息國。道光二年(1822年)中舉人,道光五年成進士。

基本介紹

  • 本名:楊裕深
  • 字號:曉東
  • 所處時代:清嘉慶
  • 出生時間:1800
  • 去世時間:1859
人物簡介,個人經歷,

人物簡介

楊裕深(1800~1859年),原名遇升,字曉東,號息國。清嘉慶五年五月初六生於平越團楊梘頭寨,從小奮發好學。道光二年(1822年)中舉人,道光五年成進士,即以知縣分發浙江,歷任縉雲、天台、平湖、嘉興、歸安、錢塘等縣知縣;遷海寧知州、乍浦同知、寧波知府、寧紹台兵備道;鹹豐五年(1855年)擢兩浙鹽運使、兼署臬司印務。

個人經歷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任嘉興知縣時,鴉片戰爭戰火延至浙江。英軍從海路入侵定海、寧波等地。清軍節節敗退,潰軍湧入嘉興,橫索強搶。商人罷市,居民閉戶。裕深用庫銀收購潰軍器械,溫言撫慰,勸其返鄉。大部潰軍日漸離去,少數好閒之徒仍逗留嘉興進行搶劫。裕深令市民,廣布巷柵,家自為守,有竄入橫行者,格殺勿論。潰軍無法逞凶,方陸續散去,嘉興秩序始得安寧。不久,楊威將軍皇侄奕經率兵增援浙江。清軍到嘉興後,不事抗敵,四處生非,連楊裕深坐騎也被軍士強騎而去。裕深不畏權勢,親赴北校場奕經駐地,憤然指責清軍種種不法行為,要求嚴究。奕經無辭以辯,表示要嚴加管束,並給裕深兩根赤棒,植於縣衙門前,倘有軍士違法,授權處置。此後,清軍滋事有所收斂。時人稱裕深為“強項令"。
裕深承辦津滬局浙江漕運時,運糧船隻多被徵用抗英。裕深多方收尋,僅得少數船隻,難以承擔糧運任務。時英艦已踞上海,裕深決定改由江蘇太滄縣瀏河口出海。但瀏河水淺,糧船不易通過。即籌資疏浚瀏河,糧船得以暢行。
鹹豐初年,私鹽充斥浙江市場。裕深組織緝私隊查禁私鹽,降低鹽價,民眾既得利,府庫亦增加收入。鹹豐五年,清軍雲集浙江,兵餉無供,飢噪反戈,殃及民眾。裕深建議減糶各府縣常平倉、截留漕米19萬石,變價作軍餉,各軍始貼安然。
天台縣清國寺執事僧人,結交權貴,將廟田廟土租給農民耕種,不管旱災減產,一律按常產定額交租。一老農因病未能如期交租,凶僧將其打死,埋於廟後深山。死者親屬多次申訴,無人敢於受理。裕深任天台知縣後,翻閱舊案,查得實情,將凶僧依法處斬,縣人稱快。裕深在浙為政30年,雖處膏腴,不以自潤。鹹豐帝手書《清白家風》匾相贈。身故之日,家無餘資,葬於杭州,誥封“中議大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