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1949年10月,屬寶安縣布吉鄉;1958年10月,屬紅旗公社;1959年,屬布吉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華區布吉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布吉公社;1983年7月,屬布吉區;1986年10月,屬布吉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布吉鎮;2004年,屬布吉街道;2006年,屬坂田街道楊美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劉姓。2015年末,戶籍人口360人,其中男性154人,女性206人;80歲以上20人,最年長者95歲(女);實際在村人口300人;海外留學2人。非戶籍外來人口50735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51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30人,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花生、番薯等,另種植果樹和蔬菜。改革開放後,該村建起了工廠,招商引資規模不斷擴大。1994年,坂雪崗高新技術工業園區組建,楊美村所在的坂田行政村被納入;2004年9月,深圳市楊美股份合作公司成立;2007年7月,楊美旺塘被坂田街道列為老住宅區引進物業管理工作試點。現村集體經濟以工業物業經營、廠房出租和管理為主。個人以房屋租賃為主,部分村民自主創業,部分通過各種途徑就業。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房屋出租、工資性收入、村集體經濟分紅等。特色友產品有沙梨、柿子等。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米通、油角,清明節的茶果、艾板,農曆六月初六或小孩滿月時招待客人的手指糍等。布龍公路、坂雪崗大道、楊美路和深圳捷運5號線(環中線)經過該村。1973年通電、通電話,1992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通自來水,2000年通網際網路。該村有2所學校、4所幼稚園。2015年,宏揚學校有9個年級、43個班,在校學生2322人、教職工106人;新城國小,6個年級、49個班,在校學生2327人、教職工173人;雛鷹幼稚園,在園幼兒300人、教職工30人;上品雅園幼稚園,在園幼兒330人、教職工33人;金色半山幼稚園,在園幼兒270人、教職工27人;金洲佳麗園幼稚園,在園幼兒210人、教職工21人。村內還有健身路徑、社區服務中心和藏書1.5萬冊的圖書館等。
村中存有《劉氏族譜》,由劉志祥編修,內收錄有“劉氏廣傳公家訓”。有《創建安全文明小區楊美村居民公約》。
傳統民居為客家圍屋,現存5座。代表性民居楊美碉樓院,始建於民國時期,占地面積189平方米。碉樓正面朝南偏西45度,由一碉樓一拖屋組成,高5層,平面呈方形,為天台山牆方桶式碉樓,頂飾紅帶,山牆處成波浪形,頂層四面居中設銃斗,開射擊孔,四面開小窗;拖屋為四開間,硬山頂,三間兩廊,高2層。該建築的木雕、磚雕保存完好,但屋脊、牆體損壞嚴重,現無人居住。楊美碉樓院現為龍崗區不可移動文物。
每年清明節,該村劉姓男丁祭祖,同宗香港同胞、海外華人華僑也回鄉參與,供品有豬頭、魚、雞、茶、酒、米果等。祭祖結束後,要聚會吃大盆菜。大盆菜的原料豐富而且很講究。在春節、中秋節等節日或族人聚會時,也要吃大盆菜。
舞麒麟是楊美村傳統習俗,傳承人為劉揚生。楊美村的舞麒麒歷史悠久。過去,為增添節假日的喜慶氣氛,村民們自發組織起來表演,不僅能強身健體,還增進團結和友誼。在戰爭年代,游擊隊還利用麒麟隊做掩護,深入虎穴,襲擊敵人。抗日戰爭時期,香港淪陷,1942年初開展“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時,該村是重要接待點之一。1942年1月,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秘密安排文化名人徐伯昕等入駐該村,隨後分批轉移。
代表性人物:劉六秀(1925—?),曾任坂田鄉副鄉長,負責籌備成立原觀瀾區第一個初級合作社。
劉正九(?一1945),又名劉進苟,烈士,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第五大隊戰士。1945年在黃田固戍戰鬥中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