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紹良

楊紹良

湖南省宜章縣人,1919年2月3日出生於宜章縣城南五都嶺一個革命家庭。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5軍軍長,湖南省軍區副司令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紹良
  • 出生地:湖南省宜章縣
  • 出生日期:1919年2月3日(農曆正月初三)
  • 逝世日期:1983年12月24日
  • 職業: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5軍軍長
人物生平,參軍入伍,

人物生平

楊紹良(1919-1983),湖南省軍區副司令員。
自幼受革命薰陶。其父楊子達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宜章縣農民運動的重要領導成員,1927年冬是中共宜章縣委委員和縣農民協會委員長,策應朱德、陳毅發動湘南暴動

參軍入伍

1928年隨父與湘南暴動組建的紅軍上井岡山,編入兒童團,任隊長。其父親楊子達編在紅五軍任井岡山留守處主任。後隨紅五軍下井岡山轉戰贛南。一場激烈的戰鬥後所在紅軍隊伍被打散了,與父親失去了聯繫(楊子達後於福建作戰犧牲),1930年隨二伯父、叔父楊子通扮作挑貨商販輾轉回到了粵北樂昌。叔父楊子通在樂昌被敵人抓到後遇害。楊紹良隨二伯父逃回了祖籍地樂昌縣梅花鄉大坪楊家隱藏起來,以燒炭為生,曾經以賣炭為掩護到過樂昌,為地下黨的同志送信。中共湘南特委機關轉移到了梅花鄉一帶,湘南特委領導的湘南遊擊隊在李林的領導下在樂昌、宜章一些地方很活躍,1935年夏楊紹良參加了紅軍湘南遊擊隊,跟著司令李林作警衛員。193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先後任游擊大隊長、新四軍排長、連長、營長、團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在華東野戰軍任團參謀長、副團長、團長。
他由一個剛烈勇悍的湖湘子弟,成長為人民軍隊的一名優秀指揮員,形成了”勇猛、機敏、善斷”的作戰風格。1941年皖南事變後,敵偽大肆“清鄉”,形勢極為險惡。當時他任新四軍六師五十四團一營營長,率部掩護上級機關,邊打邊撤,拔據點,破合圍,躍封鎖線,自衛還擊殲頑軍。10月15日激戰丹北蔭沙鎮,殲敵一個營,為主力轉移開闢了通道,受到譚震林師長的嘉獎。1947年11月,任華東野戰軍第四縱隊十二師三十六團團長。在平漢路戰役、豫東戰役後,又率部參加淮海戰役,歷經戰鬥30餘次,殲敵8000餘人,俘敵6000餘人。1949年春率部參加渡江作戰,擔負先鋒突擊任務,創造“半帆待渡”方法,飛渡寬約4000米的長江天險,活捉守敵,擊潰援敵,搶占灘頭陣地,確保了主力渡江,受到軍首長表揚。
楊紹良楊紹良
1949年11月,任第二十三軍參謀處長。1951年1月入南京軍事學院學習。1952年7月,任南京總高級步兵學校戰術教授會副主任,是解放軍正規化培訓的首批高級軍事教員。1959年4月,任廣州軍區第一二二師師長。認真貫徹中央軍委“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厲兵秣馬,嚴陣以待,隨時準備抗擊蔣介石集團的武裝竄犯。1962年秋,率部進駐汕頭西郊牛田洋,圍海造田,創造了“當年圍墾,當年播種,當年豐收”的業績,受到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的表揚,被譽為新的“南泥灣”。1964年9月,任海南軍區副司令員,按照中央軍委的部署,積極開展大比武活動,推動部隊掀起大練兵熱潮,加強了部隊的政治和軍事建設。1968年11月,任第五十五軍副軍長,奉命駐防粵東。1969年夏,汕頭地區遭遇罕見的特大海嘯襲擊,損失慘重,他指揮部隊抗災搶險,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又組織兵力重建牛田洋,很快恢復了生產,第二年又獲得稻穀大豐收。
1975年12月起,任湖南省軍區副司令員、顧問。1980年離休。1983年12月24日病逝,終年64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