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祖彤

楊祖彤,祖籍安徽壽縣,1915年生於揚州,回族。祖父是清末抗法民族英雄、福建水師提督楊岐珍。出生第二天就過繼給沒有孩子的五叔家,被視為掌上明珠,又女扮男裝,當男孩子般撫養。她從小就喜歡與男孩子們玩耍,漸漸養成了大膽、潑辣、粗獷的性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祖彤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15年
簡介,介紹,

簡介

楊祖彤15歲時學完《四書》,初步打下了國學基礎。17歲時考取私立揚州中學高中部,因不滿一位校領導抽鴉片遭報復而被開除,後轉入鎮江師範讀書。1935年“一二·九”運動發生後,楊祖彤與同學準備組織學生罷課,要求抗日,遭當局逮捕,後經家人保釋。鎮江師範畢業後回到揚州,被分派到仙女廟國小任地理教師。

介紹

抗日戰爭爆發後,楊祖彤參加上海社會科學講問所學習,改名楊玖。1938年11月,任嘉定淞滬人民抗日自衛隊政治指導員,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常熟縣教委主任,蘇常太地區教委主任,江南行政委員會文教處長。
1941年10月,楊祖彤奉命潛回揚州,領導地下黨工作。以縣民眾教育館編寫職務作掩護,辦讀書會,宣傳抗日。1942年秋,楊祖彤秘密去了江都解放區,改名李文瑾,任江都縣政府秘書兼黨團書記,領導江都“冬學”運動。1943年春至1944年春,被派往郭(村)東、高郵開闢新區,因成績顯著,後被調任邵伯區區長。1946年8月,新四軍在邵伯打響了蘇中“七戰七捷”的第六仗———邵伯保衛戰,楊祖彤懷孕在身,四天四夜參加戰鬥。這一戰威震天下,當時國統區上海進步雜誌《觀察》報導的題目是《國民黨將軍為共產黨女市長打敗》。同年10月,楊祖彤隨部隊北撤山東,1948年春,奉調回蘇北,先後任華中二地委巡視團團長、溱潼縣縣長。
1949年1月25日,揚州城解放以後,楊祖彤調任揚州軍事管制委員會副秘書長,同年3月任揚州市副市長兼支前總隊長,為解放軍渡江支前作準備。同年5月,楊祖彤任揚州市市長、市委常委、市府黨組書記兼市人民法院院長。當時的揚州城百孔千瘡、百廢待興,面臨著全新的課題,她和市委書記楊德和等領導團結協力開展全市工作。
面對剛解放時的一大堆困難,楊祖彤明文公布“市長接見民眾日”,親自接待來訪人員,聽取他們的意見和要求,並根據民眾生活困難,決定採取“放粥”、“放糧”、貸款組織生產自救,解決民眾的困難。
對待揚州上層各界人士,楊祖彤總是以誠相待,尊重有加。1949年12月,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選出3名民主人士擔任副市長,楊祖彤要求秘書室把當時市府最好的幾間房子作為他們的辦公室。
楊祖彤在工作中,向以機智、果斷、幹練著稱。鑒於當時揚州城的交通條件和市容狀況,拆城築路是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楊祖彤親自掛帥,採取“以工代賑”的方針,動員各方面力量,僅用了4個月時間,就拆除了周長8705米,體積達30萬立方米的古城牆。接著又著手拓寬市內十字幹道(南北線磚街、轅門橋、運司街,東西線甘泉街、多子街、左衛街),終於在1951年10月1日國慶節,建成的新馬路舉行通車典禮。
楊祖彤還十分關心為工人謀福利,在市區廣儲門、石塔寺建立了兩處工人新村;成立工人門診室,解決就醫難問題,興辦工人業餘學校,建立工人文化宮和工人俱樂部,豐富工人業餘文化生活。
楊祖彤從1949年5月到1952年10月,在揚州市市長任上,為古城改造與建設作出了貢獻,給揚州人民留下深刻印象。1952年,北京亞太和平會議代表訪問揚州,一名印度代表回國後在其《新中國》一書中,以一章篇幅介紹了“揚州女市長楊祖彤”。
1952年10月,楊祖彤奉調新建的省轄新海連市(今連雲港市)任市長。後調省里工作,先後任省物資局局長、省委婦委書記、省婦聯主席、省水產、商業、衛生廳副廳長、省老幹部局顧問等職,並當選為當省政協四屆委員、省五屆人大常務委員。1956年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林彪、“四人幫”迫害,但她始終對極“左”路線恨之入骨,堅決與之鬥爭。在生命的最後幾年,以驚人的毅力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與疾病作頑強鬥爭,同時,衷心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以一個老共產黨員的形象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1985年1月21日在南京逝世,終年70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