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文(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縣考武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楊瑞文(1870~1933),字少彭,今鹽城市上岡鎮草堰口社區人,出生於磨坊工人家庭。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縣考獲中武生。少時愛習武,26歲考中武秀才,以庠生入伍。後與新興、廟灣等鹽場的鹽梟結夥販鹽,繼為青幫“大”字輩,開山收徒,廣羅黨羽。還拜洪幫徐寶山為師,先後任“虎”字營和南洋新勝水師營管帶、標統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瑞文
  • 出生地:鹽城市上岡鎮
  • 年號:光緒(1870~1933)
  • 所處朝代:清朝
生平事跡,

生平事跡

後與活動在新興、廟灣兩場的鹽梟結夥拉幫,販運私鹽。楊瑞文加入青幫後,為“大”字輩(與馬玉仁的師傅劉海峰同輩),後又拜長江走私巨魁洪幫領袖徐寶山為師(後來馬玉仁也拜在徐寶山門下),開山收徒,廣羅黨羽,成為里下河一帶鹽梟團伙首領中之佼佼者。其後徐接受兩江總督劉坤一的招撫,負責兩淮緝私,楊瑞文在徐的關護下,先後任南洋水師續備新勝營管帶、幫統。宣統年間,楊瑞文庇新勝營進駐淮屬州縣。武昌起義爆發後,駐清江浦新軍十三協索餉譁變,叛兵東下搶掠建陽、湖垛。駐上岡緝私定字營耿華堂部趁亂進至新興鎮,陰謀進占鹽城,境內風聲鶴唳,一夕數驚。楊瑞文應鹽城知縣周光熊及地方紳商領袖之請,協同鹽城營守備共謀御城之計。部署既定,楊瑞文率部分兵勇前往耿營駐地,隻身一人一槍登上耿華堂兵船,喻以大義,勸其不要騷擾地方。耿知鹽城有備,當即率部退還上岡。不久,鹽城宣告光復,揚州軍政分府委派楊瑞文為鹽城軍政支部長,時任江蘇陸軍第二軍軍長的徐寶山又委任其為該軍第二十三混成旅少將旅長兼徐淮海游緝統領,旅部駐鹽城永寧寺。民國3年(1914)徐寶山遇刺身亡,第二軍縮編為第四師,楊瑞文之混成旅被編為長江巡閱使張勛統帶的定武軍第八路軍,楊任第八路軍中將纏住,駐防海州,後調查壽州(今合肥)。張勛任安徽督軍後,陰謀推動清室復辟,楊瑞文勸其萬不可逆潮流而動。民國13年,皖省局勢變化,楊受排擠,解甲歸里,從事商業活動。其雖是赳赳武夫,但能關心地方公益。在其任混成旅旅長期間,應地方人士之公請,挑疏大團口下遊河床,舉凡賑災、興辦學校、募集慈善基金等,皆能解囊捐贈,素為地方所稱道。縣境沿岡以西地處里下河腹地,澇災迭發,楊瑞文寓居上海期間,與同鄉組建導淮促進會,敦促當局導淮。楊一生中最大的污點是討袁之役時,誘捕同鄉人江北討袁軍總司令劉天恨。
辛亥革命爆發,駐清江浦新軍江北提標十三協驚變索餉,掠至建陽、湖垛,駐上閃的緝私定字營耿華堂部亦趁機擾亂新興場,欲劫鹽城。此時,楊應鹽城知縣周光熊及地方紳商之請,協同鹽城守備馬立朝勸耿華堂退回上岡。鹽城光復,楊為鹽城縣衛安隊管帶,後由揚州軍政分府委為鹽城游擊兼軍政支部長,繼任陸軍二十三旅旅長、混成旅旅長、徐淮游擊統領、武定軍第八路軍統領、新安武軍第七路軍統領等職,晉授陸軍中將。
民國3年(1914)7月,楊以同鄉身份,誘捕江北討袁軍總司令劉天恨送張勛處殺害,鑄成大錯。是年解甲後,從商寓居上海,與鹽城、阜寧、淮安、漣水人士組建導淮促進會,並募集慈善資金,疏浚大團口下游工程。民國23年,病故於原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