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理合,男,江西省廣豐縣桐家板人,中國“麻風病防治”第一人,獻身中國麻風病康復事業五十年。在他將近70歲高齡時,成立了康復者自治的“漢達”康福協會,讓一個長期被社會和親友歧視、拋棄的群體走出深山。2011年8月2日19時10分,85歲的楊理合因病去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理合
- 出生地:江西省廣豐縣桐家板
- 出生日期:1928年8月13日
- 性別:男
簡介,生平經歷,
簡介
楊理合,男,1928年8月13日出生在江西省廣豐縣桐家板,中國“麻風病防治”第一人,獻身中國麻風病康復事業五十年。在他將近70歲高齡時,成立了康復者自治的“漢達”康福協會,讓一個長期被社會和親友歧視、拋棄的群體走出深山密林,重見天日。在他的影響下,一批年輕人義無反顧地走上幫助麻風病人重歸社會的道路。2011年8月2日19時10分,85歲的楊理合因病去世。
生平經歷
1928年8月13日,楊理合出生在江西省廣豐縣桐家板一個貧苦的家庭。戰爭年代為逃避戰亂,楊理合隨著父母到過湖南、湖北、貴州、雲南、廣西等地,童年這段幾乎浪跡半箇中國的經歷磨練了他的意志。
1948年8月,浙江大學附中畢業的楊理合考進了上海復旦大學生物系,從此,他進入了知識的海洋,像一個待哺的孩子那樣,拚命地吮吸著知識的營養。但是,他並沒有放棄追求醫生的夢想。一年後,實現夢想的機會終於來臨!
1949年8月,解放區招收醫學生,他積極報考,跨進了大連醫學院的校門。一天,課室來了一個三十歲左右的男子,滿身紅斑、潰瘍和水皰結節,這就是他接觸的第一個麻風病人。老師的話至今在耳邊迴響:“這種病沒有特效藥,病人必須隔離”。
1954年,楊理合醫生從大連醫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央皮膚病性病研究所,從事性病的防治工作,那時,年輕的楊理合結識了著名的馬海德醫生,馬海德醫生的言傳身教,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他。
1958年3月到5月,楊理合醫生在上海參加了由阿根廷麻風專家斯庫曼教授在中國辦的麻風病講習班,之後,他接受馬海德醫生的指派帶領醫療小組,走進了貴州省的一個麻風村。從此,楊理合與麻風結下了不解之緣,成為馬海德醫生最忠實的追隨者之一。
1960年,為推動全國的麻風防治工作,楊理合醫生被派往潮安縣開展麻風病的調查工作,並將發現的1700多名麻風病患者集中進行治療。此後,他受命奔赴於全國各地,了解麻風防治進展、指導麻風防治工作、培訓麻風防治醫師。
1985年,國家衛生部在廣東省建立了“中國麻風病防治研究中心”,他受命調到該中心工作。
1994年,從在巴西召開的國際理想協會成立大會返回後,楊教授深入到廣東各地的麻風康復村將自己的想法及巴西的會議精神與康復者進行了分享,出乎他意料的是康復者紛紛表示支持,情緒非常高漲。
1996年在成立漢達成立之際,楊理合正式提出了四個康復——社會康復、心理康復、生理康復和經濟康復作為漢達的服務內容。
1996年,在國際理想協會和聞路得女士等人的幫助下,楊理合籌得部分項目資金,憑著一腔熱血和改變康復者精神面貌和生活狀況的決心在清遠楊坑醫院、廣東省泗安醫院開展養雞、養魚及種植芒果等。此後,又陸續開展了助學項目、流動眼科、潰瘍護理項目、假肢製作安裝項目、康復者一日游、義工訪村活動、社工住村項目等等。
1999年,他主動提出退位,選用年輕人擔任秘書長。儘管理事們希望他再任一屆,但是,他的堅持使大家接受了他的意見。主動退位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需要胸懷和膽識。
2003年11月,楊理合獲得了由日本財團頒發的“社會貢獻獎”,這個獎表彰了楊理合幾十年為消滅麻風病,退休後繼續為麻風康復者回歸社會和健康所做出的努力,是25位獲獎者中唯一的華人。
2005年1月,楊理合被診斷為主動脈弓血管瘤,由於病變位置繫著生命,接診的醫院不敢輕易做手術。
2011年8月2日19時10分,85歲的楊理合因病去世,留下了一群為麻風病康復者默默工作的年輕人,繼續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