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漢達康福協會

廣東省漢達康福協會協會(簡稱漢達)成立於廣東省漢達康福協會,是在省民政廳註冊、由省衛生廳主管的具有法人資格的非政府、非宗教非營利性社團組織,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專門服務麻風康復者和患者的具有麻風防治專業背景的本土民間組織。該機構目前在“中國民間公益透明指數榜單”位列第3名,該機構是USDO自律吧的成員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省漢達康福協會
  • 成立時間:1996年
  • 簡稱:漢達
  • 所屬地:廣州
簡介,發展歷程,楊理合教授-漢達的播種者,宗旨/使命,願景,主要服務內容,社會心理康復項目,生理康復項目,社區發展項目,經濟康復項目,醫療互助項目,助學項目,漢達榮獲的肯定和認可,麻風可防可治不可怕,

簡介

當25萬多麻風病人在疾病被治癒後,歧視、貧窮和殘疾仍然嚴重影響他們的生活和工作時,1996年8月,一個非營利性的民間組織應運而生!
廣東省漢達康福協會
漢達倡導“助人自助”的理念,通過綜合康復項目提高康復者參與社會活動的積極性,增強康福者的自我認同感。漢達是麻風康復者自治的組織,以會員代表大會作為最高權力機構,選舉產生漢達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充分體現漢達既是康復者的利益代表,也是他們主張權力的代言人。

發展歷程

20世紀80年代,隨著麻風病特效藥物的問世及有效治療方案的運用,被迫隔離治療的麻風病人終於治癒了。然而由於社會對麻風病根深蒂固的誤解及偏見,人們仍然“談麻色變”。他們雖然治癒了,卻有家不能回;雖然歸家了,卻遭受著各種不公正的待遇,甚至是來自家人歧視和凌辱。

楊理合教授-漢達的播種者

1928年8月13日,楊理合出生在江西省廣豐縣桐家板一個貧苦的家庭。戰爭年代為逃避戰亂,楊理合隨著父母到過湖南、湖北、貴州、雲南、廣西等地,童年這段幾乎浪跡半箇中國的經歷磨練了他的意志。
1985年,國家衛生部在廣東省建立了“中國麻風病防治研究中心”,他受命調到該中心工作。在中心,他結識了來自美國的麻風病理學專家施欽仁教授及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小女兒安薇女士。安薇和他,一個是社會工作者,一個是麻風防治工作者,一個正在尋求如何促進麻風康復者的尊嚴和平等問題,一個正在尋求如何幫助麻風康復者解決在疾病治癒後所面臨的偏見、歧視等社會問題。共同的追求使他們頻繁地進行了近2年的交流,一個理想終於誕生——成立一個麻風康復者自己的組織,讓他們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他們要將“一個人的夢想變成大家的夢想”!
1993從中國麻風防治研究中心退休,開始了新的旅程---麻風康復事業。
1994年,從在巴西召開的國際理想協會成立大會返回後,楊教授深入到廣東各地的麻風康復村將自己的想法及巴西的會議精神與康復者進行了分享,出乎他意料的是康復者紛紛表示支持,情緒非常高漲。康復者的積極反應堅定了楊教授籌辦康復者組織的決心。於是,本來已經退休了的他開始遊說於政府部門,其他相關部門和各康復村之間,各種諷刺、議論開始興起,他只是報以一笑。
在夫人張月玲的支持下,他將自己的客廳和陽台騰出作為辦公室,自己的退休工資作為辦公經費,電話機公私合用,開始了長達2年的籌備工作。當時的衛生廳防疫處的池銀慶處長非常敬重楊理合醫生,在衛生廳的支持下,1996年8月19日,一個康復者自治的組織國際理想協會中國分會終於成立,取名為“漢達”(HANDA),以紀念發現麻風桿菌的挪威醫生G·阿莫爾·漢森,以及終生幫助夏威夷麻風病人的比利時神父達米安。
1996年,在國際理想協會和聞路得女士等人的幫助下,楊理合籌得部分項目資金,憑著一腔熱血和改變康復者精神面貌和生活狀況的決心在清遠楊坑醫院、廣東省泗安醫院開展養雞、養魚及種植芒果等。此後,又陸續開展了助學項目、流動眼科、潰瘍護理項目、假肢製作安裝項目、康復者一日游、義工訪村活動、社工住村項目等等。看到漢達一步步成長,楊理合有一種成功的喜悅,他特別滿意漢達所堅持的理念:“助人自助”就是倡導給麻風康復者魚竿,鼓勵引導他們釣魚,而不是直接給他們魚吃,以避免產生依賴的一種工作方式。
1999年,他主動提出退位,選用年輕人擔任秘書長。儘管理事們希望他再任一屆,但是,他的堅持使大家接受了他的意見。主動退位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需要胸懷和膽識。
2003年11月,楊理合獲得了由日本財團頒發的“社會貢獻獎”,這個獎表彰了楊理合幾十年為消滅麻風病,退休後繼續為麻風康復者回歸社會和健康所做出的努力,是25位獲獎者中唯一的華人。

宗旨/使命

通過動員社會資源,全面開展社會、心理、生理經濟康復活動,提高康復者的生命質量和生活質量,消除麻風歧視,共創和諧社會。

願景

一個平等、沒有麻風歧視的世界!

主要服務內容

社會心理康復項目

目標:提高康復者自信心,提高社會對麻風病的科學認知,促進康復者與社會的溝通,減輕並竭力消除麻風歧視,共創和諧社會。
廣東省漢達康福協會
行動:
1、動員社會資源,呼籲社會正確認識並關注麻風康復者群體;
2、在城市社區、康復村周邊以及高校社區組織“消除麻風歧視”社會宣傳活動;
3、鼓勵並組織康復者進入社會參與社會活動;
4、組織院村活動,推動康復者間的互助交流;
5、推動康復者之間的互助及康復村和諧社區建設;
6、通過出版物,網路搭建溝通平台。

生理康復項目

目標:通過“防殘、治殘、矯殘”,提高康復者的生活和生命質量。該項目主要包括視力保護項目和綜合性足部護理項目。
廣東省漢達康福協會
行動:
1、採取措施防止殘疾的發生和發展;
2、進村為康復者提供潰瘍護理、眼疾治療;
3、為康復者製作、安裝、維修假肢;
4、進村發放防護鞋、護理物品、矯形器具、提供眼部防護工具、治療藥物等;
5、提供健康知識教育、腳部、眼部自我護理培訓。

社區發展項目

目標:遵循參與式發展理念,動員及鼓勵康復者的積極參與,推動康復者自主管理的提升,共同努力改善居住環境和經濟狀況,促進村民健康和康復村和諧發展。
廣東省漢達康福協會
行動:
1、開展重建家園、維修住屋、修建廁所、安裝水電、鋪設道路等活動;
2、提高村民的管理、發展技能;
3、推動村民建立互助和自助管理小組並開展相應的村內建設和經濟發展活動;
4、運用專業社工手法,開展以人為本的服務,關注個體的特殊需求;
5、開展情緒輔導、危機介入、個人發展等個案服務;
6、開展社區為本服務,調動一切資源協助康復者參與社區發展。

經濟康復項目

目標:鼓勵麻風康復者發揮自己的智慧,通過自己的勞動開展經濟活動,改善生活條件,提高社會經濟地位。
行動:
1、為有能力的康復者提供啟動資金和發展機會;
2、為部分有勞動能力的康復者提供勞動技能培訓;
3、以無償形式扶持貧困的康復者;
4、鼓勵康復者以有效循環使用貸款的形式進行互助。

醫療互助項目

目標:減輕康復村老人們因疾病或意外事故住院所產生的醫療開支負擔,為康復者的身體康復提供幫助。
廣東省漢達康福協會
行動:
1、鼓勵康復者充分發揮互愛精神,推動康復者之間的互助;
2、關注康復者的身體健康,推動社會資源的參與;
3、為康復者醫療費用負擔的減輕提供實際的支持及幫助。

助學項目

目標:幫助家庭困難的麻風康復者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幫助他們增強融入社會的綜合能力,從而提高康復者的整體社會地位。
廣東省漢達康福協會
行動:
1、為康復者及其子女提供讀書或職業培訓支持;
2、為受助學生提供助學金;
3、注重被資助者的全面成長;
4、動員社會志願資源參與被資助者之間建立互助和支持網路。

漢達榮獲的肯定和認可

漢達自1996年成立以來一直專心致力於麻風康復者的康復工作,服務項目經過多年的發展,已覆蓋康復者經濟、社會、心理、助學、基礎建設、醫療互助、生理康復等多個方面,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逐漸得到越來越來的社會公眾理解和支持,並逐步獲得了公眾和本地媒體、基金會的支持和認可
2010年漢達榮獲李連杰壹基金的典範工程獎
2010年獲得首屆‘責任中國’公益盛典頒發的“公益行動獎”。該獎項是由南方都市報和共青團廣州市委員會主辦,廣東省慈善總會·南都愛心點對點公益基金和時代地產慈善基金會聯合主辦。
2009年成為廣東省社會工作協會理事會成員機構之一。
2012年漢達榮獲壹基金透明典範,全國僅兩家獲得。
漢達是唯一一家連續活動壹基金的典範工程獎和透明典範的公益組織。

麻風可防可治不可怕

麻風病,是一種由麻風桿菌引起的疾病。它會傷害人體皮膚和周圍神經,包括手、足、眼睛等。麻風病最初的症狀通常是皮膚局部出現黃斑,並且伴有麻木。
事實上,麻風病是一種傳染性極低的傳染病,通常被稱作最不易感染的傳染病,需要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這三個要素才有可能被傳染,而99%的人對麻風桿菌具有自然免疫力,不管如何接觸傳染源都不會被傳染,傳染性極小。
目前,多種藥物聯合化療(MDT)能夠在6-12個月內完全治癒麻風病。康復者不會再傳染。
過去由於缺乏有效的治療措施,患者在勞動中受傷後往往得不到及時的治療而引起各種殘疾,所以這種殘疾並非麻風桿菌直接引起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