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珽

楊珽(1601—1681),字搢珽,益都(今山東青州市)人,府學生員,主持編纂清康熙《益都縣誌》,其子楊延嗣有《青隅集》傳世。

基本介紹

  • 本名:楊珽
  • 字號:搢珽  
    恆庵
  • 所處時代:清
  • 民族族群:回族
  • 出生地:益都(今山東青州市)
  • 出生時間:1601
  • 去世時間:1681
  • 主要作品:清.康熙《益都縣誌》
  • 主要成就:主持編纂清康熙《益都縣誌》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

人物生平

楊珽
一、楊珽(1601—1681),字搢珽。明朝嘉靖南陽知府楊應奎曾孫,父振奇。從八歲開始學習,刻苦認真,成為青州府府學生員。由於為人厚重、學問淵博,世家大族爭相聘請他去教育子弟。
明朝末年,社會動亂,盜賊蜂起,他獨處荒村中,坦腹高臥,有賊用劍擊楊珽的門,盜賊的頭目就責怪說:“何驚善士!”
楊珽生於明萬曆中,又出身儒學世家,因而了解很多郡中的遺事。每當朋友聚會,他就“抵掌說先正流風,娓娓不倦”。康熙年間,參與纂修《益都縣誌》,內容多出其手,當時推為文獻所寄。
明朝滅亡之後,楊珽堅決不仕清,很有氣節,“嘗冬日著華陽巾,披鶴氅裘,其子撰杖從,端拱過市。市人愕眙指顧,珽曳履遊行自如,不為動也。”他穿著傳統的漢服,走在剃髮梳辮的長袍馬褂人群中,自然引起了人們的指指點點,但是他不為所動。
康熙二十年(1681)九月卒,年八十二。名士張貞為撰墓誌,其銘曰:“四尺墳,八十身;居今世,古之人;我篆銘章貌其真,後之來者訊貞珉。”
原修《益都縣誌》年世姓名大略
聞諸青之有志也,蓋自明洪武、天順間,已有始創者。而其藉不傳,故世無考焉。其成書也,則自嘉靖四十四年始也。惟時總其事者,則光祿卿馮公惟訥。而與其事者,則珽伯祖訓導公銘。其餘共事者蓋四十有四人,一時稱盛事矣。其續修也,自萬曆四十三年始也。惟時總其事者,則大司空鐘公羽正,其共事者蓋十有三人焉。先後繼美,斐然稱文獻矣。
邑之有志也,自萬曆戊午始也,惟時纂修者,則邑侯田公仰。而校正者,則儒學教諭朱公邦彥、訓導王公廷立、王公惟任。採集者,則贈僉事鐘公羽教、貢生王公大壯。督刻者,則縣丞程公元麟、主簿周公命新、典史張公廷憲。蓋五十餘年於茲矣。
皇清啟運,百度維新,顧茲邑乘尚稽修舉,茲奉諭旨編纂成書,以昭大一統之盛。其事巨,其責重,其期速。我邑侯陳公夙夜祇慎,加意詳核,召珽輩為之揚確前聞,參稽時憲,四閱月而有成。敬贅數言,聊以紀編年之歲月,及纂述之姓氏。至於刪正訛舛,補綴缺遺,又以俟後之博洽者。 邑人 楊珽
康熙《益都縣誌》跋
珽衰朽餘生,遁跡泉石,久不與戶外事。日者,邑侯陳公奉上檄修輯志書,兢兢廣見聞,蒐放逸。時則吾鄉薦紳茂才諸君子,分綜而協成之。又不以譾劣,俾珽從諸君子後,效一得之愚。用是惴惴,懼弗克勝任。
惟縣之有志,猶國之有史也。第國史,所以昭天下是非之公,志則紀載多而袤,刺隱取足,以備觀覽而已。善乎,龍淵先生之言曰:“寧寬勿苛,寧詳勿略。”後之睹斯編者,其亦弗忘吾賢侯暨二三君子博詢廣采之盛也哉。如謂寸壤尺土,或有禆於泰山之高,則珽豈敢。
康熙十二年歲次癸丑端月元宵 郡庠生楊珽謹跋。
二、楊珽
[明](公元一五九六年前後在世)字夷白,錢塘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約明神宗萬曆中前後在世。善為曲,著有傳奇《龍膏記》及《錦帶記》各一本,《曲錄》並傳於世。

個人作品

楊珽著有《益都縣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