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楊浦區文化館自開館以來,一直致力於公益性民眾文化服務工作,文化藝術培訓、設施設備使用和公共設施開放等文化服務都是實行免費或低成本收費。免費開放場地包括群星劇場、多功能報告廳、會務活動區、蔚然展廳、電子閱覽室、藝術沙龍、舞蹈排練廳、非物質文化展廳、文化藝術培訓教室等;免費服務項目有外來建設者子女文化藝術培訓、網路知識培訓。低成本收費項目包括演出服裝出借、流動舞台等演出設備出借、群星劇場場地出借、文化藝術培訓等。
楊浦區文化館現有人員31名,其中黨員8名;設兩部一室一中心,即藝術指導部、創作調研部、辦公室和藝術培訓中心;建築面積11350平方米,公益面積9118.02平方米。
楊浦區文化館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文化館建設和發展的新途徑、新方法,在實施免費開放、培育文化品牌、打造文化隊伍等方面形成了工作亮點,取得了明顯成效。
立足文化親民,深入基層輔導
楊浦區文化館恪守“便民惠民、服務社區”的辦館宗旨,堅持免費開放,深入基層輔導,創新服務內容,最佳化服務品質,讓楊浦市民充分享受公共文化服務。
根據社區民眾不同的文化需求,楊浦區文化館設定戲曲、舞蹈、書畫展覽等不同的活動區域,提供較為完備的活動設施設備,為社區居民常年免費開放文化活動陣地,安排值班人員隨時提供服務,並成立了合唱、舞蹈團隊。目前,文化館基本做到了戲劇沙龍天天有活動,群星劇場月月有演出,蔚然展廳、非物質文化陳列廳月月有展覽。
楊浦區文化館積極發揮指導輻射作用,開展對12個社區文化中心的業務指導,通過走訪調研、制定標準、召開例會、績效評估、評優表彰,建立公共文化設施服務狀況巡訪及情況反饋通報制度等,促進社區文化中心的規範化建設。同時,拓展服務半徑,提供上門服務,根據社區及社會各部門、各單位的不同需求,設立基層文化示範點15個,組織專業幹部定期、定點、定任務、定工作量地下社區、企業、校園、機關單位進行藝術輔導,平均每周9人下基層,每周每人開展輔導8小時。
積極關注弱勢群體是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共享文化發展成果的重要環節。楊浦區文化館積極為外來建設者子女開展免費的藝術培訓和計算機技能培訓,設定了電子琴、兒童畫、合唱、書法、素描等多種教學科目,每年免費培訓外來建設者子女400人次。同時,還積極開展中老年藝術培訓,每年設定教學科目30餘項,每年參加培訓的人數約4萬人次,深受外來建設者和社區居民的好評。
楊浦區文化館與區婦聯合作,設立楊浦區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專門為婦女兒童這兩個特殊群體提供文化教育服務,開展“楊浦開心家園”的法律援助、心理諮詢、婦女兒童專項調解活動,舉辦優生優育、胎教、寶寶人生第一堂課等系列公益講座,組織處級女退休幹部“馨苑沙龍”活動和手工編織、模特表演等公益培訓。
開展群文活動,營造和諧氛圍
近年來,楊浦區文化館以迎辦世博,慶祝建國60周年、建黨90周年為契機,開展了許多有品質、有影響的群文活動,通過培育具有區域文化特徵的群文品牌,弘揚時代主旋律,營造和諧共融的文化氛圍。
楊浦區是書畫人才濟濟的大區,匯聚了許多知名的書畫家和書畫愛好者。由楊浦發起的“楊浦、虹口、浦東、松江、南匯五區(現改為四區一縣)元宵書畫筆會”從1990年開始已經連續舉辦了二十一年,筆會包括現場創作、理論研討、展覽展示等書畫交流活動,20多年來,參與元宵書畫筆會的書畫家達4000餘人次,現場創作書畫藝術作品600餘幅,各區累計收藏書畫作品達800餘幅,客群人數近10萬。
2006年10月,楊浦區又發起並在創智天地成功舉辦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首屆上海市民藝術大展,由楊浦區文化館協辦的大展歷時五年,歷經三屆,已經成為全市較有影響的民眾文化品牌。在三屆大展活動中,累計組織全市業餘書畫攝影愛好者的參賽作品約6000餘件,經過評選後展出作品1650件,其中獲獎作品250餘件。每屆大展展出時間為45天,吸引了全市大量書畫攝影愛好者前來參觀,參與人數達25000人次。
由楊浦區文化館承辦的“書法家社區送春聯活動”也已經有8年歷史。自2008年升格以來,活動在商務區、學校、醫院、高校、敬老院、社區文化中心等不同場地舉辦,為部隊官兵、醫務人員、外來建設者、勞動模範、五好家庭、世博志願者、見義勇為英雄人物等不同人群現場創作、贈送春聯作品1000餘幅,參與活動人員達5000餘人,豐富了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慶文化。該活動已被列入上海市“市民大課堂”系列活動。
整合文化資源,創新服務方式
楊浦區文化館充分挖掘楊浦歷史文脈,積極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自2006年5月區非遺分中心成立以來,在全區範圍內共調查挖掘項目線索59個,成功申報國家級項目1個,市級項目6個,區級項目16個,申報認定市級傳承人6人。區非遺分中心牢牢抓住傳承人這一非遺保護的核心載體,制定了鼓勵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承、傳播活動的具體措施,幫助提供必要的傳承場所,提供必要的經費資助,開展授徒、傳藝、交流等活動。開展“江南絲竹”代表性傳承人師徒結對活動,舉辦長江流域七省市民歌號子交流展演,做好建築微雕作品進世博園展出保障工作,為上海花樣經傳承人建立民間藝術工作室並特聘他為社區學校專職教師,邀請棕櫚葉編織、竹筆逆鋒倒書傳承人進世博園做現場展示。建築微雕傳承人闞三喜,被評選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個人。
為了探索符合區域特點的公共文化服務新途徑,從2007年3月起,楊浦區文化館成立了區文化資源配置中心,啟動了全區12個街鎮與上海文廣演藝集團所屬的9個專業院團結對共建活動。區政府每年投入180萬元,保障各街鎮與專業院團三方面的文化資源共享,即劇目資源共享、輔導員資源共享和文化講壇資源共享,開展專業文藝演出、專業指導員社區輔導、文化專題講座、結對共建成果展示等文化活動。共建活動打破了專業文藝機構與基層民眾文藝團隊之間的壁壘,促進了社區文藝團隊建設,提高了各街(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文藝團隊的藝術水平。“百姓藝苑”作為楊浦區在全市範圍內首創的文化資源配送品牌,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關注和重視,2009年初,市政府分管領導多次派專人到楊浦調研,市政府辦公廳還專門編髮了《情況專報》,向全市介紹推薦楊浦的創新舉措。此項目獲上海市民眾文化優秀活動項目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