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倫

楊永倫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湖南省直機關書畫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研究院創作委員、中國人事部書畫研修中心高級研修員、中國名人藝術研究中心特聘書畫師、北京大學李可染研究會會員、湖南教育電視台《湖湘講壇》特聘講座嘉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永倫
  • 外文名:yangyonlun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長沙
  • 出生日期:1964年12月5日
  • 職業:書法家
  • 畢業院校:湖南師範大學
楊永倫的書法人生,寒門走出的書法大師,繼承傳統,亦要創新,光環與背後的大愛精神,學書八字經,

楊永倫的書法人生

楊永倫四歲承父訓學習書法,至今已有四十多年了,經過了幾十年的苦練,由臨而立,由變到創,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終成一代大師。
三月的星城被淅淅瀝瀝的春雨籠罩著,初春的嶽麓山上和湘江水面上都瀰漫著陣陣白霧,青山綠水雲霧繚繞,恰似一幅水墨畫。楊永倫的寓所正位於這水墨畫中。傍山而建,臨水而居,恬靜的畫卷中透出濃郁的詩情與畫意。
當踏入楊永倫的寓所的時候,筆者被映入眼帘的景象所吸引住了,仿佛是走進了中國古典藝術的殿堂。實木雕成的家具更像是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以及牆上懸掛的名人墨寶,給人一種古樸而又不失典雅的美感。在這樣一種古典氛圍中,我們開始了本次訪談。

寒門走出的書法大師

與董建華合影與董建華合影
楊永倫自幼就喜愛書法,四歲開始學書法,其父親寫得一手好字,他從小就受父親的影響和家庭儒家文化的薰陶,對書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雖然那時候沒經過什麼訓練,也不懂得什麼叫書法,只一門心思想著怎樣把字寫好。楊永倫的父母都是農民,家境貧寒,不僅沒有家學淵源作依託,連供他學書畫的經濟條件也沒有。家裡沒錢買紙買筆,他就用樹枝蘸水在地上寫寫畫畫,偶爾用節儉下來的錢買來紙,他高興得如獲至寶。
與梅蘭芳之女梅葆玥合影與梅蘭芳之女梅葆玥合影
從國小到國中,楊永倫的每次作業都寫得非常工整,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學校每次出牆報、黑板報,他自然而然是“主筆”。即使是在條件非常艱苦的文革期間,他也不放過任何一個練字的機會,“當時每個學生都要寫大字報,而每張大字報都得用白紙寫出來貼在學校牆壁上,這必須就是字寫得好的學生了,寫就得幾十上百張,這樣不但練好了字也可以在同學中出出風頭。”楊永倫說。
與國畫泰斗婁師白合影與國畫泰斗婁師白合影
真正地了解書法、有意識地練字是在進入大學以後。八十年代中期,正是中國書法復甦的時候,全國上下掀起一股書法熱潮。楊永倫如魚得水,他貪婪地汲取企盼已久的書法知識,學校圖書館有關書法方面的書籍他全部詳細具體地閱讀,課餘時間除了練字還是練字。楊永倫說:“在練習書法過程中,通過臨摹詩詞、名言,不但欣賞了名家的墨寶,同時對自己的文學水平也有很大提升,並且還能激發人上進。”
與中國書協主席張海合影與中國書協主席張海合影
對書法的酷愛與痴迷,他克服了重重困難,利用節假日的時間去拜訪一些社會書法名家,藉此來提高自己的書法水平。初始,他並沒有專業的老師指導,他便臨摹名家名帖。顏真卿、王羲之、米芾……基本上所有著名的書法家的書法作品都被他臨摹過。
與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合影與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合影
向傳統學習、不間斷地臨帖,是楊永倫早期學習書法的一條重要途徑。即使在成名之後,他仍是不斷地學習,向當代書法家學習,特別是向富於創新精神的年輕一代書法家學習,使自己永葆進取的銳氣,使作品富有新意。正是由於不斷地努力和學習,使得他的書法作品逐漸被人們所接受,並且受到了專家及社會人士的一致好評。
與著名詞作家鄔大為將軍合影與著名詞作家鄔大為將軍合影
然而面對在書法藝術創作中取得了一些成就,楊永倫顯得異常冷靜的,他並沒有因為取得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他更多的是在思考著未來的探索之路。他認為,書法的學習與創作應該是多方面因素的總成,所以,他要求自己:學習,學習,再學習;堅持,堅持,再堅持。

繼承傳統,亦要創新

書法藝術博大精深,它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更表現著書法家個人的人品、情操、才智、趣味、涵養。作為卓有成就的書法家,楊永倫身上有著文人特有的儒雅謙遜和藝術家的勤奮嚴謹。楊永倫說:“書法里蘊藏著精深的學問,自己只是比不懂書法的人多懂一點,需要學習的東西恐怕這一輩子都學不完。”
唯一為大熊貓基地題字的書法家唯一為大熊貓基地題字的書法家
一個人書法自我風格的形成,一定是建立在對古代經典法書的充分理解與把握上,一定要紮根於傳統。沒有這個艱苦的過程,也就沒有下一個過程。一個把傳統拋在一邊的人,是沒有資格奢談什麼個人風格的。楊永倫先生深刻認同這一點。他說:“舊的東西是新的東西的基礎,離開了舊的東西,離開了基礎,要出現一個新的,不可能。但新的東西是一個結晶,是舊的一個結晶,所以從舊的到新的,這是個正常現象。傳統中有了不起的好東西,也有不好的東西,我們需要不斷地創造出新的傳統,這個傳統也是在往前走的,它也會吸收好多東西。新的事物都會成為我們的傳統的一部分,關鍵是經過歷史的長河,走過來之後,哪一些生命力更長,哪一些更被人們尊重,這個逐漸的明顯起來。我們要能夠能夠抓住這個時代的車輪,和時代同步前進。
與大熊貓合影與大熊貓合影
楊永倫在書法藝術上的一個重大創新便是將書法藝術推向舞台,推向市場。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正是長沙歌廳文化最繁榮的時期,各種大小歌廳遍布長沙的大街小巷。市民的日常休閒、聚會以及商務應酬都會選擇去歌廳消費,而歌廳中的表演也形式多樣,既有陽春白雪,也不乏下里巴人。在這樣一種背景下,楊永倫想到了將書法藝術與舞台表演結合起來,形成一種全新的表演形式。他的這個想法得到了當時長沙舞台表演界中的權威人士的認同,於是一時間在歌廳舞台上多出了一種全新的表演形式——書法表演。
楊永倫認為,書法表演的興起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通過舞台能夠把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書法表演能給每一個熱愛書法與收藏的老百姓一個機會,讓藝術品零距離的走入尋常百姓家;現在的書畫藝術品市場魚龍混雜,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現象屢見不鮮,現場的書法表演不僅能夠讓觀眾知悉書法作品的創作過程,也能將最真實的作品提供給觀眾。”
為四川博物館題字為四川博物館題字

光環與背後的大愛精神

為雲南大理觀音殿題字為雲南大理觀音殿題字
楊永倫作為近年來嶄露頭角的書法名家。他的成功,是一部奮鬥不息的個人檔案;他的成功,也是一部榮譽和愛心的錦圖。
從80年代至今,楊永倫多次獲得國內外嘉獎,同時也應邀參加了多次權威展覽,其作品、論文曾被多家專業報刊發表及收藏。1997年參加了文化部舉行的兩岸三地百名書法名家“百龍迎回歸書法展”,當時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及香港特首董建華的親切接見,作品展出並被特區政府收藏,同時還榮幸的受到了董建華先生的特別邀請創作。2005年6 月20日參加了文化部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書畫展”,此次展覽屬於建國以來最高級別的藝術展,胡錦濤和其他國家領導人親臨展覽現場並現場合影留戀,其展出作品被人民大會堂收藏。
楊永倫也非常熱忱於公益及慈善事業,曾多次參加湖南衛視《真心風采》欄目和湖南經視《愛心30分》的慈善拍賣,募得善款全部捐給了湖南省希望工程,還多次參加央視三套《真情無限》的愛心拍賣活動,其所得款項捐給了中國的環保事業。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期間受到多家電視台及紅十字會的邀請,參加了電視台“情系汶川名人名家現場書法獻藝活動”,其所得善款幾十萬元全部捐給了災區。十幾年以來央視二套、三套、湖南衛視湖南經視湖南人民廣播電台、《三湘都市報》、《長沙晚報》、《東方早報》等眾多媒體對其藝術成就和善舉作過詳細報導。

學書八字經

為四川省政協題字為四川省政協題字
對於學字,楊永倫說:“必須老老實實地臨帖,別無他途。要對歷代名家揣摩玩味,廣徵博採,兼收並蓄,見賢思齊,在繼承的基礎上求發展,在發展的基礎上求創造的過程。”“興趣、勤奮、悟性、路徑”是他總結出來的學書八字經。“興趣,此學書之功力也;勤奮,此學書之保障也;悟性,此學書之羽翼也;路徑,此學書之方向也。四者有機結合,相輔相成。古今大家,概莫能外。”楊永倫說。
就像那些出身寒微、靠奮鬥而成功的人一樣,楊永倫憑著自己的興趣和勤奮走上了書法的道路,也憑著自己的悟性和正確的方向選擇走在了書法舞台的閃光燈下。他比一般人付出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他也收穫了更多的東西,這其中不僅是榮譽,還有精神力量和道德力量。儘管楊永倫在書法的道路上已經跋涉了四十多年了,但他今後的書法道路還很長。以他這種毅力、理念和靈氣、精神,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楊永倫將以更加震撼人心的書法作品展現在我們面前,楊永倫的書法人生也將更加的絢爛多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