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橋廟會

楊橋廟會,常州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民俗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橋廟會
  • 類型: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淵源
楊橋廟會是一種集迎神、娛人、敬香、集市貿易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民俗活動,流傳在武進前黃楊橋古村及周邊地區已有近千年的歷史。
名聞遐邇的楊橋老街始建於宋代,興於元明,鼎盛於清末民初。明清時,大批商賈雲集於此,築園建第,至今仍有500餘間明清建築、1000多米石岸保存完好。當年,一座“介宜陽之邑,通南北之衢”的南楊橋,橋上行人熙攘,橋下舟楫相連。繁榮的商貿業、便利的交通、富庶的物質條件,使楊橋廟會應運而生。其主要形式和內容,是圍繞“城隍老爺回舅家”為事由,集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商貿交流於一體的綜合性民間活動。
楊橋廟會按程式分為出會、接會、走會、舍會等過程。
每年陰曆二月初八早上,楊橋人聚集於太平庵內舉行“開光”儀式,隨後開始“出會”活動。“出會”是楊橋廟會的重頭戲。隊伍出發前,由2人手執長鞭,敲打行走道路,負責“清道”事宜,後有一人沿途通報信息,聯絡隊伍行走情況。走在最前面的由金鼓、銅鑼開道,“肅靜”、“迴避”的行牌隊、會旗隊、彩旗隊、萬名傘隊和持有金剛鑾駕、龍頭、刀、槍、劍、戟等鐵甲隊伍,浩浩蕩蕩,威武莊嚴。
隨後是民間藝術表演隊伍,項目有:舞大刀、舞馬叉、踩高蹺、掮輪車、調獅子、舞火球、調犟牛、調龍燈、調大頭、調財神、盪湖船、串馬燈、打蓮湘、打腰鼓、挑花擔、調三十六行等,邊走邊演,精彩紛呈。最後由手持鋼叉的“護衛隊”和高擎手牌的皂隸伴隨坐著八抬大轎的城隍老爺壓陣,沿途村民鳴炮迎接,焚香祈禱。
隊伍行至城隍老爺舅家寺廟,讓“老爺”更衣後返回到太平庵,出會宣告結束,整個展示、演繹過程要四、五個小時。廟會舉辦期間,集市貿易繁榮,親朋好友聚會,無疑成了楊橋人們的一個盛大節日。
2008年,楊橋村被常州市命名為“歷史文化街區”;2013年,楊橋村被國家住建部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8年,楊橋村獲評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近年來,楊橋的保護、利用與開發被高度重視,當地努力打造楊橋古村旅遊品牌。楊橋廟會自2009年恢復以來已連續舉辦11屆,影響力不斷提升,每年廟會都能吸引常武地區及周邊城市的數萬名遊客慕名前來觀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