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森(苗族起義軍將領)

楊樹森(1844-1898),今貞豐縣者相鎮下坡鰲村人,乳名楊火,字秀清。祖籍廣東惠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樹森
  • 出生日期:1844
  • 逝世日期:1898
  • 祖籍:廣東惠州
簡介,人物生平,

簡介

楊樹森(1844-1898),今貞豐縣者相鎮下坡鰲村人,乳名楊火,字秀清。祖籍廣東惠州。鹹豐十一年(公元1860年),楊樹森率領苗民配合當時“白旗軍”馬仲部攻占貞豐州城,由於功勞卓著,被授予將軍稱號。

人物生平

貴州通志》記載,楊樹森(1844-1898),今貞豐縣者相鎮下坡鰲村人,乳名楊火,字秀清。祖籍廣東惠州。其祖父早年由黃平逃荒到者相大樹腳,後又遷至蘇家寨當佃客。年幼家貧,楊樹森6歲就給人放牛,從未上學識字。長到十八歲,楊樹森身坯魁偉,崇信仗義,力大過人。二百來斤的擔子,挑起來健步如飛。在坡哈村黃四奶家做傭工,一個人能頂三四個人的活。農閒季節,楊樹森常與村裡的青年習拳練腿,舞槍弄棍,由於他氣質不凡,武藝出眾,很快成為一方領袖。
鹹同之際,朝政腐朽,民不聊生;貴州境內義軍蜂起。楊樹森為首的一支民軍,數月間達2000餘人之眾,與貞豐州衙形成分庭抗禮之勢。鹹豐11年(1861年)配合另一支回族義軍將領馬二元帥馬仲(字斯俊)攻取貞豐城。隨後一直駐防者相,扼守盤江八屬通往貴陽的門戶。馬、楊為首的民軍,統管貞豐州地方事務前後長達13年。其間在距者相五華里的下坡鰲楊氏故里,楊樹森修造了一座氣派的大莊園。
莊園內正房為三進式,中間兩個天井和廂房,東、南、西、北各修築碉樓四座,以為防衛。楊氏莊園的照壁上,同樣有一個楊樹森手書的陽刻“虎”字;其字型、運筆、氣勢風格,與者相西北郊的摩崖“虎”字,僅尺寸大小不同而已。
楊樹森,不通文墨的一介武夫,卻寫得一手瀟灑漂亮的“虎”字,這本身就是一個謎。這個謎底,源自民軍執掌貞豐軍政大權期間,對文案事務一竅不通的楊大人,每天跟馬二元帥的幕僚謀士孔厚基學習批示和“畫押”;而且專習虎字。久而久之,竟練就了不少書法高手也要自嘆不如的一手“虎”字。那情形就如同現今一把手們日常揮筆批示的“同意”或“屬實”,差不多一個意思。
楊樹森:(1893—1956)字魯園。義津鎮人。民國七年(1918)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第五期兵科,任參戰軍第一師兵營排長。民國十年(1921)投孫中山旗幟下,任黃埔軍校工兵科長兼大隊長。寧漢分裂,任中央獨立師副師長,曾率兩個團與葉挺領導的獨立團並肩作戰,保衛武漢。後任中央第四軍教導團副團長,團長由軍參謀長葉劍英兼任;不久,樹森被提為團長,並於民國十六年(1927)加入中國共產黨。第四軍回粵後,樹森任黃埔軍校教育長,釋放了黃埔軍校“清黨”時被關押的數百名學員,被當局調離。後至日本考察軍事,回國後參加鄧演達組織的中國國民黨革命行動委員會,從事“倒蔣運動”。民國二十六年(1937)參加南京城郊工事構築。國民政府撤到武漢,樹森任兩廣、浙江工事指導。日本投降後,蔣介石派樹森為全國工程署長,不就,以陸軍中將銜退役。1954年,樹森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聯絡部從事外事工作,後任安徽省政府參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