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時百
- 別名:楊宗稷
- 出生日期:1863
- 逝世日期:1932
人物生平,年幼時多才多藝,京師工作,學琴經歷,編寫《琴學叢書》,修復古琴,“九嶷派”,民國古琴第一人,
人物生平
年幼時多才多藝
他年幼時即讀書習字功課良優,尤愛唱歌通韻律愛器樂,古時流傳的伯牙鐘子期古琴故事,致使他對古琴尤為酷愛,年輕時亦愛活動,交友甚多常外出旅遊,尤愛遊覽九嶷山,九嶷者九峰如孿生兄弟翠綠如畫難分仲伯煞是好看難得。年輕時楊宗稷在老家己難有發展,於二十歲時(1883年光緒九年)經衡陽去省會長沙讀書學琴並交識了許多朋友,如衡陽劉異,江南屠史興,順德羅曧等。
京師工作
楊時百的好友張文達很早就去京師工作,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張文達公致函時百與王世通二人,約去京師共同治事,於是楊時百38歲攜妻帶子來京,先在總理學務處工作。同年,清政府管學大臣張百熙聘其為京師大學堂支應襄辦。1904年,選為學部理事。1904年(光緒三十年) ,他用積蓄在宣武門外承相叫同43號買房一所。1906年,調郵電部侍郎。正式工作三年後當時山於政治腐敗後就掛職另兼業務搞古琴事宜,甚至曾於1916一-1917平去湖南南縣工作。後即回京工作,此後即一心研習其愛好的古琴。
學琴經歷
此時楊時百在京認識了清末著名古琴大師黃勉之,於1905一1907年拜黃為師學琴三年習得二十首名由。當時黃先生己教琴數十年學生百餘人,學生中有軍機大臣張之洞,皇親貴戚溥桐,葉詩夢,史蔭美,賈闊峰等人,而惟獨喜愛學生楊宗稷,稱其對古琴有靈感。此後也證明楊宗稷的成就較為顯著。此時他對古琴愛已成癖,不但能繼承黃老先生之精髓還能發揚己之長。於市肆上購得各種古琴譜,對古琴、琴書、曲譜更有研究與發展。首先楊時百對古琴譜之指法韻律覺得標註不夠確切且繁雜,因而導致當時的彈法因人而異,甚至難於繼承古人留下真實韻,彈奏多有失誤。隨即他開始整理所有古琴曲譜並廣收古琴典籍進行整理勘誤。
編寫《琴學叢書》
從1907至1928年(光緒 33年至民國17年)用21年時間寫成《琴學叢書>,約四十萬字,是集古今此類書之大成。按他修正的注法指法嚴謹,彈奏不致有誤且一通百通。了解者均能合奏,音律明快和諧可謂集古今於一。他於1911 年開始木刻《琴與叢書>,並於1911年開始陸續出版。直至1931年(民國二十年)前後用了二十一年才完成此巨著。共兩函四十三卷十四冊。 其中計有琴粹四卷、琴話四卷、琴譜三卷、琴學隨筆二卷、琴余漫錄二卷、琴鏡九卷、琴鏡補二卷、琴瑟合譜三卷,琴學問答等一卷、藏琴錄一卷。其後又整理琴瑟新語四卷、琴鏡續問卷、琴鏡釋疑一卷、 幽蘭和聲一卷、及聲律通考詳節一卷。總計木版1036頁,用梨木518 塊,每塊尺寸布19X27X2.5厘米。如果像書一樣排列長度可達13米, 重量近600 千克,這些木版於家中有木盒收藏每張木版間填以紙張保護刻字。
修復古琴
他還於1911年開始在市肆上蒐集古琴,既進行研究還將有缺陷古琴進行破腹修理,直至復原滿意為止,同時也買賣古琴。在手中古琴經常為二十餘張,而經手古琴近百餘張,如"風鶴"琴為其所得第一琴為五知齋徐俊監製,遂將其居室首名"風鶴琴齋",其中有名藏琴 五十三張。雖仍:不能與宋宣和(宋徽宗趙佶1119-1125年)之"百琴軒"比美,巳知足矣.
“九嶷派”
楊時百於1915年起在京開辦了"九嶷琴社"掛牌辦學教琴,此後在琴史上赫赫有名的“九嶷派”因此得名。他家宣外丞相胡同四十三號共房二十一間半。胡同為南北向,四十三號在路東位於、北半截胡同與丞相胡同的斜交叉點,此處正是丞相胡同派出所,解放前警察局經費少無錢買宅院。所有派出所均為木屋兩間裡外間合計也就16平方米,內只有兩桌兩床。時百家門正對派出所門,兩門相距只胡同寬度五米左右,正因為如此他家一般非常安全幾乎不丟東西。他的學生幾乎與他年齡相近,很多都是官府達官貴人。在1915年至1932年即民國四年至民國二十一年這十八年教琴期間正是時局動盪年代。官員們去職以後閒來無事,學琴交友以供消遣,時百教琴有時獨奏有時合奏,有時將那大瑟也取出與琴合奏可謂興趣盎然,每日都是在節日中度過一般。
楊時百彈琴技巧之佳,引來諸多社會名流學琴,時百古琴名氣之大,彈技之佳為共人皆知。1922年二月北京大學請他去教授古琴並作表演,於7月山西省長閻錫山(百川)也請去山西一游,並欣賞時百的古琴藝術。
民國古琴第一人
楊時百因此被當時的社會名流稱為“民國古琴第一人”。北京“晚清社會名流”老照片中就有楊時百先生。
楊時百於琴書刻印完成後,因操勞太多積勞成疾身體大不如前,於1932年初即身體不適仍堅持工作。但年中盛夏期間病情不見好轉,至秋天雖無數名醫調治也收效甚微,即於秋天九一八日軍侵略東北紀念日之際。當時北京城內對時只有正午在前門放十二點正午炮一響。他正在這聲響中與世長辭享年69歲。
楊宗稷(時百)一生主要著述有:《琴粹》四卷、《琴話》四卷、琴譜三卷、琴學隨筆二卷、《琴余漫錄》二卷、《琴鏡》九卷、《琴鏡補》二卷、《琴瑟合譜》三卷,《琴學問答》等一卷、《藏琴錄》一卷。其後又整理《琴瑟新語》四卷、《琴鏡續問》一卷、《琴鏡釋疑》一卷、 《幽蘭和聲》一卷、及《聲律通考詳解》一卷。後人合刊為《琴學叢書》,《辭海》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