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紀傳》是唐代魏徵主編的一篇傳記。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楊文紀傳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傳記
- 作者:魏徵
- 作品出處:《隋書》
作品原文,編者簡介,
作品原文
楊文紀傳
文紀字溫范,少剛正,有器局。在周襲爵華山郡公,邑二千七百戶。自右侍上士累遷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安州總管長史。將兵迎陳降將李瑗於齊安,與陳將周法尚軍遇,擊走之。以功進授開府,入為虞部下大夫。高祖為丞相,改封汾陰縣公。從梁睿討王謙,以功進授上大將軍。前後增邑三千戶。拜資州刺史。入為宗正少卿,坐事除名。後數載,復其爵位,拜熊州刺史。改封上明郡公。除宗正卿。兼給事黃門侍郎,判禮部尚書事。仁壽二年,遷荊州總管。歲餘,卒官,時年五十八。謚曰恭。
史評編輯
史臣曰:楊素少而輕俠,俶儻不羈,兼文武之資,包英奇之略,志懷遠大,以功名自許。高祖龍飛,將清六合,許以腹心之奇,每當推彀之重。掃妖氛於牛斗,江海無波;摧驍騎於龍庭,匈奴遠遁。考其夷凶靜亂,功臣莫居其右;覽其奇策高文,足為一時之傑。然專以智詐自立,不由仁義之道,阿諛時主,高下其心。營構離宮,陷君於奢侈;謀廢冢嫡,致國於傾危。終使宗廟丘墟,市朝霜露,究其禍敗之源,實乃素之由也。幸而得死,子為亂階,墳土未乾,闔門殂戮,丘隴發掘,宗族誅夷。則知積惡餘殃,信非徒語。多行無禮必自及,其斯之謂歟!約外示溫柔,內懷狡算,為蛇畫足,終傾國本,俾無遺育,宜哉!
編者簡介
魏徵(580—643)字玄成,邢州巨鹿(今河北巨鹿)人,後遷居相州內黃(今河南內黃)。唐代政治家。武德時為太子洗馬。貞觀時歷官諫議大夫、尚書右丞、秘書監、侍中,參預朝政。貞觀初朝臣論政,他主張“偃革興文,布德施惠,中國既安,四夷自服。”李世民接受他的主張,終至天下安定。後數被召見,訪問得失,征盡誠獻智,知無不言,其言論多載於《貞觀政要》。詔修周、隋、齊、梁、陳五代史事,各史有專人負責,令魏徵總加撰定,多所損益,務存簡正,時稱良史。以喪亂後,典籍紛雜,建議集學者校訂四部書,數年之間,秘府圖籍漸備;以《禮記》龐雜無序,建議重加改編,數年成《類禮》二十篇,錄置內府。又主編《群書治要》。所著今存有《魏鄭公諫錄》五卷、《魏鄭公文集》三卷、《魏鄭公詩集》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