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文幹事件
- 發生時間:唐朝初年
- 處理結果:兄弟不睦
- 社會評論:李世民的陰謀
事件經過,史料記載,社會評論,
事件經過
唐武德七年(624年)六月,高祖李淵到長安以北宜君縣仁智宮避暑,命李世民、李元吉隨從,李建成留守京師。突然,他得到密報,太子李建成暗通慶州都督楊文乾,正籌集軍械謀反。李淵大怒,命人以其他理由召李建成往仁智宮見駕。李建成驚恐萬狀,有部下勸他據城起兵,另有人勸他孤身請罪。李建成聽從了後者。一見父皇,倒地便拜,以頭撞地,幾乎昏厥。李淵盛怒難平,把李建成拘押起來,只給粗食。
李淵令人傳楊文乾覲見,不料,傳令之人將李淵獲悉密謀之事告訴了楊文乾,楊文乾隨即起兵。李淵一面遣人討伐,一面召李世民商議對策,並堅持讓李世民親自征剿,許諾得勝還朝後,廢太子,改立李世民。見父皇如此說,李世民率兵出征了。大軍還沒到,楊文乾軍已經潰亂,楊文乾死於部下之手。
這個事件本是太子謀反,處理結果卻是“兄弟不睦”;李世民本是帶兵平叛,卻遭到部下被流放的處罰。是李淵過於昏聵、過於信任太子,還是記載本身有問題?唐朝有個叫劉餗的人寫了本《隋唐嘉話》,裡面有“人妄告東宮”的句子,司馬光寫《資治通鑑》時引用了這句話,說明這一事件還有另外的說法。
史料記載
對於楊文幹事件,正史(具體而言,就是《舊唐書》和《新唐書》)當中是這樣描述的:太子李建成屢次謀害秦王李世民不成,氣急敗壞的他終於決定鋌而走險。武德七年六月,他趁李淵帶著世民和元吉去仁智宮避暑的機會,勾結自己的死黨慶州都督楊文乾,讓楊文乾為自己招募驍勇,陰謀發動政變。結果,負責送盔甲給楊文乾的爾朱煥和橋公山在極端的恐懼之下,主動向李淵報告了這件事情。又氣又怕的李淵趕忙召李建成覲見,陰謀敗露的李建成只得前來認錯。與此同時,李淵也派遣使者宇文穎下詔給楊文乾,召其覲見。楊文乾見事情敗露,便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兵變。為了平息暴亂,李淵允諾,只要李世民平息了叛亂,未來的太子之位就是他的。後來,楊文乾兵敗被殺。可是,在太子黨徒的蒙蔽之下,昏聵的李淵又一次忽悠了李世民,寬宥了膽大妄為的李建成。
社會評論
有人根據劉餗的這句話,作出大膽推測:所謂“楊文幹事件”原來就是李世民一手策劃的陰謀。李建成送甲冑給楊文乾是真,但不是謀反,而是加強親信的力量,抗衡秦王勢力。李淵事後聽李元吉等人勸解,始知真相,這便有了上述處理結果。此後,李淵對李世民不再充分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