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振寧學術資料館
- 外文名:The CN Yang Archive
- 捐贈者:楊振寧教授
- 所屬機構:香港中文大學
設立背景,線上系統,管理委員會,
設立背景
楊振寧教授與香港、香港中文大學的關係密切。1964年楊振寧應中文大學的邀請到香港大會堂演講,70年代起,楊振寧經常到中文大學訪問,1994年他與著名數學家丘成桐教授設立數學科學研究所。1999年起,楊振寧教授宣布將他全部獎章(包括諾貝爾獎章)、論文、手稿及書札,捐贈給中文大學。
楊振寧教授的諾貝爾獎章和手稿
![楊振寧教授的諾貝爾獎章和手稿 楊振寧教授的諾貝爾獎章和手稿](/img/1/f55/nBnauYDOjN2NyIjNzETY4MWZyEmYwkTNxQDN4MDZyYWOkJjNxQWYwQjZhd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2002年9月,香港中文大學舉行“楊振寧學術資料館”開幕典禮,同時慶祝楊振寧教授80壽辰。對於他選擇香港而不是他工作了33年的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來見證他的科學成就,楊振寧說,“因為和香港中大有很多緣源”。
線上系統
楊振寧學術資料線上系統的資料庫包括一個含有所有資料的線上目錄及每項內容所屬的數碼圖像。資料館館藏一共有約22,000份資料,每份資料存放各自獨立的資料夾中,並配有相應的內容編目和檔案號碼。至於各份資料所存放的分類與次序,則來自於楊教授原本對資料所做的分類。資料館的資料一共分為七大類,每一個項目的估計如下:
1) 學術資料:出版物,預印本,手稿,筆記等。 (2,100項)
2) 往來信件(私人信件及工作信件)和楊教授的訪談紀錄。 (10,900項)
3) 檔案:學術及非學術組織的信件,備忘錄,會議記錄,決議,法規,通知等。 (6,900項)
4) 媒體素材:剪報(1957-2002年),海報,宣傳品等。 (40項)
5) 影像資料:照片,幻燈片,底片及其他圖像資料。 (1,900項)
6) 視聽材料:錄音,影片,光碟及DVD等。 (104項)
7) 其他項目:訪談紀錄,證書,成績單等。 (22項)
上述各項目除第2項之外,皆已完成編目。
管理委員會
主席:由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指派
委員:香港中文大學理學院院長、物理系主任、大學圖書館館長或代表、信息服務代表處主任或代表、其他由校長指派的成員
秘書:一位由大學秘書處指派的行政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