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之

楊振之

楊振之,1965年4月生,重慶市人,博士,四川大學旅遊學院教授,四川大學中國休閒與旅遊研究中心主任,旅遊管理專業和文化遺產與旅遊開發專業博士生導師。國際休閒度假學會副會長,全國區域旅遊開發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旅遊地學研究會理事,四川省旅遊地學研究會副秘書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振之
  • 外文名:Yang Zhenzhi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重慶
  • 出生日期:1965年4月
  • 畢業院校:四川大學
人物履歷,研究方向,橫向課題,研究成果,實戰方面,運營方面,主要著作目錄,主要論文,學術會議演講,

人物履歷

楊振之,男,1965年4月生,重慶市人,博士,四川大學旅遊學院教授,旅遊管理專業博士生導師、文化遺產與旅遊開發專業博士生導師。四川大學中國休閒與旅遊研究中心主任;國際休閒度假學會(IRVS)秘書長;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全國區域旅遊開發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地質學會旅遊地學與地質公園研究會理事;四川省旅遊地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四川省建設廳城市規劃評審專家,國內旅遊界最權威的學術刊物《旅遊學刊》學術委員。
楊振之教授研究領域廣泛,主要研究方向為旅遊規劃、城鄉規劃、風景區規劃、景區管理與目的地行銷等。曾主持或參與多項國家重點課題,著述成果豐富。“512”汶川地震發生後,受國家旅遊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委託,主持了《四川汶川地震災後旅遊業恢復重建規劃》,其成果被納入國務院編制的《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產生了深遠的社會影響。已出版專著9部,發表學術研究論文30餘篇,學術成果近300萬字。提出了“形象遮蔽”與“形象疊加”的理論,“前台、帷幕、後台”的理論、旅遊的“符號化”與符號化旅遊的理論、旅遊功能區規劃、原鄉規劃等理論,廣受業界關注和好評。

研究方向

旅遊策劃、規劃,風景區管理與目的地行銷,特別善長於旅遊總體策劃與項目策劃,善於將理論研究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從實踐中提煉理論素材,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提煉出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理論。擁有近20年的旅遊規劃、策劃、項目論證的經驗。

橫向課題

1.國家旅遊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委託,主持《四川汶川地震災後旅遊業恢復重建規劃》,2008年。
2.國家“985”二期工程喜瑪拉雅山周邊區域研究:南亞及中國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學術骨幹,正完成子課題:《旅遊人類學研究方法——以青藏高原為例》。
3.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基於TACIST模型的系統化建設西藏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研究》(XZ1024),項目主持,在研。
4.國家旅遊局資助課題,《城鄉統籌與鄉村旅遊的轉型升級》(09TACG018),項目主持,已完成。
5、四川省旅遊局,十二五規划子課題《制約四川旅遊產業高度化、產品高端化的原因及對策研究》,項目主持,已完成。
6.教育部基地重大課題,《西部大開發中藏區的特殊性研究》,學術骨幹,已完成。
7.教育部2001年十五規劃課題,《青藏高原東緣藏區旅遊開發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項目主持,已完成。
8.黃山世界地質公園總體規劃,2011年。
9.浙江紹興市旅遊目的地體系規劃,2010年。
10.福建泰寧中國丹霞世界自然遺產修建性詳細規劃及創建5A景區規劃,2010年。
11.內蒙古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詳細規劃,2010年。
12.河南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詳細規劃,2010年。
13.南嶽衡山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9年。
14.成都市龍門山旅遊功能區大邑、彭州起步區規劃,2010年。
15.河南鞏義杜甫故里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2007年。

研究成果

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城鄉統籌與鄉村旅遊》、《景區升級與服務質量管理》、《風景的文化記憶》、《旅遊資源開發與規劃》、《旅遊原創策劃》、《旅遊資源開發》、《青藏高原東緣藏區旅遊業發展及其社會文化影響研究》、科考遊記散文《中國後花園》八部專著,在《民族研究》、《旅遊學刊》、《人文地理》等全國性有影響的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多篇,達160多萬字。科研成果曾獲省人民政府一、二等獎,國家民委三等獎。

實戰方面

在旅遊規劃、策劃的實戰方面,建樹頗豐,對城市規劃中的消費空間、遊客的消費行為與消費空間、景區的遊覽空間組織和文化內涵的展示等方面有獨到的研究和現場把握能力,在現場能立即拿出一套切中要害可操作性很強的方案,以上方面深得各地方政府、投資者、景區管理者的好評。主持了《四川汶川地震旅遊業災後重建規劃》、《吉林高句麗世界文化遺產旅遊城修建性詳細規劃》、《中國什邡512地震遺址主題公園總體規劃》、《河南·洛陽龍潭大峽谷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整改提升方案》、《廣州白雲山景區總體規劃及創建5A級旅遊景區整改提升規劃》、《大理崇聖寺三塔文化旅遊區總體規劃及創建5A級景區整改提升規劃》、《鄧小平故里修建性詳細規劃》、《浙江富陽東洲片區分區規劃》、《都江堰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四川閬中古城旅遊總體策劃及清初四大古建築項目可行性研究》、《四川周公山溫泉度假區總體策劃》、《陝西張良廟-紫柏山風景區總體策劃及修建性詳規》、《成都市“十一五”旅遊發展規劃》、《甘肅省拉卜楞旅遊區修建性詳細規劃》、《青海塔爾寺旅遊區修建性詳細規劃》、《中國綿竹年畫村鄉村旅遊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青海湖國家重點風景區鳥島、原子城、金銀灘詳細規劃》、《河南省杜甫修建性詳細規劃》等旅遊規劃、策劃、項目可行性研究多項。其創新能力、務實精神成為團隊的精神支柱,使其團隊規劃、策劃的重大項目得以獲得成功。

運營方面

在景區行銷和大型活動策劃運營方面,經驗豐富,實戰能力強。是2001年國內旅遊交易會總體策劃的主要成員,並直接策劃、組織實施了國內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參會嘉賓級別最高的“中國旅遊論壇”。在對《成都市洛帶古鎮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及《客家文化休閒區修建性詳細規劃》過程中,率先挖掘出了客家文化,使洛帶鎮的客家文化為世人所知,將洛帶鎮定位為“中國西部客家第一鎮”,“世界的洛帶,永遠的客家”。為了推廣洛帶鎮,策劃並組織實施了“四川首屆客家火龍節”,把客家火龍推向了世界。2001年9月代表政府到香港參加香港崇正總會80周年會慶和全球客屬、崇正會聯合會3周年會慶,在會上對洛帶鎮的客家文化進行了介紹,世界客家人從此了解了洛帶,了解了四川還有600萬客家人聚居。這些活動,對世界客屬第20屆懇親大會於2005年10月在成都、洛帶舉行其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該會在舉行期間效果明顯,使海外客家人投資龍泉驛區的契約金額達到60億元人民幣,洛帶古鎮也初步實現了1999年策劃、規劃的目標,古鎮面貌煥然一新。
由於楊振之教授在旅遊策劃、旅遊規劃上的貢獻,曾多次接受香港鳳凰衛視、新華社、《四川日報》、四川電視台成都電視台、《華西都市報》等媒體的採訪報導。

主要著作目錄

1、楊振之,黃葵,周坤著.《城鄉統籌與鄉村旅遊》,20萬字,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年。
2、楊振之,魏荔莉,張丹,潘琳著.《景區升級與服務質量管理》,20萬字,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年。
3、楊振之著.《風景的文化記憶》,13萬字,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年。
4、楊振之主編.《旅遊項目策劃》,30萬字,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
5、楊振之等著.《旅遊原創策劃》,42萬字,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年
6、楊振之著.《旅遊資源開發與規劃》,31萬字,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年。
7、楊振之著.《中國後花園》,17萬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8、楊振之著.《青藏高原東緣藏區旅遊業發展及其社會文化影響研究》,10萬字,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9、楊振之著.《旅遊資源開發》,27萬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主要論文

1. 楊振之.前台、帷幕、後台--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的新模式探索[J].民族研究2006,(2):39-46.
2. 楊振之,李楓.度假旅遊發展與區域旅遊業的轉型升級——第十五屆全國區域旅遊開發學術研討會暨度假旅遊論壇綜述[J].旅遊學刊,2010,25(12):90-91.
3. 楊振之,郭凌,蔡克信.度假研究引論——為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提供借鑑[J].旅遊學刊,2010,25(9):12-19.
4. 楊振之.全球化背景下旅遊業的發展與民族文化的振興[J].旅遊學刊,2009,24(9):7-8.
5. 楊振之,葉紅.四川汶川地震災後旅遊業恢復重建規劃的基本思路[J].城市發展研究,2008,15(6):6-11.
6. 楊振之,周坤.也談休閒城市與城市休閒[J].旅遊學刊,2008,23(12):51-57.
7. 楊振之,陳順明. 論“旅遊目的地”與“旅遊過境地”[J].旅遊學刊,2007,22(2):27-32.
8. 鄒積藝,楊振之.論旅遊規劃項目管理及其系統最佳化[J].軟科學 2007,21(2):83-87.(人大複印資料《旅遊管理》全文轉載)
9. 楊振之.旅遊策劃與後旅遊策劃(下)[N].中國旅遊報,2006-09-11:007.(人大複印資料《旅遊管理》全文轉載)
10. 楊振之.旅遊策劃與後旅遊策劃(上)[N].中國旅遊報,2006-09-04:007.(人大複印資料《旅遊管理》全文轉載)
11. 楊振之,鄒積藝.旅遊的“符號化”與符號化旅遊——對旅遊及旅遊開發理念的符號學審視[J].旅遊學刊,2006,21(5):75-79.
12. 楊振之. 我們時代的休閒經濟與休閒生活[J].旅遊學刊,2006,21(9):7.
13. 楊振之,陳謹. 旅遊產品策劃的理論與實證研究[J].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3(4):105-110.
14. 楊振之. 論度假旅遊資源的分類與評價[J].旅遊學刊,2005,20(6):30-34.
15. 楊振之.旅遊經濟是建設民族地區小康社會的發展模式[J].雲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21(4):59-64.
16. 楊振之, 陳謹,馬治鸞.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實現旅遊業跨越式發展的理論探討[J].四川大學學報,2002,(4):47-52.
17. 楊振之,陳謹.“形象遮蔽”與“形象疊加”的理論與實證研究[J].旅遊學刊,2002,18(3):62-67.
18. 楊振之,李玉琴.西部大開發中藏區旅遊城鎮規劃、建設與民族文化保護——以四川、雲南藏區為例[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2,23(11):30-34.
19. 楊振之,馬治鸞,陳謹.我國風景資源產權及其管理的法律問題-兼論西部民族地區風景資源管理[J].旅遊學刊,2002,18(4):39-44.
20. 楊振之,陳謹.論我國旅遊業產業結構的最佳化調整[J].雲南民族學院學報,2002,19(5):30-34. (人大複印資料《旅遊管理》全文轉載)
21. 楊振之,胡海霞等.中國旅遊電子商務的市場需求分析[J].四川師範大學學報,2002,29(2):50-55. (人大複印資料《旅遊管理》全文轉載)
22. 楊振之,王俊鴻.中國西部大城市旅遊客源市場需求分析-以成都市為例[J].四川師範大學學報,2000,27(3):91-95.
23. 楊振之,胡海霞.生態旅遊新論——兼論民族文化保護區規劃與開發模式,四川省旅遊地學研究會編《旅遊地學研究與旅遊資源開發》(第4期),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
24. 楊振之.論客家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從規劃到火龍節行銷,四川客家民俗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25. 楊振之. 觀光型、度假型自然風景區的定位與開發[J].城市改革與發展,1997(4):15-16.(人大複印資料《旅遊管理》全文轉載)
26. 楊振之.旅遊資源的系統論分析[J].旅遊學刊,1997(3):49-53.(人大複印資料《旅遊管理》全文轉載)
27. 楊振之.旅遊業的昨天、今天、明天[J].城市改革與發展,1996(11):32-33.(人大複印資料《旅遊管理》全文轉載)
28. 胡海霞,楊振之.古城鎮商業業態研究[J].軟科學,2010,24(9),138-141.
29. 楊強,楊振之.自導式解說系統設計要素研究——以鄧小平故居景區為例[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4,20(3):227-228.
30. 《“5·12”特大地震災後汶川縣羌文化生態旅遊區建設研究》,課題負責人,四川出版集團·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年4月.
31. 楊振之.《史記》“詳變略漸”的歷史研究法[J].文史雜誌,1996(4):32-33
32. 楊振之. 論違約金的性質及償付賠償金的界限[J].四川師範大學學報,1996,23(3):12-17,42.
33. 楊振之.《大盂鼎銘》“授民”身份問題──兼論商周時代的社會制度[J].四川師範大學學報,1995,(2).
34. 楊振之.史記的全方位研究法[J].四川師範大學學報,1991,(6):82-87.
35. 楊振之.秦皇、漢武“封禪”意圖考[J].四川師範大學學報,1990,(1):81-85.
36. 楊振之.中國古代史學的幾點檢討[J].四川師範大學學報,1989,(1):83-86,9.

學術會議演講

1.災後旅遊恢復重建與發展振興國際論壇,2011年4月21日,四川省成都市,世界旅遊組織、國家旅遊局主辦。
2. 張家界地貌國際學術研討會,2010年11月9日至11日,湖南省張家界市。
3. 旅遊振興與危機應對國際會議,2008年11月16日,四川省成都市,四川省成都市,世界旅遊組織、國家旅遊局主辦。
4. 2011《旅遊學刊》中國旅遊研究年會,2011年5月21日,北京市。
5.第十五屆全國區域旅遊開發學術研討會暨度假旅遊論壇,2010年10月26日至28日,四川省大邑縣。
6. 中國旅遊城市發展峰會,2010年10月18日至20日,山東省濟南市。
7.第三屆中國休閒城市市長峰會,2010年10月17日,江蘇省南京市。
8.2010中國旅遊產業節旅遊規劃生產力論壇,2010年10月16日,天津市,國家旅遊局主辦。
9.全國旅遊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會議,2010年6月1日,雲南省昆明市,國家旅遊局主辦。
10.中國地質學會旅遊地學與地質公園研究分會第24屆年會,2009年10月12日,福建省屏南市。
11.全國部分城市紅色旅遊市場拓展和融合發展研討會,2009年5月7日至12日,山東省臨沂市,國家紅色旅遊辦公室主辦。
12.2008中國與歐美國家旅遊合作國際研討會,2008年12月1日,廣東省廣州市。
13.第二屆中國古城古鎮古村論壇,2008年10月17日至20日,湖南省懷化市。
14.世界休閒組織中國分會、中國休閒產業聯盟成立大會,2008年4月6日,北京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