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履坤

楊履坤(1908~1946)楊履坤,男,濂溪鎮東關小余莊人。生於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中等身材,連鬢鬍子,故而綽號有“楊鬍子”之稱。其父楊若書,頗識文字,衣食儉樸,操家有方。其妻楊丁氏,思想開放,通情達理,生三男一女,現都參加了工作。清末民初,家有土地幾十畝,又在濉溪東關開個“盛福和”糧行,當時家境堪稱殷實富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履坤
  • 國籍中國
  • 籍貫:安徽
  • 出生日期:1908年
  • 逝世日期:1946年
  • 出生地:安徽濉溪鎮東關小余莊
楊履坤(1908~1946)楊履坤,男,濂溪鎮東關小余莊人。生於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中等身材,連鬢鬍子,故而綽號有“楊鬍子”之稱。其父楊若書,頗識文字,衣食儉樸,操家有方。其妻楊丁氏,思想開放,通情達理,生三男一女,現都參加了工作。清末民初,家有土地幾十畝,又在濉溪東關開個“盛福和”糧行,當時家境堪稱殷實富足。楊勝坤小時候,天真活潑,伶俐可愛,家庭對他寄予很大的希望。於1918年被送進私塾上學,在私塾讀了2年,1919年轉到濉河東三關廟國小讀書。履坤天資聰穎,勤奮好學,二三年級時,就能看懂一些報刊。“五四”運動後,古老的群溪口,吹進了反帝反封建的新風。《新青年》、《獨秀文存》等進步刊物的傳入,喚起了廣大青年的覺醒。1921年,一批進步青年在濉溪前大街福音堂創辦了“青年社”、開建圖書館、設立閱覽室。履坤常用課餘時間到這裡聽講演、閱讀進步刊物,對俄國十月革命有了一些了解,並開始接觸了馬克思主義。1923年秋,15歲的楊履坤進入濉溪后街第三國民高等國小簡稱“三高””讀書。“三高”是當時濉溪進步青年的集中地,革命活動非常活躍,常有進步師生的演說,組織反帝反封建的遊行。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他受到革命思想的薰陶,思想開闊了,理想更遠大了。1925年秋,楊履坤畢業於“三高”,考入宿縣正誼中學。在中學讀書時,他結識了宿縣的進步青年趙一鳴等,並經常與他們一起活動。宿縣位於津浦線上,交通方便,這裡在北京,上海等地讀書的青年較多,新的思想不斷湧來,對青年學生有很大影響。履地到富決不久,正坐間學湖之時,進步的青年學生紛紛起來,開展反對教育局長侵吞學校財產的鬥爭。腥坤綠園趙一鳴,也積極參加了這一鬥爭,因而被校方視為“行為不軌,思想過激”於1926年冬,被開除學籍。履坤回家後,即在罐河東三官廟國小任教,暫作職業。這時,他結識了在濉溪口較為活躍的青年蕭亞珍(共產黨員),常常參加他組織的政治活動。在蕭亞珍的啟發下,他加入了少年先鋒組織。1928年春,經漸亞珍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雄溪口酸酒歷史悠久,酒坊比比皆是,當時有幾十家酒坊,酒業工人好幾百人。履地和凝亞珍經常深入工人中間,了解情況,啟發工人覺悟,並在濉溪口城北實業園召開工人會議,培養積極分子。1928年下半年,白色恐怖籠罩著建溪口,蕭亞珍受國民黨的通緝,後波迫轉移到蕭縣隱蔽。蕭走後,股坤仍以數書為名,繼續在工人中間堅持地下活動。1929年2月,國民黨對灘溪口的共產黨人實行大逮捕,黨的組織遭到嚴重的破壞,革命形勢急轉直下。面對惡化的環境,履坤沒有退縮,繼續堅持鬥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