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76.00畝(其中:田218.00畝,地358.00畝),人均耕地1.52畝,主要種植
稻穀、蔬菜等作物;水面面積35.00畝;其他面積124.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110戶通
自來水,有15戶飲用井水。有125戶通電,有70戶通
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1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56%和9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2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85戶(分別占總數的96%和68%)。
交通設施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5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1輛,拖拉機2輛,機車90輛。
生活設施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52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18.00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0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3 畝。
住房設施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1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67.1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1.2萬元,占總收入的36.6%;畜牧業收入17.04萬元,占總收入的10.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65頭,肉牛5頭);第二、三產業收入82.9萬元,占總收入的49.6%;工資性收入5.4萬元,占總收入的3.2%。農民人均純收入3077.4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2人(占勞動力的4.9%),在省內務工12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25戶,共鄉村人口385人,其中男性193人,女性192人。其中農業人口378人,勞動力246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
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22人,漢族363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
農村合作醫療395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1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公里。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9.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0.5%。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蓮藕、香芋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蔬菜種植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明德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東山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00公里,距離中學3.00公里。當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4 人,其中小學生29人,中學生15人。
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2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17.6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道路籌勞1230個,勞均籌勞5個。有固定資產2.75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收支。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15人,黨員中男黨員13 人,女黨員2人。
發展重點
該村當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河堤溝壩受水衝垮,村內街道需水泥澆灌。
發展未來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實行村務公開,加強民主管理,河堤加固改造地,引進科技種植技術,增加農民收入。
地圖信息
地址: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