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廟南是以其地理位置而得名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家廟南
- 性質:地名
- 所屬區域:安徽省
- 羅馬字母拼寫:Yángjiāmiàonán
楊家廟南是以其地理位置而得名的地名。
楊家廟南是以其地理位置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因其位於楊廟自然村南邊,故得名楊家廟南。歷史沿革1958年屬楊廟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大隊改村,屬楊廟村;2002年村改居,成立廟南社區,屬之;現廢止。...
一百多年過去了,這座精緻獨特的楊家廟由於年久失修及歷史變遷,遭到不同程度的風化和損壞,但其結構完整、雕刻精美,風采猶存,有必要進行一定的修繕和保護。楊氏後人已成立"潮汕楊氏家廟修繕籌備小組",發動廣大楊氏鄉親籌集資金,修繕宗祠,他們表示在修復過程中將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盡最大的力度恢復它原來的面貌...
楊家廟遺址 楊家廟遺址位於鐘祥市長灘鎮金星村,新石器時代遺址。面積約12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2-2米。暴露出紅燒土。採集有石斧、刀、鑿和陶片。陶片以夾砂紅陶為主,泥質灰陶次之,有少量泥質紅陶和黑陶;紋飾有籃紋、方格紋、刻劃紋、繩紋、附加堆紋;器形有鼎、豆、罐、杯、碗、缸、壺形器及紡輪等。
楊家廟村山東省青島市平度市南村鎮下轄村,村莊由來 相傳建村於西漢,距今兩千餘年,楊姓居住,未取村名,後來此處建了座廟宇,村以姓和廟宇取村名故得此名。村莊人口 位於鎮政府駐地東南部9公里處,東鄰南村鎮西王福莊村,西靠上王戈莊村,南靠南村鎮大龐家莊村,北與東磨山村接壤。據2005年統計,全村409戶...
1951年轉業回籍,從1953年到1958年在楊家廟擔任教師。1956年隨著龍雲被劃為全國少數民族六大右派之一,楊人偉也被指支持龍雲。先前楊人偉長期擔任龍雲主席的副官,與龔自知交往密切。後來雲南省教育廳廳長龔自知被劃為右派,楊人偉收到蔣經國從台灣寄來的的親筆信,蔣經國邀請楊人偉到台灣,但是都被楊人偉拒絕了。楊...
位於鎮駐地東南部9公里處,東鄰東磨山,西連蘇韓莊,南靠楊家廟村,北與郭莊鎮隋家柳林村接壤。據2005年統計,全村170戶,總人口551人,耕地面積2243畝。經濟狀況 該村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以多種經營為主,2005年經濟總收入292萬元,人均所得4820元,其中餐飲服務業收入2萬元。社會事業 2005年全村安裝固定電話140部...
根據山西代縣楊家廟楊氏家譜所載,楊業家本是山西望族,其先是東漢太尉楊震,楊震是關西孔子,有四知辭金的美談,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這一著名典故的創始人。楊家將是楊震的第五子楊奉的後裔,與大隋王朝楚國公楊素同支派。《楊家將演義》中描寫楊業有七個兒子,號為七郎八虎,演義中通用的名字從楊...
勝海村,解放後, 由北窯頭、南窯頭、西窯頭、楊家廟、連家園、相子樹林6個自然村合併而成。據歷史記載,合併的自然村除相子樹林建村較晚外,其餘在明朝就已形成村落。西窯頭、北窯頭、南窯頭村因明朝就有燒窯業而得名;連家園村因明朝連大將軍在此建園而得名;楊家廟村因明初知府楊可久建家廟在此而得名。
在丁山壩“僰族皇城遺址”東西南北2公里內有“九子廟”、“侯榜”、“端刀亭”、“學堂”、“楊家廟”、“萬人坑”、“馬到止”、“馬欄”“皇墳”、“將軍墳”地名延續至今。“九子廟”(傳說是僰族皇帝的九個兒子名為東、南、西、北、中、齊、心、協、力居住的地方 );“候榜”是指大臣們等候皇帝...
因紀念楊敬一而得名,楊敬一為元朝揚州路同知,在該地任職,卒於此,立廟紀念,稱楊家廟,簡稱楊廟。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0月,設楊廟鄉。1958年9月,改為躍進公社;10月,並人甘泉公社,屬揚州市。1959年4月,從甘泉公社析出,設楊廟人民公社。2001年,建鎮。截至2021年10月,楊廟鎮轄1個社區、8個行政...
西窯頭、北窯頭、南窯頭村因明朝就有燒窯業而得名;連家園村因明朝連大將軍在此建園而得名;楊家廟村因明初知府楊可久建家廟在此而得名。楊家廟後曾擴建為膠州名剎碧霞宮,每年兩次廟會,規模盛大,解放前已廢。勝利村位於膠州市廣州南路城鄉結合部,北依膠州市區,南接三里河村,西靠河頭源村,東鄰南坦村。...
十二、楊家廟 十三、觀音廟 十四、長坪寺 十五、三官廟 十六、清涼寺 十七、下清涼寺 十八、譚家石塔 十九、滴水廟 二十、三元橋觀音廟 二十、二郎橋觀音廟 二十二、竹壩寺 二十三、老鸛廟 二十四、回龍寺 二十五、建平寺 二十六、七友廟 二十七、觀音閣 二十八、青寧寺 二十九、海紋寺 三十、觀音廟 三十、...
洪武二年水淹後,紀姓兄弟3人由小雲南來此地,老大就在此地立村,因村東有兩個埠子,樣子很像盤磨,故取名東磨山,沿用。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平度蘭底鎮鎮政府駐地東南部9公里處,東靠南村鎮荊家埠後村,西連西磨山村,南鄰楊家廟村,北靠郭莊鎮隋家柳林村。村莊人口 據2005年統計,全村170戶,總人口650人 經濟...
到了清代同治年間,淮安設有遞鋪為:府前總鋪,東部辛甸北鋪、劉伶台鋪、柳浦灣鋪、姚家盪鋪;西路楊家廟鋪、武家墩鋪、黃家集鋪、順城集鋪、越城輔、周橋鋪、蔣壩鋪;南路十里亭鋪、三鋪、涇河鋪、黃鋪,北路板閘鎮;中路新城頭鋪、田家莊鋪、胡家莊鋪、袁家溝鋪、拔鋪、永豐莊鋪、小墳鋪、瓦子灘鋪、...
楊家廟遺址 找鷹台遺址 三王城遺址 石女山遺址 荊家城遺址 長山遺址 書映台遺址 岳飛城遺址 李陳崗遺址 謝家灣冶銅遺址 子陵崗遺址 綠林寨遺址 十里漢墓群 黃歇村墓群 郢靖王墓 梁莊王墓 小皇陵 郝敬墓 宋玉井 東山寶塔 文筆峰塔 興王府鳳翔宮 白雲樓 陸夫子祠 石牌戲樓 龍泉書院 蘭台書院 少司馬坊 蔡氏...
重慶市沙坪壩區鳳凰花海景區位於鳳凰鎮東北部梁灘河畔的胡南壩村和楊家廟村,景區面積近4000畝,種植有秋菊、洋鳳仙、一串紅、紅葉李、醉蝶花等各類木本花卉、名貴花草和景觀植物100多個品種,且有西南地區最大鳳凰花雕以及花塔、花鏡等花卉景觀。2015年9月23日,鳳凰花海景區開園迎客,不僅可四季賞花,還可垂釣休閒、...
潘氏祠村是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白廟河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地處白廟河鎮南部。羅田河西岸,北靠楊家廟村,南望唐家沖村,西鄰眠牛地村,東與長沖畈村隔河相望。106縣道、007鄉道縱貫全村,村級公路到達部分灣,少部分地方有土路相連。2019年12月25日,被評為國家森林鄉村。潘氏祠村整體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北部山區...
泉岩村是陽白鄉的第二大村,毗鄰著名唐代木製建築南禪寺0.5公里,同時又是連線五台第二大鎮(東冶鎮)與陽白鄉核心陽白村的重要紐帶,交通戰略位置重要,路經這裡經過陽白前往原平市東社鎮不過10公里。這裡歷史悠久,民風淳樸。有古色古香的楊家廟,據傳此村的很多人是我國宋朝忠良大將楊業的後人,明朝時遷居至此...
伍相廟遺址 梅家塘遺址 放鷹台遺址 李家灣遺址 糜城遺址 任家壟遺址 白廟遺址 焦墩遺址 鐵門坎遺址 紗帽山遺址 霍城遺址 六合遺址 李陳崗遺址 老豬林遺址 毛狗洞遺址 荊南寺遺址 楊家灣遺址 柳林溪遺址 邊畈遺址:王家台遺址 大路鋪遺址 堯家林遺址 大寺遺址 廟台子遺址 西花園遺址 官莊坪遺址 好石橋遺址 朱家...
北運河南流,烏沙、澗河諸水注之。東六草盪,南白馬湖,匯洪澤湖水,與寶應錯,東北會於運河。北黃河故道。鹹豐三年(1853年)徙,今堰存。河所經南北岸,設同知、管河縣丞、主簿、巡檢,弁官廢置不常。鹹豐十年裁。板徬鎮有鈔關巡司一。鎮二:北神、廟灣。菱陵、高堰、楊家廟有汛。驛一:淮陰。驛丞裁...
齊家莊、後孫莊、南羊子、平和莊、卓家村、柳家村、埠南莊、蔡家莊、黃疃村、冷蔣村、管家莊、後崖村、保太村、魯埠村、福祿莊、公家莊、德埠莊、譚上寨、東子宿、西子宿、華家村、窪里村、楊家廟、大夫寧、南夫寧、高白壤、前孫莊、大埠槐、金官莊、因家村、羊城村、北王莊、良子村、魏劉莊、三關廟、...
2011年末,葛仙莊鎮下轄葛仙莊、周家那、邱家那、牛家屯、梁家那、顧家莊、康家莊、北趙莊、指坊頭、沈儒林、尹儒林、楊儒林、王家嘴、武家那、許家那、殷家莊、王化莊17個社區,城東、城西、東關、西關、牛城後、王城後、前吳莊、後吳莊、寨子、韓村、塔坊、菜園、賈莊、小簡莊、楊家廟、張花井、南堤、...
截至2020年6月,鳳凰鎮下轄1個社區、7個行政村:鳳凰社區、皂角樹村、鳳凰橋村、八字橋村、胡南壩村、楊家廟村、五福村、威靈寺村,鎮人民政府駐皂桷樹村石翁開發區。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鳳凰鎮地處沙坪壩區西北部,東與回龍壩鎮、土主鎮隔河相望,南與青木關鎮相鄰,西與璧山區六塘鎮接壤,北與北碚區歇馬街道...
截至2011年末,但店鎮轄但店、朴樹店、劉林崗、熊家咀、方新灣、蔡家園、王家崗、江家灣、豐家大灣、湯家畈、捉馬崗、杜家沖、蘭家畈、朴樹大灣、石家莊、分水嶺、廟河、馬家沖、泉華山、沙塘坳、周子崗、黃坳、溢流河、馬家崗、鳳凰潭、夏鋪河、鮑家店、拱橋鋪、瞞母山、高家崗、楊家廟、賀坳、胡家沖...
抗日武裝部隊的活動,很快引起了地方當局的注意,壽縣反動派通告:“巨匪張如屏、曹雲露等由延安竄回壽縣楊家廟一帶活動,望各軍警嚴密注視。”國民黨消極抗日,使壽縣城淪於敵手。日寇侵占城關後,由於四周處於中國人民抗日怒潮的包圍之中,惶惶不可終日。這時,共產黨領導的一支武裝——抗日人民自衛軍第三直屬大隊,在...
東鄰楊家廟村,西靠蔡家辛莊村,南隔西新河靠亭蘭四村,北靠小陣村。據2005年統計,全村195戶,總人口625人,耕地面積1688畝。村莊由來 明朝末年(1644),王天德由大洪蘭遷此立村,以姓取名王戈莊,地名普查時因重名,經縣政府批准於1982年更名為上王戈莊。經濟狀況 該村以發展農村經濟,多種經營為主,...
途經長豐楊家廟時,曾向顏氏族親贈送法幣400元用於建宗祠設學校,後事雖未成,長豐顏氏卻緬懷在心,並在重修宗譜中予以記載。1940年初,安徽省主席李品仙調動駐皖部隊,向新四軍根據地進攻。顏伯剛所部在“圍剿”中被新四軍擊敗。蔣介石以顏“反共不力”免去其游擊司令兼行署主任職務,調任第五戰區少將參議。顏伯剛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