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全村地處城鄉結合部,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有廣州南路、揚州路兩條連線市內與境外的要道穿村而過,境內駐有膠州市第三中學、第二實驗國小、氣象站、水文站等單位,是經商辦廠的黃金地段。
2000年,全村共有492戶,總人口148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5‰。現有張、范、王、李、陳等112個姓氏,主要為漢族,有朝鮮族1人。 1949年, 農村經濟總收入6300元。197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4萬元。200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6億元, 人均純收入5800元。第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60%和40%。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入總額6500萬元,實現利稅1280萬元。
該村是膠州市“十強村莊”、青島市“百強村莊”之一,2000年農村綜合經濟實力名列膠州市第二名。1992年,被中共青島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莊標兵”稱號。1998年8月,被中共青島市委授予“五個好先進黨總支”稱號。1999年3月,被中共青島市委、市政府授予“十佳文明村莊”稱號。2000年12月,被中國計畫生育協會授予“全國計生協會工作先進村莊”稱號。2000年,被山東省政府授予“文明村莊”稱號。2001年6月,被山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授予2000年度“省級文明單位”稱號。
大事記
1947年7月,村民辛常法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6年,成立中共勝利村第一屆黨支部委員會,范光進任書記。
1958年,勝利村與南坦村、水寨村、樓子底村合併成立勝利大隊。
1963年,勝利村與南坦村、水寨村、樓子底村重新分治。
1968年,建變壓室1處,安裝30千伏安變壓器1台,使全村90%農戶通電。
1978年,在村前圍城河上建起長40米、寬4米的鋼筋水泥橋。
1979年3月,成立安裝隊,占地0.2公頃,為該村第一個副業項目。
是年,在村莊精神文明建設中,開展創建“五好家庭”活動。
1981年,建起勝利幼稚園,為膠州市首批村級幼稚園之一。
1986年,建起膠州市電纜廠,成為膠州市首批產值利稅超千萬過百萬村。
是年,成立勝利實業公司,黨支部書記張家緒兼公司經理。
1991年, 投資120萬元,建成高標準新幼稚園,占地6600平方米,建築面積2800平方米。
1992年,中共勝利村黨支部改為勝利村黨總支委員會。
1993年,投資170萬元,建成集商用、村委辦公於一體的勝利大廈。
是年,成立勝利實業集團公司,村黨總支書記張家緒兼任總經理。
是年,引進第一家合資企業--青島台一制帽有限公司。
是年,村辦集體企業進行改制,村家用電器廠成為第一個被改制成為股份制的企業。
是年, 開始對村民住房進行拆遷改造。拆除連家園房屋40餘間,建設高6層、建築面積6600平方米樓房3棟。
1994年5月, 全國婦聯書記處副書記趙地在省婦聯主任趙玉蘭陪同下來村視察工作,並召開座談會。
是年6月,勝利村與駐膠54682部隊122分隊簽訂共建協定。
1995年, 對北窯頭小區進行拆遷改造。到2000年,共拆除房屋300間,建設住宅樓8棟,總面積37000平方米。
是年,因原辦公場所勝利大廈被租用,在廣州南路與瀘州路並匯處新建5000平方米商用及辦公大樓1棟。
1996年9月, 中共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俞正聲在膠州市委書記孫百剛的陪同下來村視察工作。
是年,在廣州南路與揚州路並匯處建設高6層、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招商樓1棟。
是年,對男60歲、女55歲的老人實行了退休養老制度,按月發放養老金。
1997年7月,因原辦公樓為外商租用,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的新辦公樓奠基開工,1999年春天啟用。
10月,成立膠州市勝利農貿產品批發市場。
是年,成為膠州市第一個《膠州日報》訂閱到戶的村。
1998年10月,最後一家村集體企業電纜廠改制為股份制企業。
1999年,引進韓國獨資企業青島參運制靴有限公司。
2000年7月, 中國計畫生育協會秘書長李保忠在膠州市副市長鹿英陪同下來村視察工作。
10月,南窯頭小區拆建改造,拆遷房屋8000餘間,規劃建設住宅樓12棟,建築面積6.9萬平方米。
11月,中共山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陳光林在膠州市委書記張元福陪同下來村視察工作。
是月,青島市農村計畫生育協會現場會在勝利村召開,推廣勝利村協會經驗。
是年,對農貿市場進行改建,建設封閉式大棚1萬平方米,二層網點4000平方米。
是年, 投資1200萬元,為參運制靴有限公司擴產建設廠房及宿舍樓等1.8萬平方米。
是年,投資200萬元建設2500平方米新招商樓1棟。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 新中國成立前,糧食畝產在60公斤左右。到1975年,糧食畝產量達到2 00公斤。1975年張家緒上任後,帶領民眾大修農田水利,使糧食產量翻了二番,民眾的溫飽問題得到解決。
改革開放之後,隨著城市建設徵用土地,以及村莊發展二、三產業用地,耕地逐年減少。到1991年,全村土地耕種由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變為多數民眾將數量較少的土地無償交由部分民眾耕種,農業稅等費用一切由村集體統一上交。到2000年年底,全村已無土地耕種。
第二產業 該村工業始於1979年, 當時成立建築隊、 安裝隊各一處,從業人員100人, 收入不足10萬元。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發展工業、強村富民成為全村幹部民眾的共識,黨支部帶領民眾搶抓機遇,大膽開拓,先後建起膠州市電纜廠、礦山機械廠、水泥預製件廠等大小企業20多家,其中膠州市電纜廠的建立,使勝利村成為膠州市首批產值利稅超千萬過百萬村之一。1992年,成立了村級企業集團--勝利實業集團公司。村辦企業的不斷發展和壯大,使村集體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民眾生活步入小康。為適應市場經濟,自1993年開始,該村採取兩步走的措施,逐步對村辦企業進行了改制。第一步,對弱、小、差的企業進行了改制;第二步,到1998年,對電纜廠、礦山機械廠等骨幹企業進行了改制。其中電纜廠評估後淨資產為85萬元,經過在社會上公開招標拍賣,以350萬元的價格被該廠幹部職工優先買斷。對集體企業進行改制,使該村收回資金1400萬元,不但沒有使集體資產出現流失,而且還實現了保值增值。改製得到了全村民眾的擁護和肯定,獲得了圓滿成功。2000年底,全村工業從業人員350人,工業總產值1.1億元,年末固定資產原值2369萬元,創利稅648萬元。
第三產業 1966年,購置小型磨麵機,辦起磨坊,之後又陸續辦起商店、飯店等。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該村充分發揮地處城區的優勢,適應城市整體規劃,以舊村改造為契機,把沿交通要道進行開發作為發展第三產業的重點。先後沿廣州南路、瀘州路、揚州路建起1.5萬平方米,長2000餘米的勝利商貿長廊,以及占地近3萬平方米的膠州市農貿市場。 該市場建有1萬平方米封閉式大棚、5000平方米商業網點,計畫再建封閉式大棚2萬平方米、商用房1萬平方米。個體經商業戶達到150多家。20 00年底,第三產業從業人員580餘人,實現總產值1.5億元,創利稅432萬元。
外向型經濟在改革開放中,該村搶抓機遇,把招商引資作為發展經濟的一個重點。1993年,引進了第一家合資企業--青島台一制帽有限公司。之後,大膽實施“築巢引鳳”戰略,投資3000多萬元用於招商引資場所建設,又相繼引進了青島喜結皮衣有限公司、青島參運制靴有限公司、青島高登家飾品有限公司等4家合資企業。2000年底,合資企業從業人員3000餘人,創收廠房租用費200多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 建國前,民眾文化科技落後。建國後,逐步重視對民眾進行文化科技知識教育,使民眾相信科學,反對封建迷信,逐步擺脫愚昧落後的思想狀態。60年代,學齡兒童入學率為80%,1981年成立勝利幼稚園,對幼兒實行免費入托。村里不斷改善辦園環境和條件,從土台子、黑屋子,到明亮的樓房,現代化的設施,幼稚園先後三易場所。位於廣州南路西側、圍城河北側的幼稚園,為1991年建成,已累計投資200多萬元,園內教學及活動設施配套齊全,25名教師均具有幼師中專學歷,全村幼兒入園率達到100%, 在參加膠州市及青島市幼兒歌舞比賽中,多次獲得好成績,被評為青島市“示範幼稚園”“集體辦學先進單位”。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該村的辦公條件不斷改善,由低矮的平房換成寬敞的樓房,在1993年和1996年建成的兩棟辦公大樓用於招商引資之後, 1997年投資180多萬元建起新辦公樓和村民文化大院,配備了各種文體娛樂設施,成立了文藝宣傳隊、舞蹈隊、老年門球隊,並多次參加全市組織的文體活動及比賽。 2000年, 文化大院被評為青島市“先進文化大院”“示範家長學校” 。多年來,為國家輸送大中專學生86名,其中本科17名。全村有7人獲得中級職稱,36人獲得初級職稱。
人民生活 建國前,大多數村民食不果腹,生活貧困。建國後,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 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75年,全村人均糧食200公斤,人均純收入70元。1978年,人均純收入90元。1981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尤其是在大力發展工副業之後,民眾不僅囤中有糧,而且手中有錢,過上了富裕生活。2000年人均純收入5800元,人均年末存款餘額2000元。60%的民眾住上樓房。全村有電話330部,電視機560台,機動車80輛,其中個人擁有69輛,各種機車328輛。
村莊建設 建國前,民眾住房多為土坯房,破爛不堪,參差不齊,人均住房不足5平方米。 建國後,土坯房逐步為磚石結構所代替。從70年代後期始,注重村莊整體規劃,翻建房屋都達到整齊劃一,街道筆直。進入80年代,逐步對村莊進行了道路硬化、綠化、美化。到90年代,規劃建設了二層樓小區,並對沿街村民住房,從連家園小區開始,到北窯頭、南窯頭小區等進行開發改造,先後建起高層村(居)民樓24棟,總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民眾居住環境和條件大為改善,村莊逐步實現城市化,已與市區融為一體。2000年人均住房面積30多平方米。加強村莊規劃建設,不僅使村容村貌發生巨變,而且最佳化了招商引資環境。通過拆平房建高樓騰出了發展空間,為沿街興辦第三產業、發展外向型經濟提供了條件。被中共膠州市委、市政府命名為“綠葉工程先進單位”“一類百花村莊”。
集體福利 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集體經濟的發展,村民福利不斷提高。80年代,村民用上自來水,幼兒免費入托,對考入大學家庭困難的學生給予補助。通過以平方換平方的形式,鼓勵村民拆平房換樓房。自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村民的“三提五統”等費用全部由集體負擔。集體為民眾辦理了財產保險,補助辦理了社會養老保險,對病災戶實行最低生活線保障制度。對男60歲、女55歲的老人實行了退休養老制度,養老金數額逐年遞增,現按130元、150元、170元、200元四個檔次每月領取。每年年底通過創“三戶”(雙文明戶、遵紀守法戶、五好家庭戶)活動,向民眾發放兩個文明建設獎, 2000年對評上“三戶”的家庭,每人獎勵300元。全村實現了少有教、老有養、貧有扶、難有幫。
組織建設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1947年,辛常法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是該村第一名中共黨員。1950年, 全村有黨員2名。1956年成立了村第一屆黨支部,范光進任書記。1992年成立中共勝利村黨總支,張家緒任黨總支書記。多年來,黨總支注重加強自身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堅持年年發展黨員無空缺,充分發揮了黨總支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連續22年被評為膠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自1996年以來,又榮獲青島市“紅旗村黨總支” “五個好先進黨總支”稱號。2000年,黨總支委員會下設5個黨支部,有黨員76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 1956年建立農村互助組,1958年建立高級農業合作社,范光進任社長。 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設立勝利生產大隊,劉錫安任大隊長,下設10個生產隊。1966年成立勝利大隊革命委員會,王啟昌、臧守祥、張會弟先後任主任。1983年11月建立勝利村民委員會, 設委員5人,臧守祥任主任,下設12個村民小組。2000年, 勝利村民委員會由7人組成:主任趙曉東,副主任張家玉、李敏玉,委員劉維黨、邱玉芬、范友欣、苑明志。婦女主任李敏玉,民兵連長劉瑞田,調解主任邱玉芬,團支部書記范友欣。自1991年以來,村委會連續10年被評為青島市模範村民委員會。1992年,婦代會被省婦聯授予“省紅旗婦代會”稱號。2000年,民兵連被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省軍區政治部、省精神文明辦授予“民兵帶頭參加精神文明建設示範點”稱號。
著名人物
徐成仁(1924~1949) 革命烈士。1946年參加革命,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戰士、排長,曾先後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1949年10月在福建省廈門鼓浪嶼戰鬥中犧牲。
張家緒 1940年8月24日生,1959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生產小隊長、治安主任、青年書記、民兵連長、副大隊長、支部副書記、支部書記等職,現任黨總支書記兼實業集團公司總經理。1975年,他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帶領民眾苦幹四個寒冬治田改水, 整平土地33.33公頃,使糧食產量翻了兩番。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他帶領黨員幹部和民眾走“重工、興商、引外”強村富民的路子,先後建起了膠州市電纜廠、 礦山機械廠等20多個企業,沿街建起了2000米長的勝利商貿長廊,占地3萬平方米的農貿市場,引進了外資企業4家,個體經商業戶150多家。到200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達到2.6億元, 實現利稅1280萬元,集體淨資產達到6500萬元,人均純收入5800元,綜合經濟實力在膠州市農村中位居第二。1992年和1997年,連續兩屆當選為青島市人大代表。2000年被中共青島市委、市政府授予“勞動模範”稱號。2001年被中共山東省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