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小康生活的“暢通大道”——大城縣楊家口村“一事一議”獎補政策紀實
幾年前的大城縣南趙扶鎮楊家口村是出了名的大村、窮村,也是一個髒、亂、差的典型村街,交通不方便,髒水、污水亂排,致使街道總是流水不斷。其次,村民們環保意識普遍較差,街道兩邊經常柴草垛垛、垃圾亂堆亂放,幾乎每家每戶門口都有這么點“裝飾”。村民苦不堪言,戲稱晴天“吃”土、雨天“穿”泥。
如今的楊家口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站在楊家口的村邊上,筆直寬闊的柏油路直通村那頭,縱橫交錯的磚路連通村裡的各家各戶,村民們的幸福溢於言表。吃水問題解決了,籃球、桌球、健身器材等成了村民晨練的樂園,跳舞隊、秧歌隊、古音樂會成了村民娛樂休閒的好去處……“一事一議”讓村民們有了描繪新藍圖、踏步實現小康生活的底氣和實力。
“這條路是真特殊啊,這些年來沒人鋪啊,春耕化肥運不進,山裡的柿子運不出,老百姓急得哇哇哭啊!”記得趙本山在小品《三鞭子》中形容道路難走的鏗鏘話語,幾年前的大城縣南趙扶鎮楊家口村也面臨著這樣的現狀,村民苦不堪言,戲稱晴天“吃”土、雨天“穿”泥。
如今的楊家口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站在楊家口的村邊上,筆直寬闊的柏油路直通村那頭,縱橫交錯的磚路連通村裡的各家各戶,村民們的幸福溢於言表。吃水問題解決了,籃球、桌球、健身器材等成了村民晨練的樂園,跳舞隊、秧歌隊、古音樂會成了村民娛樂休閒的好去處……“一事一議”讓村民們有了描繪新藍圖、踏步實現小康生活的底氣和實力。
築“巢”引“鳳”—— 村民搭上“致富快車”
楊家口村坐落於縣城東面,全村共963戶,3033口人,耕地面積4539畝,人均占有耕地僅為1.52畝,農業發展很受限制,村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於是,依託南趙扶古典家具的特色優勢,不少村民將目光轉向手工業和民營企業。
發展伊始,各家各戶鬥志昂揚,都想發家致富。可是,更大的困難擺在了村民面前——交通不便。楊家口村距縣城20公里,距南趙扶鎮也有5公里,這樣的地理位置讓該村失去了區位優勢,再加上該村的道路大部分始建於上世紀90年代,多年來只使用、不管護,早已破爛不堪,這更是讓民企發展“雪上加霜”
要致富,先修路。村“兩委”班子很快達成共識,可是資金問題讓該村黨支部書記苑瑞傑犯了難。“路必須得修,不然村街不會有什麼大的發展,我們啃著土地、黃沙過了半輩子,不能再讓下一代受這個罪。”苑瑞傑心裡盤算著。
2008年,該村在上級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下,申報了“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聽說要修路,村民們打起了精氣神兒,紛紛出錢出力。有了錢,村民們團結一心,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2012年5月,修路工程正式竣工,該村共硬化街道2100米,投資近50萬元。
村裡有了真正的水泥路,村里人別提多開心了,村裡的民企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修路之前,我們廠每月銷售飼料十多噸,現在每月銷售近百噸,營業額也比以前翻了三四倍。”作為大城縣瑞寶飼料有限公司總經理的苑瑞傑高興地說。
養殖業從幾戶到幾十戶,從作坊式到規模化;發展古典家具的村民成倍增加、銷售額翻了好幾番;飼料加工業、釘子製作業、有色金屬拆廢……路修好以後,該村經濟呈現蓬勃發展之勢,目前,該村初步形成了以古典家具、飼料加工、釘子製作等為特色的產業鏈條。
“有了柏油路,我們在家門口就能富起來,沒準再過幾年,我們也能過上城裡人的生活。”村民們喜上眉梢,幸福之情溢於言表。
舊貌換“新顏”——提升百姓幸福指數
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楊家口村吃水用的是20年前打的深水井。近年來,由於井水下降,自來水管道老化,飲用水渾濁並且經常性的停電維修,冬天水管里的水外溢,路面多處結冰,給村民帶來了諸多不便。“吃水是件大事,大傢伙兒那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啊,於是我們決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水網。”苑瑞傑深有感觸地說。多方籌集資金近10萬元,更換了全村自來水主管道600米,使全村人吃上了安全、乾淨的放心水。
自來水管道的改造使全村1000多人受益。村民李澤新住在該村的最東頭,離機井最遠,吃水也最困難。“以前兩天放一次水,每次都要放一個多小時才能把污水放乾淨,有時候放水3個小時後我這裡還吃不上,很是不方便。”談起水網改造帶來的變化,李澤新打開了話匣子,“現在每天都放水,一會兒就能把整缸水接滿,連太陽能都能上得去水,以前家裡的水泵這下該‘退休’嘍!”
過去楊家口村是出了名的大村、窮村,也是一個髒、亂、差的典型村街,老化的地下水管道不能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髒水、污水亂排,致使街道總是流水不斷。其次,村民們環保意識普遍較差,街道兩邊經常柴草垛垛、垃圾亂堆亂放,幾乎每家每戶門口都有這么點“裝飾”。
“既要決心改變,那說乾就乾。”苑瑞傑信誓旦旦地說。先是投資數萬元修建近200米的地下水管道,其次修建12個垃圾池,以村“兩委”班子為核心,按照“自產自銷”的原則,組織黨員帶領村民進行村容村貌大清理。截至目前,共清理垃圾數百噸。得益於“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該村變成了整潔乾淨的和諧村街。
街道硬化了、垃圾清理了,村“兩委”班子在街道兩旁又安裝了路燈,使村子的面貌得到了徹底改觀。白天變“美”了,夜晚變“亮”了,村民們直呼更幸福了。
文化休閒“翹”起來—— 農民樂呵奔小康
“自從村里安裝了這些健身器材,我每天都來這兒鍛鍊,年紀大了,多活動活動對身體有好處。”85歲的苑瑞堂吃過早飯,又來到村裡的廣場上,與68歲的李家寶嘮起了家常。不一會兒又有幾位老人也來到廣場,他們還時不時傳出爽朗的笑聲,這個廣場儼然成了老人們休閒的好去處。
“獎補以前舊村貌,村街工作難度高。出行滿身泥和土,村民怨聲又載道。現在村街換新顏,村街工作效率高。街道整齊村貌潔,百姓喜悅上眉梢。”筆者來到楊家口村委會時,幾個打扮“洋氣”的村婦女熱情正濃,排練著村民自編的快板。自從有了“一事一議”獎補政策後,楊家口村的婦女們有了“正經營業”。
“以前,我們村也有秧歌隊,一點兒都不正規,‘一事一議’不但壯大了秧歌隊伍,還為我們買了統一服裝,配備音響,每天晚上,廣場上扭秧歌的、唱戲的、唱歌的可熱鬧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了。”秧歌隊隊員李俊玲說。
“購置音響設備、樂器;組織開展古音樂會,成立秧歌隊、舞蹈隊;為舞蹈隊購買服裝,為戲曲隊購買樂器;利用村委會門前的空地安裝健身器材;購置圖書,裝備村文化書屋……”談起村街的文化建設方面,苑瑞傑娓娓道來。熱情的李俊玲更是組織秧歌隊“扭”了起來。說起“一事一議”,他們總有說不完的話。
“文化建設是村街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秧歌隊、舞蹈隊、戲曲隊豐富了村民們的日常生活,也為村里增添了活力。”苑瑞傑對今後的工作滿懷信心。
“一事一議政策妙,農民受益實可靠,上下齊動一條心,全力以赴奔小康……”歡樂的快板聲迴蕩在楊家口人的心窩裡。